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这姑嫂二人还会邀了王喜凤议事,只王喜凤根本不想OT,三番两次推脱,只说做好监察已是勉强,府内诸事实非她所能了解。众人见她并没有仗着王夫人亲点而揽权的意思,便也不再烦她。
这样和谐的氛围里,宫中传来老太妃薨逝的消息。
其实不管谁家死了人,受影响的也只是家人朋友,于旁人影响不大。只是皇家与别家不同,贾府与一般人家也不同。权贵们享受特权,也邀履行义务。例如贾府,因有世袭的爵位,应对太妃丧礼时自然更加繁复,哭灵送灵守制一条龙下来,府里的主子们至少要忙活两个月。
都说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府里主子疲于奔命,家中下人跟得知老板突然出差的社畜们也不差什么,天降惊喜啊有木有。谁乐意一天二十四小时紧绷着神经当牛做马?摸鱼才是人间值得。
王喜凤知道会有这一茬。以往大观园各处的弊病她该汇报的汇报了,凤姐该敲打的也敲打了。只是世人皆有侥幸心理,觉得自己运气好后台硬的关系户不要太多,总觉得靠着老资格总能求个体面。
凤姐卧病在床,而她的得力助手平儿跟她完全是两种风格。凤姐是眼里容不下沙子,平儿却是大事化小,息事宁人的做派。这也导致哪怕她的监察工作很到位,也改变不了大观园的现状。凤姐倒是想杀鸡儆狗,可她这次小月,丢了个哥儿,身子真亏损的厉害。若抛开平儿,她拖着这副病恹恹的身子跟谁都计较不起。
王喜凤见府中越发混乱,情知大势难以扭转,便也不再杞人忧天似的替古人担忧。宫中丧礼停灵之后便是送灵,这时候便不再早出晚归,而是跟着送灵的队伍将老太妃送至陵寝,安葬之后才能回转。
家里的人手重新进行了分配,哪些要跟着主子们出去送灵,哪些要留在府里看家护院。便是薛母都得了任务,被贾母请托住到了潇湘馆,就近照管黛玉。至于让薛母也看顾园中其他人,不过是个添头。
随贾母住在荣庆堂的宝琴被安排去了稻香村,交由李纨带着。只湘云是个麻烦。留她在外头,没个长辈看护;若去园子,一时半刻根本没有合适入住的地方。想来想去,只有蘅芜苑位置宽敞,塞个湘云进去也不会觉得局促。
湘云却很尴尬。她跟这位拐了N个弯的宝姐姐也就串过几次门的交情,宝姐姐也没有善解人意地递台阶邀她一起住。照她的脾气,请她也不肯贴上去的。可府中如今各自为政,凤姐也不怎么理事,找谁都不合适,只能委屈巴巴地住进了蘅芜苑。
王喜凤当然不欢迎有人来跟她合住。她清静惯了,史湘云却是个爱闹腾的,保不齐蘅芜苑就要被她搞的菜市场般嗡嗡的。可那又如何?许多事情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强大的剧情还是将这位心直口快的史大姑娘安排到了她的身边,还能退货咋地?
史湘云活泼好动,哪怕定亲也没能捆绑住她向往自由的灵魂,每日各处晃荡找玩伴。她也算是从小在贾府长大的资深“自己人”,不仅跟贾府的哥儿姐儿们,甚至是黛玉也是跟她同床共枕过的交情,想找人解闷简直就是毫无难度。
可巧,香菱跟着薛母进了园子来,如今跟着黛玉学作诗。史湘云本就是个爱凑热闹的性子,涉及到的又是她很擅长的诗词,便越发爱往潇湘馆跑。两大才女轮番给香菱当师父,这也是少有人能达到的成就了。
宝玉本就是一天往潇湘馆跑八百遍的性子,导致黛玉这里每天都闹哄哄。黛玉也是个喜静的,连日这么吵闹,休息的越发不好,连薛母都看不下去了。宝玉跟黛玉闹惯的,即便生气,不多时又好了,何况是为着黛玉的身体,便很自觉地减少了上门的频率和时长。史湘云却有些闷闷的,好容易找个乐子,这就无疾而终了。
探春也是个很好的玩伴,可她要和大嫂子一起管家理事,闲暇时间不多。宝琴倒是个爽利性子,跟她很是投契,可惜宝琴住在大嫂子那里,而大嫂子跟史家的婶娘一般,一本正经地做针线,她们自然也不敢太过随意。史湘云数来数去,剩下的迎春惜春都不怎么出众,聊天根本聊不到一起,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