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锦提出了另一个方法,“这里的灵力波动频繁且稳定,周边灵力环境很干净,是使用追踪术法的最适宜时机,可以由此直接追踪到本体所在的大致区域。”她顿了一下说,“可惜这种术法我不会。”
非常完美的提案,若是没有最后一句就好了。
这个术法云万渺也不会,师傅当初教她修真之法只教了最基础的心法、一些轻如燕行如风的身法和一些杀人与反制的招式。她连后来常用的遮掩行踪、隐蔽身形等术法都是混迹修真界自己偷师学来的。追踪术这种放到世家里都不是初学者能学的,一听就很高阶的术法,她从来只有被追兵下过的经历,以及反制破解的经验。
还好,这里除了阿锦,竟还有另一个博览群书的人。
“追踪术法吗,我好像学过。”刘小四听闻这个熟悉的名称,喃喃说道。
一时间所有目光看了过来,让他压力倍增。
云万渺说,“好小子,让你的脑子快想,你一定记得的。”
阿锦说,“把术法的口诀告诉我就好。”
众人的期待化为他回忆的动力,一时间那经验浅薄的心中生出救世的成就感。他拧着眉头奋力从过往学习的回忆里翻找着,翻过老师眼皮下画小人,翻过翻院墙逃课堂,就快把脑袋用擀面杖擀平了在里面搜寻,终于想了起来。
几人跟着阿锦来到灵力遗留痕迹最明显的地方——王多收卧室的窗户外。
刘小四本想让王多收兄妹留在家中等候结果,王多收却说什么也要亲眼见见入他梦的究竟是什么东西,劝阻不得只好同意。这般一来纵能布下阵法,王多黄一个年幼的小姑娘也不敢一个人留在家里,最后只能让王多收抱着妹妹走在三人中间。
阿锦站在窗户外,就在一开始与云万渺一起到的位置,以一种奇妙的韵律念出刘小四背诵的口诀。
刘小四背出口诀时云万渺也听了,短短几句生涩难懂,就像古书上的文章。但当口诀从阿锦口中念出,伴随着体内灵力的运转,它却仿佛变了般模样,似诗又像歌,像是远古响起的呼唤。
肉眼可见没有变化,但对灵力迟钝如云万渺也感知到窗前的空地有什么在共鸣,就像是木锤敲动编钟,钟身震动发出悠长的回响,只是这回响并非声音,而是出现在感知的层面上,是在回应阿锦的呼唤么。
云万渺想到背诵口诀时刘小四解释说,每个人、每只兽的灵力感知起来是不同的,所谓追踪术其实就是选定一种灵力存在,加强对其的感知,它就在你“眼”前变得显眼。因此区域内其他的灵力波动越少,追踪术效果越好,就比如这空旷少人的平原。
普通修者强化感知后,能够感知到远处与选定灵力相同的灵力存在,由此形成追踪,受云万渺感知水平的影响,她只隐约感觉到了面前存在的灵力波动,这种程度阿锦不需要追踪术就能轻易达成。
拜阿锦施展的追踪术所赐,云万渺短暂感受了一番正常修者对于世界的感知。
这种感觉倒挺新奇的。
她忍不住闭上眼沉浸于这对她个人而言绝无仅有的体验。
师傅曾经说过,普通人活在声色嗅触的世界,而修真者拥有三个世界。
与普通人一般的现实世界,靠眼睛、鼻舌、耳朵与皮肤感知一切;
神识存在的识海是又一层世界,修真者可以识海外括,放出神识,神识能看到现实存在的实体却不能触碰,也没有五感,只能触碰到其他的神识;
而只感知灵气与灵力则是另一世界,这是天才的世界。普通修者可以感知到灵气与灵力,但这种感知与现实世界混合,因此受到五感的影响,而天才可以封闭五感只靠感知灵气与灵力认识世间,这类人的修炼速度往往堪称神速。毕竟修真所谓的境界,某种程度上可以简单看作人体内将吸收的灵气转化为灵力的多少,能够直接感知到灵气,约等于修为的来源源源不断。
而云万渺这类人,正常情况下感知不到灵气和灵力,这类注定废去一个世界的人天生不适合修炼。
一般人修真入门第一课就是闭目凝神,感知附近的灵气,然后吸引它们、吸收它们,以特定心法将其转化为在体内不断运转的灵力。
云万渺是感知不到的,所以她只能一刻不停地吸收、永不停歇地吸收。若是拿钓鱼作比,寻常修者能看见池塘里鱼游的水纹,选在鱼多处下勾,云万渺修炼就像盲人钓鱼,鱼在哪我不知道,只能走到哪里就在哪下勾,运气好就能吸收到一点灵气,让自己的境界能稍稍提上一提,当然大多数情况是运气不好的。
永远拼运气的做法实在不讨人喜欢,不仅效率低下,它还会让人不由怀疑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否存在意义。
所幸云万渺心态还不错,万事想得开。
境界提升不了也就罢了,能筑基也不错,反正自己的身体这么好,活个八十年不成问题,这个数字跟普通人的普遍寿命相比已经不小了,她原是知足的。直到今日,她竟阴差阳错有个机会如一般修者一般感知到了灵力波动的存在,她方知道人是永远不会知足的。
使用灵力后留下的痕迹原来是泛着微光的,在静谧的夜晚云万渺居然从那萤火般微光中看出些温柔。形状与湖面中落叶时泛起的波纹一般,只是此处的波纹,即使落叶已然飘去依然会永无止境地泛着涟漪,就像在时间的表面上刻录下过往的瞬间,直到随时间推移波纹慢慢淡去,或是有人有意无意搅乱这一方池水。
怪不得叫灵力波动,原来真的是“波”啊。
可能是习惯了像普通人一般生活,她下意识走上去想用手去触碰灵力波动,完全忘却了那注定是无法触碰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