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四处张望,注意到冰面上有几个被捕鱼人凿出的大洞。
阿瞒蹲下身子,细致地观察洞口的痕迹,似乎在寻找着蛟龙的蛛丝马迹。
突然,夏侯渊的鹦鹉阿翎发出了一阵尖叫声,孩子们顺着它的目光看去,发现不远处的一个冰洞里似乎有东西在动。
阿瞒立刻示意大家保持安静,他们轻手轻脚地靠近,准备一探究竟。
就在此时,冰洞中的“蛟龙”猛地冲了出来,原来是一只土龙,它被冰封在水下,此刻正探出头来,警惕地盯着他们。
孩子们吓了一跳,但很快便恢复了镇定。
阿瞒指挥大家围成一圈,准备用网捕捉这条土龙。
夏侯惇凭借他的力气,承担起拉网的重任,丁冲和丁斐则协助固定网角,夏侯渊利用他的敏捷性来调整网的位置,其他孩子也在附近随时准备拉紧渔网。
阿瞒则站在冰洞旁,准备指挥这次行动。
当土龙再次试图从冰洞中冲出时,阿瞒大声喊道:“就是现在,收网!”
孩子们齐心协力,迅速将网收紧。
阿瞒毫不犹豫地走上前,他的手中紧握着一根经过特殊处理的藤绳,这绳索坚韧无比,专为束缚大型猎物而制。
他小心翼翼地接近土龙,趁着它挣扎的间隙,猛地一跃,用藤绳巧妙地绕过土龙的巨嘴,然后迅速打了一个结实的活结。
藤绳在阿瞒手中收紧,将土龙的大嘴牢牢束缚,防止它张开巨口反击。
夏侯惇见状,立刻挺身而出,手中握着一把锋利的小刀,这刀是他父亲传给他的,一直贴身携带。
他准确地找到了土龙的颈部,那里是血脉最为集中的地方。
夏侯惇用力一划,刀刃轻松割破了土龙的喉咙,鲜血立刻喷涌而出,染红了周围的冰面。
与此同时,夏侯渊、丁冲、丁斐以及其他孩子们,用尽全身力气拉紧渔网,他们的手冻得通红,却无人退缩。
渔网在孩子们的努力下,如同铁箍一般紧紧勒住土龙的身体,使其无法动弹。
土龙的血液顺着刀口流淌,逐渐在冰面上形成了一道道触目惊心的红痕,直到它的生命逐渐流逝,身体最终不再挣扎。
众人的呼吸在紧张的气氛中几乎停滞,直到确认土龙彻底失去了反抗的能力,他们才缓缓松开了手中的渔网,深深地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
成功地将土龙捕获上岸,孩子们的脸上虽然沾满了泥土和血迹,但眼中却闪烁着兴奋与自豪的光芒。
他们相互扶持,彼此鼓励,这次的冒险无疑将成为他们一生中难以忘怀的宝贵记忆。
他们将土龙抬回了曹府,这件事立刻在邻里间传为佳话。
邻居和朋友们纷纷前来观看,对孩子们的勇气和智慧赞不绝口。
当晚,曹府举行了一个小型的庆祝宴会,孩子们兴奋地分享了他们的冒险经历。
而那条土龙的背部和腹部硬皮,被精心制作成了“鼍鼓”,其鼓声洪亮如雷,成为日后谯县祭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礼器,象征着孩子们的英勇事迹。
【叮,五岁宿主成功带领众人击败土龙,实现咸鱼翻身壮举,赢得翻身币九十九枚,并获得《石鼓文》珍贵拓印本一份。】
“《石鼓文》是什么东西?”阿瞒好奇地追问。
【石鼓文,乃大篆之集大成者,小篆之先驱,其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扮演着承前启后的角色。它是大篆向小篆演变的桥梁,却尚未完全定型,故而是一种过渡性的书体。石鼓文被历代书法家奉为习篆书的重要典范,享有“书家第一法则”的美誉。】
“所以,这是一本字帖,还是刻在石头上的字帖?”阿瞒继续询问。
【你可以这样理解。】
“嗯,听起来很实用。”阿瞒点了点头,虽然他对这个字帖暂时没有太多的兴趣,但心中已经记下了这份意外的收获,或许将来会有用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