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啊!
老夫人是周家地位最高的人,周家上下对她都很恭敬,她一定知道很多重要的事。
而且,被安排去老夫人那里,肖姨娘日后追究起来,银衣也有说辞,肖姨娘的差事,可比不得老夫人的差事重要。
汪管事忙又叮嘱一句:“只管听园子里的人的吩咐就是,多看多听少打听多做事,明白吗?”
银衣对汪管事行了一礼:“多谢管事教导,银衣记住了。”
记住管事的教导,也记住管事对她的照顾。
汪管事满意地点点头:“去吧。”
老夫人崔氏,居住在一座园子里的,名叫“宁心园”,占地颇大,奴仆成群,比宫里娘娘的宫人还多。
银衣只是个跑腿的,跟紫筝还有两个粗使男仆守在园门外,见不到老夫人。
银衣仗着刚入府,什么都不懂,趁机会向同伴打听老夫人的事迹。
紫筝立刻“嘘”了一声:“别问,别说话,会受罚的。”
一个男仆左右瞧瞧,又瞧瞧园门的缝隙里,没发现有人,才低声对银衣道:“什么都别问,不然,里面的人不管你问的什么,都要罚。”
另一个高瘦的男仆看着银衣漂亮的脸蛋,犹豫了一下,说道:“记住,只要在周府,都别打听这园子里的事,明白吗?”
银衣睁着杏眼,懵懂地眨了眨,露出恐惧的神色,捂住自己的嘴巴,猛点头。
汪管事也叮嘱过她了少打听,周府规矩真严啊。
看着高瘦的男仆,银衣记得他叫夜安,看他刚才犹豫的神色,她猜测,他可能是老夫人安排在奴仆中的耳目,注意谁在打听老夫人的事。
刚才,夜安是放了她一码?
银衣没敢再说话,安静地候着。
园子外有小木凳子,可以坐。银衣想,这活儿除了无聊,还是挺不错的。
巳时过不久,有两个和尚进入宁心园,一个身披红袈裟,一个身穿黄衣。
银衣对和尚不陌生,不必打探就知道,和尚定是老夫人请来讲佛的。
像周家这种大户人家的主母,一般会在自己的住处设立佛堂,为家族祈福,偶尔吃斋念佛,看起来清心寡欲。
是的,偶尔吃斋,看起来清心寡欲。
今日老夫人沐香浴的“香”,是佛香。
老夫人请和尚来开坛讲经,园子定是香火不断,只是宁心园大,香火味飘不到门外。
午时过后,和尚才离开。
和尚离开不久,大夫人林氏和二少夫人柳氏走了出来,各自回住处去。
她们大清早就来给老夫人请安,一直到现在才离开。
银衣没见着别的女眷,看来这种场合老夫人只让正室参加。
宁心园宽广,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厨房、浣衣屋都有,候在园子外的下人一直清闲,还没被安排跑腿。
银衣等人耐心守候,一直到下午申时左右,有客人来了。
周家家主周知南陪着一个男人前来。
“许久不见老夫人了,希望我带的礼物,老夫人能瞧得上。”
与周知南并排走的男人身材挺拔,轮廓深刻,浓眉大眼,皮肤小麦色,留着稀疏的络腮胡,嗓门洪亮,看是个性子豪爽的人。
银衣猜测他应该常年在外奔走。
“呵呵,母亲一定会高兴的。”
周知南身材清瘦,五官端正,洁面无须,黑发中夹着几缕白丝,一身黑蓝绸缎书生样式长袍,举手投足间尽显文雅。
银衣抬头呆愣地望着来人,努力扮演一个没见过世面、缺乏礼仪的小丫头。
身旁的紫筝扯了扯银衣的手臂,示意她低头。
银衣这才赶紧低头。
低头之前,她看到男人盯着自己看了一眼,眸光发亮。
银衣不禁有些忐忑,生怕自己露出破绽,好在主人和客人很快就进入园子。
傍晚,客人还没出来,银衣等人换了班,回去歇息了。
吃饱饭,银衣只擦拭了身子,就钻入被窝,这会儿天已黑,空气更冷了。
“银衣,管家唤你。”一个家丁在丫鬟门外喊话。
“啊?”银衣不情不愿但速度很快地从被窝爬起来。
她的被窝里还没捂暖呢。
正准备躺下的紫筝赶紧打开门,笑着问:“安秋大哥,管家找银衣干什么?”
该不会是二少爷点银衣伺候吧?
安秋望了屋里一眼,低声道:“去伺候客人。”
“伺候客人?”紫筝疑惑,“为啥叫银衣去?她刚进府什么都不懂。”
里头的银衣听到门口的话,不由得想到今日在宁心园外见到的客人,心莫名不安。
安秋沉默了一下,道:“是客人指银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