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不等人,数着日子过到了冬天。西汉的冬天,在长安也能看到皑皑白雪。年节将近,想吃圆圆滚滚,软软糯糯的圆子。冬日里要做的就是——汤圆和元宵。
刘娞先来做圆子要用的馅,核桃馅炒熟去皮切碎,芝麻炒香放入布袋用擀面杖碾碎。这两种馅料一炒出来,坚果的油香和芝麻的甜香就掩盖不住了。核桃碎和碾碎的芝麻混匀,加入夏季制作的鱼胶粉放在外面冷一会,等它凝固成型。
等待期间可以重新准备一个没有水和油的锅,把糯米粉炒熟,或者采用烘干的方式制作。制作好的熟糯米粉表面微微发黄,用手触碰有明显的成团、粘稠感。
接下来要做的是元宵。取一个小盆,盆底铺粉稍微厚一些,取凝固好的馅料捏成一个个小小的球。球入盆中轻轻滚动至馅料外层裹上熟糯米粉。再用笊篱放水里粘下捞出,再黏熟糯米粉包裹均匀。这个步骤要重复四到五遍。
正在烧水的陶釡,等水开就放入制作好的元宵,等待元宵浮出水面后,再接着煮两到三分钟就能捞出。吃元宵时要小口小口地,不是因为烫,而是元宵制作的过程很容易夹生,细嚼慢咽才好消化。
不过汤圆跟元宵有些不太一样。元宵的馅料制作要用猪油做粘合剂,在炒制芝麻时加入切好的核桃仁和猪油,猪油以刚好打湿所有的馅料为宜。汤圆的面皮用生的糯米粉。和面时要用烫水少量多次添加,揉至面团光滑不沾手不裂口为佳。
汤圆做法要取大小合适的面团搓圆,然后挖空填入馅料,注意不要装太满,否则煮的时候容易露馅。这样包好的汤圆用虎口收口,搓成光滑的汤圆。搓的时候也不能太用力。
汤圆要水快烧开的时候下锅,煮的时候可以用长筷子轻轻拨动防止汤圆粘连,中小火煮七八分钟到汤圆熟。
这样汤圆就算是出锅了。跟元宵比起来,汤圆更软糯点。
刘娞还在家里做了回统计。同样的馅料,史氏刘据刘进都爱吃汤圆加红糖,霍嬗卫不疑卫登更喜欢元宵的口感。让人惊讶的是卫青和霍去病也更喜欢汤圆,不过卫青加的不是红糖而是酒糟。不过刘彻倒是来者不拒,看吃的份数还是加糖的多。
不过大冬天的,在屋里吃上一碗热乎的汤圆或者元宵确实让人惬意。天气冷了,日头也短了,屋里灯具早早摆上,蜡烛还是用带很大烟气的动物油做的。动物油燃烧起来会有比较大的气味,而异味少的蜡烛大多用蜂蜡制成。北方少蜂。
有段时间很流行用胭脂虫结合蜂蜡做口红,刘娞也蹭过这个流量,不过用的是蜂蜡做瓶糖,主打嚼劲十足。做成蜡烛,材料可以多考虑别的油,比如说气味更小的植物油。
“嘶——”风从门缝里吹进来,刘娞穿着大氅都觉得冷,这种天气衣不蔽体的百姓……
正想着,远远看着有烛光靠近,到眼前才发现是刘进回来了。
“阿姊,屋外冻,快请进去。”刘进穿着大氅,看着刘娞站在门口,疾走边说。
“我知,这就进来。”刘娞也担心还在培育的蔬菜,看着刘进进来问,“外面雪势如何?”
“这会更冷了,要不是上学有炉火恐怕耳朵都要被冻掉了。”刘进手里抱着一个外包锦缎内里铜制镂空的抱炉,坐在做了地暖的房内,他总算是把大氅脱了。
“耳朵要冻掉?”刘娞喃喃自语,想起饺子的由来正是“祛寒娇耳汤”。
“从外面回来,喝碗祛寒汤去寒。”刘娞收拢心思,准备做饺子,“医匠还在府上吗?”
