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禁皱眉沉思:此鱼怪毫无记载,岂非灵塔逃离之物?
“或许不过是一凶猛大鱼。”玉静揣测道。
墨缘点头赞同,因早年曾于书中得知:河流及河口水域,常有鱼怪现身,体长可达一丈以上,被誉为水中杀手。
而此前所见巨鱼,可能尚未成精化形。
圆良接过话头:“此大鱼害人性命,留之祸患,不如就地饱食三日五日。”
墨缘闻言,笑容微凝,未再接腔。
四人在聚贤庄暂居七八日后,未见鱼怪动静。寻妖铃也无声响,唯有每日食客络绎不绝。
原来青鱼县退秋鱼,尤以中秋时节为佳,退秋鱼肥之时,吸引众多食客慕名前来。
日久天长,不论官宦商贾,或平民贩夫,皆以品尝退秋鱼为快。
聚贤庄自成热闹之地。
渡济议定:既是寻妖铃毫无动静,录妖书也无记载,可断定并非鱼妖。今晚再留一宿,明日须起程赶路。
至于鱼怪如何处置,只得告知蒋督头自行设法。
众人听毕安排,各自回屋收拾行囊。
夜幕降临,聚贤庄灯火辉煌。庄主为使食客通宵宴饮,特请戏班子前来助兴。
众伶人甩袖起势,吹笙踩堂。
江边屋檐悬挂灯笼,凭水临风,将水面映得通红。
台上花旦容貌秀美,随云锣声轻移莲步,唱腔优雅甜润,引得观众叫好不绝。
“此唱戏人,可否让你念及阿枝?”玉静转首问道。
墨缘恍惚良久,阿枝容貌浮现眼前,若隐若现,如一丝轻烟。
阿枝临终言语又在耳边回荡。
“她受困于命运作弄,若非如此,阿枝步出山岭唱戏,当如台上花旦般受人赞赏。”
“母女二人命运甚是悲惨,世间全无公平之事。不幸之人,连一丝小确幸,老天亦不舍得给予。”
玉静哽咽不已,眼眶晶莹,与台上花角相映生辉。
言语间江风忽至,惹得寻妖铃铿锵作响。
两人心下不妙,为避免惊动妖邪,玉静将铃铛收入鸳鸯匣中,又将消息告知渡济。
“看来我等判断有误,当再等再议。”渡济答道。
等到深夜时分,见一纱帽男子与白衣女子步入酒楼。
店小二笑脸相迎道:“客官,你看这宵夜时分,聚贤庄还人头济济,可见退秋鱼名不虚传。二位不妨也来尝尝?”
男子未作回答,与白衣女直入酒楼。
见食客醉眼朦胧,男子突然抽出匕首,猛刺食客,顿时血光四溅。
食客们见状,酒意顿消,纷纷起身逃命。
男子见人便揪住,手起刀落,眨眼间屠戮满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