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乒乓]穿越之我身边全是国乒大佬 > 第14章 再见容国团

第14章 再见容国团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1984年,中国重返奥运会,第一次参赛就夺得了15枚金牌,在金牌榜上排名第四。

在这次洛杉矶奥运会开始之前,中国体育被普遍唱衰,英美媒体甚至预言说:“只有朱建华、李宁、中国女排有夺金实力”,而中国运动健儿大放异彩,勇夺15块金牌,狠狠打了那些人的脸,也给了全国人民一个巨大的惊喜。

因此在四年后的汉城奥运会开幕前,中国人的心理预期达到了极高的程度,大家都对中国队夺冠寄予厚望。

似乎所有人都在期待运动健儿能在奥运赛场上刷新奖牌记录,再创辉煌,而当时的中国队也确实有底气,汉城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阵容,就是国人最大的自信。

首先是中国女排,在汉城奥运会之前,已经是无人超越的五连冠了,而1988年汉城奥运会,中国女排最强的对手古巴女排并没有参赛,相当于中国少了最强劲的敌人,夺冠手到擒来。

其次是在洛杉矶奥运会席卷五金的中国体操队,四年后依旧强势,楼云、李宁等名将实力领先。

而跳水项目作为中国的优势项目,也在1987年的跳水世界杯上大放光彩,是当之无愧的梦之队。

另外,作为中国国球的乒乓球项目,也于1988年加入奥运大家庭,这是中国体育绝对的领先领域,承载着无数人的期待。

可是竞技体育充满各种意外和遗憾,这一定律在汉城奥运会上彰显的淋漓尽致。

世界主要体育强国齐聚汉城,一扫洛杉矶的运动项目真空状态,严重冲击了中国的几大优势项目——体操、女排、射击等等。

中国的常胜将军,乒乓球和羽毛球男队无一不惨败于东道主韩国的拍下;体操名将李宁从鞍马上掉落;女排热身赛初现颓势却未得重视,输给苏联;举重名将何灼强抓举过程中护掌断裂,拇指意外受伤……

留在汉城的遗憾不胜枚举,尽管每个运动员都拼尽了全力,结局仍然差强人意。

这,就是竞技体育。

颜辞作为此次奥运的随行翻译,见证了运动员们短短几天从满怀希望、奋勇拼搏,再到最后遗憾退场,心中也是酸涩不已。

但出乎她意料的是,她在这次奥运会上见到了哥哥容国团和侄女容劲秋。

香港乒乓球队参加了此次奥运会的表演赛,哥哥容国团是香港乒乓球领队,而侄女容劲秋则是作为香港乒乓球女队队员参与比赛。

哥哥还是一如既往的严肃,不过半百年华竟已满头白发,眉间的皱纹似怎么也抚不平,像沟壑一般纵横交错,远远望去,再难寻见年少时的风发意气。

“哥哥……”

颜辞出神地呢喃着,微弱的话语声连身边人也难以听清。女队总教练张燮林随着颜辞的目光望去,也忍不住低声叹息,原来是老熟人呐。

“那位是我的老熟人了,不过他很早就离开内陆了,没想到像乔翻译这样的年轻人也还认得他”

“他是我们的英雄啊……”

“走吧,难得遇上了,不打声招呼怎么说得过去”

眼见着张燮林已经走出一段距离了,颜辞才如大梦初醒般跟了上去,于她而言不过转眼时光,可是对于那些故人来说,容秀珍已经离开二十年了。

或许正如李煜诗中所感悟的那般:“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这次单方面的重逢,究竟是幸运,还是遗憾呢?

“容哥!好久不见!”

1978年得到平反之后,容国团便带着妻女一同离开了大陆,回到了香港老家,至今十年,从未踏足大陆土地。

张燮林和容国团当年同为乒坛108将,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一起集训,一起比赛,为国征战。1961年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十六届世乒赛上,正是张燮林拿下了男子单打第三名。张燮林的削球变幻莫测,被誉为“乒坛魔术师”,“海底捞月”是其经典动作,在赛场上常常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令人眼前一亮。

颜辞虽然只是耳闻张燮林经典的“海底捞月”,但却亲眼见过东东在后世的赛场上复刻这一堪称“无解”的技能。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当所有人都认为对手打来的这一球不可能被接住的时候,东东凭借超绝手感迅速将球从台底捞上对方台桌,球上桌之后就趋于停止,对手一脸懵逼,反应过来之后也是无奈摊手一笑,全场掌声如雷。

这样出其不意的救球也给整场比赛增添了不少看点,这也是乒乓球的魅力,惊喜无处不在。

乒乓球运动主要有“快攻类”、“弧圈类”和“削球型”三种打法,从这三大类型中还派生出许多中间类型,如快攻结合弧圈球、弧圈球结合快攻、攻削结合和削中反攻等技术类型技术风格。

这三种打法中,削球打法是最被动的,纯粹的削球打法终归是被动挨打,攻击性不强,在比赛中指望对手接球失误,这样防御性的打法限制了削球的发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