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凤早觉得宝玉不在,房里闲置人员过多,所幸一连放了好几个心思大了的丫头。便是莺儿,她也放了出去嫁人。
邢夫人和王夫人终于有了共同语言,有志一同地热爱烧香拜佛,求个心理寄托。
男孩子们有贾政盯着日日读书,一个个鹌鹑似的,再不复曾经的跳脱。
李纨一心只在贾兰身上,其他万事不管。
凤姐身子早就败坏,断断续续调理这么几年,却终究难以挽回。
探春闲来无事,便带着巧姐读书针黹作伴。
除了少了个宝玉,家中竟是难得的宁静。
王夫人到死也没等到宝玉回来,可谓死不瞑目。
凤姐的身子还不如薛母硬朗,没等到大赦,也没等到巧姐出嫁,就这么静悄悄地去了。
探春终究成了另一个傅秋芳,因家中守孝无人操持,生生拖大了年纪,最后成为贾家联姻的重要一环。
随着小辈们渐渐崭露头角,家中日渐清贫却也有了盼头。贾政在仕途上一塌糊涂,可在鸡娃上却是个狠人。难怪圣人先前点他做学政,这股子强迫子弟们头悬梁锥刺股的酸腐劲儿,强过多少满腹经纶的士子呢!
薛母很庆幸自己操办了薛蝌的婚事。她那位妯娌身子不好,看过多少大夫吃了多少药都医不好那痰症。
宝琴的婚事其实薛家多少有些不详的预感。都说“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商人虽讲究一个投资,可并不是每次投资都能得利。很明显,薛家兄妹的遭遇告诉我们,他们的爹投资失败。他们上京也是为了搏一搏,若不成,靠着贾府解决人生大事也是条退路,怎么都比在金陵苦等强。
兄妹二人进京之后,这位母亲更是日日挂怀。如今,让薛蝌先成亲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哪个母亲会为了一个孩子耽误另一个孩子的婚事?只是她身子弱,不适合舟车劳顿,便托了薛母帮薛蝌操持。他们这一支虽说也败了,但给儿女的亲事多少也有些准备。总不能全靠大伯母出钱又出力吧?
婚后的薛蝌和邢蚰烟小日子过的不错。薛蝌本就是跟着父亲走南闯北有阅历的,纵使做不了大生意,养家糊口还是绰绰有余。
家中有了人打理,薛母越发轻松自在,虽说失去儿子是用不能忘的痛,可女儿如今境遇也让人心疼,她无论如何要给女儿撑腰的,自不敢再沉湎于怨愤之中。
薛宝钗的一生究竟苦不苦,其实要看标准是什么。若要王喜凤来看,整个人生都是一路朝下,越过越差,说不上好,但苦还不至于。若说没了夫君疼爱便是苦,那世上九成九的人都苦不堪言,也不多她一个。
王喜凤从来不缺精神上的滋养,贾家的小辈们陆续娶妻生子之后,她便如释重负般退居二线。即便为了读书人的名声,他们也不会拿她如何。这样简单清静的养老生活还有什么不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