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我不是听说,周羡芸和周惆之都是先皇后所出吗?那为什么……”
“荀皇后与太子前后崩逝,皇帝又昏庸整日纸醉,太傅荀仁谦看不过,曾多次上奏劝解,然无果,气愤之下便引咎辞官了,虽定居于锦官城内,却已多年不理朝政,但朝中各部官员中,不伐他曾提拔的亲信或门生,这些人依旧以太傅马首是瞻的,但不知因着何种原因,他们似乎都不太看的上象王,故一直在朝中保持着中立,并不偏向任何一方”
“哦…想来是先太子过于优秀,这位象王殿下并不能够达到这些老臣的预期,所以不愿辅佐吧”说着指着另外一个,问道:“那,最后这个呢?”
“这个是炀垵皇帝的势力”
“炀垵皇的势力?”
“对,自元泽二年,周愽明战死之后,炀垵皇便更少过问政事,这也是炀垵国朝局之乱的源头之一,虽他做尽荒唐事,但还是有一如既往忠心他的臣子、心腹,这些人都是他在潜龙时期便跟着他的,也只唯炀垵皇之命行事,不参与怀王与象王之间的党争”
“周愽明?炀垵国先太子?这个人我之前听府中下人说过,好像是个在国内比皇帝的声势、威望还大的太子,也可以算是,史上少有之能人”褚律文说着便是一脸赞叹之色
“嗯,他生与炎熙六年,是先皇后与皇帝的第一个孩子,也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长大的,他自小便早智,聪慧又好学,所以当时很受炎熙皇帝的喜爱,炎熙一十八年老皇帝驾崩前夕,还留下了一旨,特封他这个皇长孙为太子的诏书”
闻言褚律文不禁觉着有些讽刺,道:“这老皇帝,该不会是看中了自己这个长孙,才把皇位给这个儿子的吧”
沈斌闻言冷笑一声,道:“世人也皆做此等猜想,大约,炀垵皇也做这般猜想,方才有了太子的早逝吧”
“什么意思?他不是战死的吗?”
看着褚律文疑惑的表情,沈斌叹了一口气,道:“你当真是什么都不知道?”
闻言,褚律文嘀咕道:“我七岁上山,又在山上呆了近十年,这些事,我倒是有渠道能知道啊”
沈斌先是眯眼看了看褚律文,半晌后,喝下一口茶“那今日我拜你同你好好说说吧”接着解释,道:“这事还得自玄启二年,也就是炀垵皇登基的第二年说起
当年,有人说他是为稳固皇位,所以仗着国库充足,想借战事重新掌控朝堂,也有人说他故意挑起三国事端,为的就是让太子上战场送死”
“十几年前的那场战役,是炀垵国挑起的?”褚律文惊讶道
“算是个火引子吧,那年他无故传令,命边军不断骚扰朔雪边境,还将朔雪皇侧妃的母亲吊死在了边境线上”
“朔雪皇侧妃?”
“对,也就是从前的郭华荣,就是现在的朔雪皇侧妃,她是炎熙五年,与朔雪国和亲的时候送过去的,说起来朔雪皇和炀垵皇还算是连襟呢”
“啊?”这倒是让褚律文越听越糊涂了
“当年朔雪军犯境,炀垵国不敌,便送书求和,除了金银田粮,朔雪皇还要求娶公主,但炎熙皇帝独女,凌玥公主不愿,皇帝无奈,只得下诏寻求变法
也就是在此间,那时还不是相国的郭子成,上奏提议,用自己的庶女郭荣华代公主嫁过去,条件便是将自己的嫡幺女,也就是现在的郭贵妃,怀王的生母,嫁与当时的太子,也就是现任炀垵皇”
“那炀垵皇此举是为报复郭家?”
“当时还是太子的炀垵皇,其实有一门青梅竹马的亲事,两人感情甚笃,郭子成当堂提议之时,他便立即驳下了,并且同时向炎熙皇帝请旨求娶荀家女”喝了一口茶,继续道:“也因着炎熙皇帝,对太子的那门婚事很是满意,所以并未对太子此举有实质性的责罚,之后也只允了郭家女,一个太子侧妃的位置,作为郭家替嫁的回报”
“那,这郭相国,明摆着是拿自己女儿的前途命运,来换郭府的前程嘛”说着褚律文面色染上了一似怒气,似是想到什么继续问道:“那他的嫡女当真是愿意嫁给太子的嘛,那,那朔雪皇帝多大年纪?凌玥公主是为何不愿嫁的?”
