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虽然解除了对林晓风的封杀,但即使回归一年了他也接不到什么好活。星语给他接的角色都是一些小成本青春文艺片的男N号,又回到了原来的赛道。原来明明已经可以演到男主角,只可惜被雪藏了两年,人气消无,只能从头再来。
这时,有一个叫白玠的导演,突然给林晓风递来了男主角的角色。他记得曾经和这位白导合作过一部电影,可惜那个项目后来流产了。当时的情况是,制片人想让人把剧本改得商业化一点,遭到了白导的拒绝,双方闹得很僵,结果那个项目就黄了。林晓风当时觉得,这位白导可能刚出电影学院,年轻气盛,觉得自己的艺术容不得商业玷污,所以才这么意气用事。
让林晓风感到意外的是,过了这么些年,白玠依旧在坚持自己的电影艺术,但学会了两条腿走路。圈子里都知道白导的尿性,拍了一部商业大俗片,就会奖励自己一部闷闷的文艺片,没钱了就又回去拍商业片,以此循环。可惜白玠搞的商业片不温不火,拍的文艺片也没在国际上获得反响,这几年一直处在事业的低谷期。
白玠这次给林晓风递来的是文艺片的男主角,可能是因为之前合作得比较愉快吧。虽然最后项目黄了,但白玠非常认可他塑造角色的方式。当然还可能是因为片酬太低,招不到什么好演员,所以就试试给刚回归的他递上了角色。林晓风觉得剧本打磨得不错,就接了下来。
星语娱乐这一年以来一直遵从汪澜境的指示,不给林晓风接非常好的资源,给点能过活的小角色就好了。圈子里都知道白玠折腾了这么多年,也没折腾出什么名堂。星语觉得白玠的新电影也爆不了,就随林晓风去了。
白玠的新电影叫《昼夜不息》。这是一个讲述人类欲望与爱的故事。人追寻着欲望的脚步寻找爱,却总是有时差,总是在欲望与爱不断反转后选择出错,总是被命运愚弄。故事开始,男青年江愈回忆自己在故乡的美好生活。江愈在镇上遇到了衡铭,他很喜欢对方,两人顺利交往,走到了一起。衡铭是江愈的初恋。可一年后,衡铭就追随自己的旧情人消失了,不知踪迹。江愈心灰意冷,离开小镇到大城市生活。
在城里,江愈遇到了一个和衡铭长得一模一样的男人——杭远,对方似乎很在意他,但他心里还是放不下衡铭。被杭远温柔对待后,江愈又渐渐说服自己与杭远踏踏实实地在一起,毕竟杭远长着一张和衡铭一模一样的脸,这足以让江愈感到满足。两人一起安稳地度过了三年。第四年,衡铭出现了,再次唤起了江愈心里未曾遗忘的欲望。江愈义无反顾地抛下杭远和衡铭离开。
离开杭远的家后,衡铭驱车路过佛塔,两人下车登上塔顶远眺。衡铭告诉江愈,他已经厌倦了枯燥无聊的生活,他要带着江愈去寻找新的人生。江愈到此才明白,衡铭还是那个衡铭,从未改变。此时此刻,江愈觉得自己无比接近真相,他离开衡铭回到杭远的家,可惜已经人去楼空。杭远离开了,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江愈踏上寻找杭远的旅程,故事结束。
林晓风饰演衡铭和杭远两个角色,剧本里这两个人被塑造得不是很鲜明,他比较疑惑衡铭和杭远有什么性格区别,就去问了白玠。结果白玠让他用最平淡普通的方式演绎这两个角色,不用刻意做区分。林晓风还蛮惊奇的,两个人长着相同的脸,不做区分塑造的话,不就趋同了吗?细细想来,故事也没有解释衡铭和杭远为什么长得一模一样,他们是双胞胎吗?或者更大胆一点,他们其实是同一个人?这也不对,在其他配角的客观视角里,他们确实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两个人。太奇怪了。
想了很久,林晓风才想通。这个故事是以江愈的主观视角展开的,这两个男人有什么区别并不重要。江愈从主观上把杭远当作衡铭的替身,杭远等于衡铭,他得到了杭远的爱就等于得到了衡铭的爱,非常的病态。直到故事最后,真的衡铭出现,江愈才从自己病态的心理中解脱出来。并不是因为与衡铭的过往太美好,而杭远又刚好长得像衡铭,所以才把杭远当成衡铭的替身在一起。而是,杭远对江愈有足够的吸引力,足够的好,才能让他回想起与衡铭过往的美好,才能把杭远当成衡铭的替身在一起。
而且,江愈和杭远的生活越甜蜜,对衡铭的欲望就越深刻。因为衡铭才是江愈过去得不到的,得不到的才是欲望,得不到的永远是更好的。现在得到的这么好,过去得不到的说不定就更好,念念不忘。所以出现了很吊诡的现象,当下越甜蜜,对过去的欲念就越深,甚至把过去的记忆改造得更美好,也就越需要当下的替代品安抚空虚。杭远越安抚,两人就越和谐,当下就越甜蜜,闭环了。现在的生活影响了过去的记忆,过去的记忆又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现在的生活,二者相互渗透、互为因果,形成了闭环。直到衡铭再次出现,过去的记忆与当下的生活合二为一,闭环才被打破。
欲望得到了满足就不再是欲望。执念退去,江愈才发现真正让自己心动的人早就变成了杭远,而不是记忆里的衡铭,更不是现实里的衡铭。三年的朝夕相处早已滋生出了爱,可惜他已经错过了这份爱情。此时,杭远对于江愈变成了过去深爱却得不到的那位,变成了新的欲望。于是,故事结局,江愈义无反顾地追寻新欲望,就像衡铭抛下旧情人回来找他那样,他抛下衡铭追寻杭远。但此时的杭远还爱着江愈吗?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一切都不得而知。
白玠留了一个开放式结尾。最后,江愈处于衡铭曾经的位置——幡然醒悟,前来挽留的前任;而杭远处于江愈曾经的位置——被恋人抛弃,远走他乡的倒霉蛋。在故事之外,观众并不知道有没有新的人加入杭远曾经的位置——被当作替代品的傻瓜。或许有新人加入,组成新的循环,江愈和杭远会重蹈覆辙,重复衡铭与江愈之间的悲剧。又或许两人可以消除芥蒂、重新相爱。
虽然白玠说不需要给衡铭和杭远做区分塑造,但林晓风还是把两个角色塑造出了不同的质感。因为衡铭与杭远从客观上就是两个人,甚至他们可能长得完全不一样,只是他俩在江愈的凝视下,变成了趋同的两个人。林晓风把这两个角色处理得更细腻,可以从细微的肢体动作和眼神区分,衡铭稍微颓靡洒脱一点,杭远要温柔质朴一些,但两人大体还是趋同的。这样既没有破坏原来的戏剧结构和故事内涵,又可以在江愈的白日梦视角里增加一些可追寻的客观线索。白玠也觉得这样既没有降低文本的丰富性,又增强了故事的逻辑性,不至于太空中楼阁,就允许了林晓风这样塑造人物。
《昼夜不息》集齐了白月光、替身、三角恋等狗血要素,主要人物也通通带着城市新兴青年特有的矫揉造作和滑稽感,乍眼看上去像是部庸俗的三流爱情电影,但它的文本内核和视听语言又是严肃深沉的。这种外在与内核的错位,反而成就了这部作品。在一众完全沉闷的文艺电影里,拧巴的《昼夜不息》显得活泼又不失严肃,非常有创意,非常亮眼,一举夺下了当年A类国际电影节的金虎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