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学医救不了十二钗 > 第107章 逗趣

第107章 逗趣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一群人先到荣庆堂打卡,恰逢王家的亲戚刘姥姥上门。凤姐见贾母想找个老人家说说乡野趣闻,便让刘姥姥洗脸收拾一番,带了到荣庆堂。

刘姥姥年纪比贾母还大,人老成精,自然知道如何讲话能讨富贵人家的公子小姐太太奶奶们的好。她已经不是第一次来贾府。当初是临近过冬,家里实在熬不下去,才想起王家姑娘嫁到贾府,强撑着一张脸皮来打秋风。也正是有了凤姐随手打发的二十两银子,他们一家子才熬过残冬。

贾母一听便知这刘姥姥是个通透的,讲话也耐听,便作主留她多住两日,逛逛园子再回去。刘姥姥哪里知道还有这种好事?忙不迭应了。

刘姥姥游览大观园这个环节,其实小辈们法会的余地并不大,主要是凤姐伙同鸳鸯整蛊刘姥姥,弄些笑料出来逗贾母开心。核心这么一定,剩下的人便成了旁观者。贾母打头,园子里各处都逛一逛,各人的住处也都一一展现在众人面前。

王喜凤随大流用着贾府配置的全套摆设,贾母并没有挑出什么花来。要知道,连黛玉那里都指出窗子上糊的窗纱颜色不好,该换新的。王夫人生怕贾母是以次为由敲打她,惊出一身白毛汗。这些下人做事越发不上心,如今合该撞在枪口上。

贾母最是爱热闹,除了观景,也少不了摆宴席行酒令。刘姥姥生怕说的不好要挨罚,却也不敢推辞。薛母也慌,可刘姥姥一介村妇都hold住了,她也不能怯场。鸳鸯伺候老太太这么多年,自然知道怎样的酒令通俗又有趣,她打了个样,大家便懂了,果真不难。

姑娘们读了不少书,自然不怕这种大白话酒令,只凤姐说好要看刘姥姥笑话,故也有人说错领罚,都是乐子人。

王夫人跟薛母同出王家,肚子里同样没啥墨水。没谁要求她一定亲身上阵出洋相,鸳鸯代说了一个。轮到刘姥姥时,所有人都屏气凝神,满怀期待。刘姥姥果然没辜负大家的期待,几句带着乡土淳朴气息的顺口溜还挺押韵,非常符合她老人家的身份,大大开拓了贵族小姐们的知识面。

贾母这个东道主做的非常到位,恨不得处处都带着老亲家逛一逛唠一唠。幸而她们都是有了春秋的人,走动起来本就不快,这才没被一群儿孙媳妇们劝阻。

一群人跟压马路似的,熙熙攘攘走到栊翠庵。贾母让人自便,只带了刘姥姥往东禅堂去。妙玉再不懂人情世故,也知道老太太是得罪不起的,匆忙捧了茶来献。

之后,宝黛二人随妙玉去了里头吃体己茶。王喜凤跟三春一样的待遇,只陪着贾母。一盏茶毕,贾母去稻香村休息,其余人等自便。

出来这么半日,王喜凤早想歇着了。可惜姐妹们非要找地方一处说话,她也无法擅自离开。湘云还庆幸自己运气好,她刚回来没几天就赶上来了这么个刘姥姥,增添了许多乐趣。王喜凤都不禁多看了这傻姑娘两眼。贾母怕是明晃晃借着刘姥姥的面子还席呢!

刘姥姥吃坏了肚子倒还好,寻厕所寻到了怡红院,还往宝玉床上睡了一觉,袭人差点吓个半死。要是宝玉回来撞见还不知要闹出什么。

贾母养尊处优到这个年纪,哪怕在稻香村歇了晌,却还是因为受了风,精神有些不济,晚饭都没吃就回了荣庆堂。

贾母不吃饭是身子不适,其余人送走贾母,照常吃了晚饭才各自散去。

老太太睡了一觉,一早便有王太医上门看诊。凤姐正愁她家大姐儿吹了风夜里有些发烧。才刚跟来辞行的刘姥姥聊了几句,刘姥姥说可能在园子里冲撞了。凤姐忙让彩明拿了《玉匣记》来念,果然找到了对应的症候。凤姐笑道,“果然是经世的老人家,见得多。”又问刘姥姥给大姐儿起个名字压一压。

刘姥姥见大姐儿的生日是七月初七,正是乞巧节,便想了个以毒攻毒的名字:巧姐儿。凤姐也觉得这么巧在一起挺好,又吩咐平儿整理给刘姥姥带回去的东西。

待贾母诊治完毕,凤姐又请太医给大姐儿也把了脉,待太医说并无大碍才松了口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