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孤城有数百户人家无数商户,屋舍新旧不一,大小不同,有富户亦有寻常百姓。
卫骏驰让兵士挨家挨户传话,让百姓找寻自家最坚固的房舍挪入其中居住。
百姓的房舍都是请工匠建成,不仅屋舍大小各异,墙壁和屋顶的厚薄也不同。
有的人家最坚固的屋舍还能住人,只需挪入其中便好;但有的人家最坚固的屋舍已用于摆放杂物,这时要挪入其中便得先腾空,清扫打理之后才能住入其中。
离南城门近的百姓也知晓此举是为了防备游牧骑兵的箭支,当即便查看家中的情形,腾挪屋舍。
但远离南城门的百姓却认为官府给他们找麻烦,都抱怨不止。
因街巷都有兵士把守,百姓不能出门,都在自家院中骂开了!
客栈驿馆内的客商不能离去,每日都有那许多人吃喝。卫骏驰封了城门,还让人将城中的商铺也都封了门,客栈驿馆所需的菜蔬肉食都得到灶间库房去采买。
居住在客栈驿馆的商队立时便不安,将掌柜围在当中问个不休。
掌柜只能细心解说,实在解说不过来便请了在街巷巡视的兵士来相助劝解。
兵士执着兵刃来到,商队都噤了声,兵士解说几句才离去。
家家如此,伙计连同客商都只能暗骂“倒霉”,但面上一丝也不敢露出来。掌柜则带着人查看屋舍,找寻最紧固的所在。
城中百姓虽不能出外行走,消息却传得飞快。
晚饭时分,卫骏驰传话不回来用饭。
二位嬷嬷正带着人摆饭,汪秀芝来了。
汪秀芝送了吃食来,她一见姚姜便气哼哼地:“一路来我都听到了骂声!气死我了!不知晓千户此举是为保他们命么?”
再招拿了热茶来,她接过茶盏喝了一口:“今日还有百姓家央求在街巷中巡视的兵士相助采买!”
姚姜哪里与寻常百姓计较,只微笑着问:“灶间可找好最坚固的房舍了?”
汪秀芝点头:“找好了。按你的嘱咐,我这几日都没敢停手,带人做了许多干粮。”
她看着姚姜:“游牧骑兵何时才能退去?”
小山看到母亲来了,迈着小短腿跑到母亲脚边,伸手要抱。
汪秀芝抱起他来,亲了亲他的小脸,对跟在小山身后的刘嬷嬷欠身致谢:“多谢嬷嬷帮我照料小山,这几日我实在顾不上他。”
姚姜与汪秀芝说话时,游牧骑兵已再次攻打小孤城南门!
正值晚饭时分,汪秀芝派了苦役将吃食送到南北城门。
南城门下的兵士将吃食分成三份,一份用大竹篮吊下城墙,让城外的兵士用饭,另一份则放在东西两面山壁上放下的箩筐内。
在城墙上守了半日的兵士都下来用饭,守哨塔的兵士也轮流用饭,只有十来名兵士立在城墙上哨望。
天光暗淡,游牧骑兵又不似大周兵士身着同一样式的衣裳,突然现出身来,哨望的守城兵士都没明白过来!
直到游牧骑兵“吱哇”叫嚷着冲过来,才有人明白过来,惊呼:“强敌来袭!强敌来袭!”
这时在南城门外的兵士手边不是兵刃,而是挖地与修建拒马桩的锄头铁锤等工具。
他们扔下碗筷,抄起锄头等工具便与扑上来的游牧骑兵拼命!
卫骏驰正与兵士一同用饭,一听不对,已飞快带着人到城墙上援手,在南城墙脚的苦役知晓敌袭,吓得贴着墙根战栗不止。
不多时,街巷中的兵士已得到消息,勒令百姓守在家中不许出门。
姚姜的居所离南城门远,游牧骑兵与小孤城兵士的厮杀声并没传来。
但苏季扬见到在街巷中巡视的兵士交头接耳,一问便得知了游牧骑兵在南城门外攻城的消息,当即便回来告诉姚姜!
姚姜放下了手中的碗筷,看着苏季扬:“又攻城了?”
苏季扬:“我看着巡视街巷的兵士都紧张谨慎了许多,应当正在激战!”
姚姜顿觉腹中饱闷,汪秀芝也没了言语,轻抚着小山的头向着门外看去。
片刻后,姚姜问:“这消息可确实?”
苏季扬:“夫人先别急,我也只是道听途说,不真切。我再去打听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