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娘说完,还不忘再夸一夸林月姜,“当然了,那些人和你比起来,还是差了那么一点。”
“……”
慧珍婶,谢谢你愿意把我当孩子哄了哈。
“你等会儿去你妈家应该是能看到他们的,人就在古磨小院住着呢,说是要待好久,我家那俩孩子不也是一放学就跑去看热闹了,管都管不住。”
凤南县是Y省的贫困县,诗源乡又是处在凤南县最北边的边境上,偏僻得很,所以虽然知道这边是有个小的旅游景点,但林月姜还真没想到居然会有人来这里录综艺。
不过对于这件事,她也就秉承着一个听了就忘的理念,并没有太过关心。
“慧珍婶,你这米线煮的真的是绝了,好吃!”
“你可别埋汰我,就是随便煮的,你在外面什么好吃的没吃过啊。”
“那还真的不一样,你这米线有股独特的香味。”
填饱肚子,林月姜又和老板娘说了会儿话,就提着包打算走了。
得益于停磨村新开发的那个旅游景点,上山的车不算少,不然要是像早几年那样,她要上山找车的话,是很麻烦的。
开车的师傅很健谈,时不时的就会和前后排的乘客搭话,而在他发现林月姜这个长得像外地人的小姑娘居然会讲本地方言的时候,就更兴奋了。
在他看来,本地人能常年在外工作,还养得白白净净的,那肯定就是个有本事的,用他们那一辈人的话来说,就是学习好。
所以上山的这段时间内,他和林月姜从南扯到北,从街上修路聊到孩子学习,仿佛有说不完的话。
林月姜下车的时候,还从他眼睛里清晰地读出了恋恋不舍的意味。
“你不认识她啊?”林月姜下车后,后座一个一直默默打量林月姜的大婶扯了扯那师傅的胳膊。
“你认识啊?”大叔疑惑。
“老杨家那媳妇你还记得吧?就得癌症没了的那个,这姑娘就是她那个留在前夫家的大女儿,偶尔会过来给她妈上坟的。”
她一开始也不确定,毕竟好几年没遇见林月姜了,可看到林月姜在这个路口下车,那自然就确定了。
师傅被大婶这么一说,脑子里似乎也想起了什么。
“噢,就是她啊,是个有出息的!”
林月姜早些年父母离婚,母亲改嫁到了隔壁乡镇的老杨家,和父亲那边还闹得挺难看的,在那个年代,又是在这样偏僻的山村,离婚这样的事情,就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更何况林月姜的母亲到这边没几年就走了,留下个四岁多的孩子,为了给她治病,杨家四处借钱,事情闹的挺大,所以,认识林月姜的人不少。
这车是到山顶的,林月姜半路下车的话,还得自己从岔路走进去五百米左右的路。
站在路边上,她朝古磨小院的方向望了一眼,果然就如老板娘说的那样,院子里摆了不少拍摄设备,外面也三三两两的围了好几个看热闹的人。
不过距离稍微有点远,所以她也就没看到具体有些什么人在录。
——
知道林月姜今天到,杨舒鸿早就扯着奶奶的袖子在门口等了。
看到林月姜的身影出现在拐角的地方,她一股脑地就冲了出去。
“姐姐!”
林月姜笑着搂住她,“怎么,这么想我啊?我今天可没给你带什么好东西来。”
杨舒鸿今年十七岁,面对林月姜这个同母异父,见面也不频繁的姐姐,她没有丝毫疏离感。
她咧着嘴笑得开心:“不用你带什么来,你人来就够了。”
林月姜无奈。
这语气怎么老气横秋的,不像十七岁,倒像是个七十七岁的。
“奶奶。”两人并排朝不远处站着的老人走过去。
这人是杨舒鸿的亲奶奶,林月姜自然也就跟着一起喊奶奶。
她们的关系虽然没那么亲密无间,但也还算不错,每次她来,老人家都算是以礼相待。
见到林月姜走过来,杨奶奶拉着她的手就往家门口走。
嘴上絮絮叨叨的关心她有没有晕车,在外面过得怎么样……
——
“姐,要出去转转不?”
进家门休息了不过半个多小时,林月姜就被邀请出去溜达。
此时的她,正在翻看杨舒鸿的作业。
她挑眉,“刚刚不是还要我教你写作业呢嘛?现在出去玩,你不要做好学生啦?”
“哎呀不着急,我后天才返校呢,明天再让你教一样的。”
杨舒鸿现在在县城读高二,和以前的林月姜一样,是个尖子班的好学生。
“出去看看嘛。”见她不说话,杨舒鸿接着劝:“你快一年没来,这边变化可大了,你刚刚看到了吧?路边多了好些路灯和小房子,河边的栅栏,石屋,还有古磨小院那边也重修了,现在还有明星在拍综艺呢,老多人都去看热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