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鬟传话请王喜凤到荣庆堂见远客的时候,她正在整理这几个月的创作。
如今无论是绣法还是绣纹都极为丰富,可资讯却并不发达。流行在女眷当中的花样子更是无法像经史子集话本子那样被汇总印发。你有哪几种,我有哪几种,通常都是在小范围内私下交流,这样就导致每个人手里的花样子都是自己喜欢或者擅长的那几种,并不齐全。
王喜凤规划了两头,一个是常用花样的汇总。一个是新鲜花样的创作。创作出现瓶颈,就画了日常的花样子归档,休息休息脑子。每天就这么一幅半幅地攒着,如今也有了厚厚一沓。素云和碧月这才知道,她们奶奶已经闲得开始玩花样子,便也积极贡献了很多存货。
花样子搞完,才是各种搭配和构图。不过,这些已经是另外一个层次的艺术了,还不适合画技平平的王喜凤去硬啃。
“奶奶,老太太派人传话,林姑娘来了,请奶奶过去见客。”碧月掀帘子进来禀报。
“知道了。”
王喜凤收拾了一下有些乱的桌面,在素云的服侍下换了身待客的衣裳,正是老太太赏下来的石青款,庄重沉稳,又贴合她低调的身份。待素云开梳匣,给她的发髻上添了两样能见客的首饰,这才不紧不慢出了荣禧堂后院西角门往老太太那里去。
黛玉虽是远客,但终究只是个小辈,长辈们自然没有迎出去的道理。王熙凤管家事忙,宝玉去了庙里还愿,姑娘们要上学,随伺在贾母身边的就是李纨这个大奶奶。贾母坐在罗汉床上,朝门口望了又望,两位太太在下面的椅子上陪着干等。
李纨虽然有点诧异怎么两位太太到的比她还早,但现在明显不是分心的时候。进门先给长辈们请安,便静静立在贾母旁边加入等待行列。
此时若凤丫头在,必然早就开始活跃气氛,可惜,王喜凤当自己是个锯嘴葫芦,眼观鼻,鼻观心,大自在。
待林姑娘在丫鬟婆子的簇拥下风尘仆仆地进来,王喜凤觉得自己都要站成雕塑了。贾母未等她上来拜见,早起身迎上去,嘴里喊着“心肝肉”,祖孙俩就抱在一起失声痛哭。霎时,在场的观众全都热泪盈眶,陪着抹眼泪。
王喜凤赶紧上前与邢夫人一道劝解了几句,贾母方才收泪。王喜凤和鸳鸯赶紧一边一个搀扶着贾母回榻上坐好,贾母又拉了黛玉介绍两位舅母和珠大嫂子。众人重新见礼,还没说上两句体己话,凤辣子闪亮登场。
李纨乐得退居二线,看这一帮子人飚戏。
黛玉初见外祖家的亲戚,有些惴惴不安,又有些好奇。等几位姑娘过来,有了同龄人在一起,才渐渐放松心情,听琏二嫂子插科打诨逗老太太开心。
凤姐儿一来就全方位控场,王喜凤观察过邢夫人当时的表情,一言难尽,值得回味。这两婆媳的关系,真是剪不断理还乱。互相看不顺眼,却还要虚与委蛇。以琏二奶奶的能耐,想讨好人还不容易?偏偏跟自己婆婆不对盘,那只能说一个巴掌拍不响。
林妹妹来了,贾母的院子也该拥挤闹腾起来了,她开班授徒带孩子的日子还会远吗?
有时候王喜凤也想不通,贾府这么大,空置的小院子何其多?家里又不是小门小户住不开,怎么姑娘们就没个自己的院子,非要安排跟寡嫂挤在一起?
或者,这时候的贾府就已经入不敷出,聪明人已经打着各种名义在缩减开支?只是这开支却是从下一辈的姑娘们头上砍起。也是用心良苦。
人人都夸贾母爱惜孙女,个个养在膝下。其实也就养在身边解个闷罢了,待心肝宝贝黛玉一来,她自然也顾不上这许多的孙女,忙不迭地塞给王夫人。王夫人哪里会接这样的麻烦,自己亲生的都没亲自养过,何况这些不是庶女便是隔房的姑娘,自然再塞给每天闲着无聊不如废物利用的李纨。
第二天走在去请安的路上,就隐隐听到风声,宝玉夜里回来,在贾母处见了林姑娘,当场就摔了玉。王喜凤简直大无语。知道的说这人脑子不清醒,不知道的大概觉得这表哥是不是对新来的表妹有意见,上来就是个下马威。名门世家的公子,智商时不时离家出走。唉!
王喜凤没有伺候长辈用膳的任务,请安的速度挺快,若碰到刚巧有人的话就闲聊几句,没人也就是正常流程,三分钟撤离。每日两趟从王夫人后院到荣庆堂,这就是她全部的户外活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