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宋学士亲自提着食盒走过来,她凑上前,“爹,买好了?那我们回家?”
“好。”
府里的马车停在外面,刚刚才跟着宋学士回到京城。
宋予静不必再像来时那样走路回去,挠挠手心,压下泛起的一丝困意,“阿爹,你这次……”
“你和容世子是怎么认识的?”
话被打断,她也不恼,简单迅速地讲清事情经过。
宋学士略略点头,又问:“你母亲知道你来东城的事情吗?”
“知道,第二次来之前,我跟阿娘说过。”
“那就好。”
宋予静看着神色严肃的宋学士,紧紧揪住衣袖口,“父亲,难道是女儿有哪里做的不对?还是说,女儿不该……”
她卡了一下,剩下的话语在舌尖滚了几圈,终于还是慢慢地说出来:“……不该和容世子走那么近?”
“没有。”
宋学士笑笑,轻轻地拍拍她的肩膀,宽厚温暖的掌心驱散了她心里的不安。
“我多问几句,只是怕你刚回京,不小心冲撞对方。”
她长长地呼出一口气,重新笑起来:“容公子人美心善,不是那种拘泥于世俗规矩的人。”
“重点是前面那两个字吧?”宋学士的语气有些无奈,“怪不得你愿意陪他在东城逛那么多天。”
“阿爹不要平白无故地污蔑我。”宋予静坐直,收敛笑意,义正言辞地反驳,“我那是乐于助人,乐善好施,成人之美,是在帮人做好事。”
“我看是借着这个名头,好名正言顺地出来玩。”
她嘻嘻一笑,换了个话题:“阿爹,你这次离开京城,都去了哪里?好玩吗?舅舅让您编的书写完了吗?”
“编书哪里会有这么快?”见她感兴趣,宋学士选了几件趣事讲给她听,“明天我还要进宫面圣,禀明此行情况,再由圣上决断。”
谈及正经的公务,宋予静自觉不再多问,恰好此时马车停下来,外面响起车夫的声音:“大人,姑娘,已经到了。”
宋学士掀起车帘,率先从马车里下来,又转身伸出手。
她只好搭着父亲的手下了车,声音压得很低:“爹,我都十七岁了,不是小孩子,不用您像小时候那样抱我下车。”
宋学士目光含笑,“好,爹听你的,以后不会这样了。”
“阿爹真好。”
“爹。”
前方响起宋归鸿的声音,宋予静抬头,虽然他的神色看上去有些疲倦,但笑容轻松自在。
“您回来了。”宋归鸿走近,“阿娘知道您今天回来,特意让我来这里等您。”
闻言,宋学士笑得更加温柔,连脚步都快了几分。
宋予静故意落后几步,看着父亲走向正院的身影,低声问:“哥,你的功课都做完了?”
“那是自然。”宋归鸿双手背到身后,“也不看看我是谁。”
“那是,也不知道前几天是谁的书房里,烛光整整亮了大半宿。”
宋归鸿哼了声,语气严肃道:“行啦,走快点吧,娘吩咐人做了一大桌子好菜,还亲自下厨煲汤,晚了就给爹一个人吃完了。”
“那不成,我们得赶紧过去。”
宋予静刚往前跑出两步,又被人拉住手腕,扭头一看,宋归鸿死命地压住嘴角,仍压不住笑意。
“你还真信啊?”他使劲憋笑,“你也不看看现在才什么时辰,哪有这么快用晚膳,再说了,爹娘许久没见,肯定有好多话要说,你凑过去算什么事?”
她捏紧拳头,忍了又忍,终于还是没有忍住,用力捶了下笑得肩膀都在耸动的兄长。
“逗我好玩吗?”
“当然好玩。”宋归鸿揉揉被她捶过的地方,“谁让你这几天在外面玩得更么开心,还天天跑过来问我写完功课没。”
“上个月我在写功课的时候,你不也是在外面玩吗?”
“你还好意思说,你居然都不提醒我一下?”
“我就不……”
跟兄长斗了会儿嘴后,宋予静把一个木匣子塞到他手里,故意抬起下巴,掀起眼帘扫了他一眼。
“送给你了。”
“什么东西?”宋归鸿打开匣子,提起细丝线,躺在里面的东西跟着垂在半空中,“扇坠吗?”
“明知故问。”她抱着手臂,“我看你那把宝贝折扇还差枚坠子,在东城逛了几天,这枚青玉不错,很称你的折扇。”
宋归鸿小心翼翼地把扇坠放回匣子里,伸手揉揉她毛茸茸的头,“我相信你的眼光。”
宋予静捂住头,瞪他:“本来我的头发就乱了,你还揉?”
但她没能坚持多久,又笑起来:“哥哥,你喜欢就好。”
“当然喜欢了。”
“哥,我先回去换身衣服,等晚上再陪爹娘一起吃饭。”
等到天色将黑,宋予静赶到正院,侍女正好把晚膳端上桌。
她几步走过去,直接坐在宋归鸿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