端详着褚律文,似是对他的提问有些不大理解,但却也不甚在意,这段时间接触下来,这位褚家小公子,或许是因着久不问世事的原因,思维与行为,同自己认知里的那些世家贵公子却有不同
试探性的问道:“你觉得,郭子成不应该以儿女婚事,为郭府前程铺路?”
“当然!他们都是人啊,活生生的人,为了那劳什子的虚名,什么冠冕堂皇的为了国家、为了家族,凭什么就要牺牲她们,这些做法与绑架、贩卖人口,有何区别?”转头看见沈斌此时看着自己的眼光,微微蹙眉思考着是不是自己方才说错什么了
沈斌看着他此刻认真,且理直气壮的模样,心中闪过一种不明所以的情绪,低着头,把弄着手中的杯子,小声道:“或许这就是他们的宿命吧”
“什么?”褚律文没听清他的话,开口问道
沈斌看着他,心不在焉似,道:“凌玥公主之所以不愿嫁,应当是因着当时的朔雪皇帝,年纪同他父皇差不多吧”
“我就知道,那郭子成是不是因为促成这件事之后,就官运亨通啦,难怪能坐上相国的位置呢,真是一手的好算计!”
“但,那位郭家庶女也算有些脑子,不若,也不会成为现任朔雪皇最受宠的皇妃“沈斌开口道
闻言,褚律文却不以为意,道:“身处异域,无亲无故,苟欲求生,唯有放弃底线”
此言一出,不仅坐在褚律文身边的沈斌一愣,就连在隔壁听着墙角的,喻天韵主仆四人,面上皆是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情
沈斌为褚律文斟上茶,道:“公子所言,却也有理”
“那朔雪老皇帝求娶的明明是公主,换一个臣家庶女他就没意见?难道不觉得丢份,人送去后就没再找麻烦吗?”
闻言,沈斌脸上又挂上了那副不明所以得笑意,道:“若非得已,谁也不愿轻易去起一场战事,开战不仅劳民伤财,而且若有不甚,便如周愽明之类一般殒命战场,不管朔雪皇帝知道真相与否,只要钱粮之处不见纰漏,或此事不被人宣扬开来,公然抹了他的面子,他便不可能因着此等小事,再起战事”
“所以,所谓的求公主不过就是为的一个虚名,或者说是折辱他国的一个方法,在他们眼中,女子甚至都不如那些银粮来的重要,但却要她们陪上一生?”
沈斌见着褚律文此刻的怒意不似作假,尴尬的低磕一声,因为在此之前,他却也没有想过这些,对他而言,这些好像不过平常,此刻他竟不知该如何作答
转移话题,继续道:“未免出现纰漏,朔雪国和亲队伍进炀垵国的前三日,炎熙皇帝将郭家庶女郭华荣,请进皇宫小住,先是赐名周容华,后又封了荣华长公主
出发前一夜,周荣华还特去面见了皇帝,为其生母求旨请封,那日,她出勤政殿不过半柱香,皇帝便连夜下旨,将其生母封了三品夫人,更是将其扶正,成了郭子成的续弦妻子”
沈斌看了一眼此时怒气未消的褚律文,继续道:“次年,当时还是太子的元泽皇帝,便请旨求娶了荀家女,两人于第二年,便诞下了周愽明,之后更是如胶似漆,更有传闻,炀垵皇曾宣称要与荀家女一生一世一双人”
“既如此,那郭贵妃呢?”
“炎熙六年,他在多方压力下,只得奉旨纳了郭家嫡女为侧妃,但两人却一直未同过房,之后荀太子妃又为他诞下了小公主周羡芸,至此之后太子东宫,除了虚设的侧妃与荀太子妃外,便再没有过别的女子”
“那怀王又是怎么一回事?”