“在的。”秋沮回到,给刘娞系上大氅,准备叫嬷嬷抱着刘娞出门,“女郎要去庖厨?”
“去做碗药膳,”刘娞又对刘进说,“进弟留在此处,阿母问起直言就好。”
刘进点头,嘱咐:“秋沮小心给阿姊挡风,外面风势也大。”
刘娞想做饺子,但不是单纯吃的那种,做些带着药材的饺子能祛寒气。
祛寒娇耳汤用羊肉和祛寒的药材放入锅中同煮,煮熟后肉和药材一起捞出切碎做馅,用面皮包上馅料做成耳朵的样子,用煮羊肉和药材的汤煮熟饺子,也算是另一种原汤化原食。
上回包完汤圆的揉面技术还是锻炼出了一批和面好手,饺子皮和好,饺子就成功了大半。羊肉和药材同煮,药材要哪些,该包多少,这就要看医匠的了。
祛寒娇耳汤内里也能只包药材,羊肉不便宜,相比之下药材要便宜得多了。
史氏尝过之后也觉得不错,吃这个肚子里还能有点存货。
“长安此时情境还算好的,难过的是燕赵之地。”史氏也担心鲁国,这方子虽然粗糙了点,但是暖身的效果不错。
刘娞也知道燕赵之地如今还是封国,这种事不好管。
“方子还是要献给陛下的。”刘娞解决不了封国内部的事,但是能把方子给陛下,让陛下解决边境的事。
“这样也好,你呈上药方,也能拉上亲戚筹备事宜。”史氏轻声细语说给刘娞听,“陛下喜欢小辈之间和睦相处。”
“…好。”刘娞第一个尝试对象就是史氏,“阿母能给些资助否?”毕竟她的钱都在史氏那里。
“当然。”史氏欣慰刘娞能懂,“不问问你阿父吗?”
“阿父那问过的话,我可以拉着进弟和嬗兄去找表叔吗?”刘娞期待地问。
“过几日吧,或许你可以先试着给他写封信。”史氏发现天气不对,“等雪停了,你再去找他。”
“我先找阿父和大父好了。”刘娞果断转移目标,写给霍嬗和表叔的拜贴和信也不能少。
“这几日,他们怕是不得闲。”史氏无奈告诉刘娞这个消息。
现在恐怕也就从去年休息到现在的卫霍两人有空。不过看天气,匈奴也会准备南下抢粮了。不管今年来不来,预备着总要好些。
“…那便等等吧。”刘娞带着焦急的心情等待着。
这一等就等了两天。两天里,雪势稍小,刘娞便等不住了,没等来刘据和刘彻的消息等到了霍嬗的回信。
“阿母,我去平阳侯府。”刘娞等待的时间里也给曹宗、卫不疑、卫登等人去了信。接到霍嬗的回信才算是正式开始干活。
“…去吧。”史氏清楚刘娞联系的人选,也私下打听过这些人的品行。除开表兄姊这种关系,还有不少外臣之子。
“…我会照顾好自己和进弟的。”刘娞也带着刘进,事实上等雪没那么大之后,刘进带着曹宗、霍嬗在家里上家教。外臣之子有些是曹宗和霍嬗的关系。
“他身边缺不了人,只你这风风火火的性子,才最离不了人。”史氏清楚刘进身边不会少人,她也放了心腹。更主要还是刘娞,刘娞的名气在她创造出豆腐之后就一路走高,她更担心刘娞利用这些让皇帝疑心的人气做些什么。
“别让我担心,好不好?”史氏用刘娞牙牙学语时总回错话的语气跟她说。
“…好。”刘娞顿了顿,还是答应了。
史氏清点刘娞带的人和东西,核对带走的药方和食物。最后,她系紧了刘娞的大氅,牵着刘娞的手送她到殿前。
门口,刘娞上马车前一回头,只看见史氏立在殿前,像是送她出征。刘娞坐在四面密封的马车里,想起总是看着自己背景的史氏,难掩情绪,眼眶一下子红了。
即使刘娞红着眼眶,还是没有叫停马车。马车压过积压的雪层,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