“此事,年代久远,我所了解的也不甚详尽,只听传闻,炀垵皇在先皇后生下周羡芸之后,说出过“得此二子足矣,嗣续之事,今后不复所求”的言论,至此多年,东宫却也再未有所出”
“但,不知为何,炎熙一十六年,太子府先后有两位孩子降生,一位是郭侧妃所出炎熙皇帝赐名周勉之的怀王,一位便是二公主周星容,她的生母是太子妃的贴身女侍,因难产而亡,后周星容便被一直养在太子妃身边”
“啊?”
“自此经年,东宫未尝有新人入,亦未见太子再入谁人之门。直至炎熙皇帝崩,方复入先皇后之寝殿。次年正月,三皇子周惆之诞生。然,炀垵国上下未见喜色,只因荀皇后生此子时遭遇难产。虽在帝威之下,太医局竭力保得母子平安,然荀皇后圣体日渐衰微,于月子期间崩逝,后元泽皇帝追封其为慧贤皇后,更昭皇榜于天下,以彰其贤德之行
至此之后,元泽皇帝便性情大变,不仅对先皇后拼命生出的象王不闻不问,对于朝中诸事也不甚关心,也正因如此,太子才揽下重担,安抚前朝、处理政务,仅只用了一年的时间,便做出了远超其父的政绩”
“所以皇帝是因为嫉妒,设计将周愽明害死?”褚律文一脸不敢相信
“或许吧,可能觉着自己的皇权被人威胁了”
“当真是可笑,自己不问朝政,却又因私欲、颜面,无故害死无辜之人,还为此挑起三国混战!”褚律文说完握拳敲了一下桌子,半晌似是想到什么,继续问道:“那郭家对于夫人被吊死在边境线上,难道便没有什么意见吗?他又是如何将人拖去边境线的?”
“吊死的那位郭夫人,本就不是老实的性子,加之自己女儿在朔雪得势,便在府中日渐猖狂,郭子成也深受其扰”
“呵……该不会……”
“这,我便不得而知了,但是吊死了她,虽郭子成没说什么,但郭侧妃自是不干的,所以每日缠着朔雪皇为其母亲报仇,又加之边境一直被骚扰,炀垵皇还放出话,要让朔雪皇将郭荣华送回来受死,朔雪皇也是便恼了,便开始集结兵力全力反击,两国之战由此拉开”
“那怎么会牵扯到绾鹄国的呢?”
“这……”说着有些为难,喝了口茶,继续道:“此事,你回去后问问老侯爷,就知晓了,我,不便多言”
“好吧,那依着你先前的说法,这一个月一来,成天追杀我们的,便是那怀王殿下的手笔了?”褚律文转念又想:“不过,我怎觉着,这次的刺杀有两股势力,其中一方,好似还是冲着我来的,一副要置我于死地的样子,招招都直击要害”
“依着使用的器械和武功路数来看,追杀的确是有两拨人马,不过为何要置你于死地,倒也是我至今不解的”沈斌放下茶盏微蹙着眉头,接着道:“不过,公子休要怪在下多嘴,李老将我放在你身边也是为了让在下确保公子的安全,如今切不可卷进这炀垵国的党争中了
你须知道,即便不是为你挡下这一箭,她自己早晚也是会死在各种暗杀或刺杀中,怀王如今有相国府做支撑,象王的外祖如今也不问朝事,象王一党迟早是要被清洗的,无非早晚罢了”
褚律文知道沈斌的担忧,开口宽心道:“先生所言,我自是明白的,我也本无意参和任何政治斗争,不说别的,便是为了褚家,我也会把握分寸的”
“嗯,公子心中有数便好”
“不过,她既是因为我挡下毒箭,如今身受重伤昏迷,那眼下我便不能不顾及她的安危,随意丢下她自行离去”何况那日她弥留之际,所言之事我还未搞清楚,自是要再等等的
就在沈斌还想劝解什么的时候,鈅儿推门走了进来,道:“公子,芸公主醒了”
褚律文闻言站起身,拍了拍沈斌的肩膀给了一个安抚的眼神,边往外走着,边说;“我这就过去,你们两个就不用跟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