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学医救不了十二钗 > 第172章 故里

第172章 故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相对于贾府的私密自在,蟠香寺人来人往,更活泛些。即便日常走动交往不多,总能听到隔邻有人早起或者夜归的动静。最初或许有不习惯,甚至有些警醒,后面便形成了规律,反倒更让人安心。

越了冬,春来早。蟠香寺的旺季也要开始了。

在家闷了一个冬天的夫人小姐们都向往着出城踏踏青散散心,所谓进香礼佛都是出门时必须要带的幌子。

为了创收,每家寺庙各有奇招,例如类似于充斥各大景区的文创:什么开光的佛珠玉扣平安符、同心结,观音像等等,只待有缘人;再有谁家的素斋一绝,谁家的梅林桃花秋海棠,或是春山奇石曲水流觞,数不尽的风光。

一年之计在于春,寺中那些借住过冬的人早已散去,趁着好光景觅一份糊口的活计。山下田间地头也有了星星点点劳作的人影。林黛玉曾作诗曰“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可见真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小姐。

到了夏日,南方的蚊虫简直要命。用纱帐,网眼松些的,小虫子容易钻进来,密些的,不够通透。艾叶熏屋子挺好,可是她这里随时有客上门,都是尊贵的小姐,哪能用这样的味道唐突她们。驱虫效果好的香囊香包香料也不是没有,可都价值不菲,屋里用着还好,到了外头容易招人眼。

幸而夏天来的贵客们也并不都是爱大热天四处溜达,多半是听讲经,拜佛,抽签,占卜等活动自选,基本都在室内。非要四处逛逛的话,安排小尼姑带路即可。王喜凤为了躲避蚊虫,似乎自己把自己给禁足了,非必要不出屋子。身边的嬷嬷们既心疼又觉得好笑。姑娘在贾府还一副懂世故的成熟模样,回了姑苏反倒变得孩子气了。

没办法,王喜凤真的挺抗拒湿热环境下的蚊虫,病菌多,毒性大,连唐僧那样坐怀不乱的高僧,遇到蚊虫也坐禅难耐,更何况她这样的普通人。

冬日里享受过的轻松在漫长的夏日里全都补回来了。尤其是有些打着礼佛旗号赖在山里度假的女眷们,夜宿于此,时常来串门,简直比老板让打工人996加班不加价还要惨。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山里凉爽,不至于遭受高温及蚊虫的双重打击。

除开这一心腹大患,夏日还是挺美好的,昼长夜短,觉得多出了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便是到了夜里,万籁俱寂,还能观星。在山上观星更有种“手可摘星辰”的错觉,天地宇宙似乎都在一念之间。

在王喜凤这里,观星似乎比参佛更容易让她入定,甚至是顿悟。若是搁在玄幻世界,恐怕修为已经提升好几个境界。

人声歇止,夏夜微凉。

如无意外,王喜凤应该会在蟠香寺终老,这里算是她的长居之地。每日占卦的功课依然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却都是增加熟练度的体力活,或者随着熟练度的提升,占卦的效率能提升,旁的便再无寸劲。失了那些无法带回姑苏只得销毁的“实验”记录,着实有点可惜。

蟠香寺的厢房不比栊翠庵私密,她也不想为了科学探索而暴露自己的与众不同。毕竟,苟才是第一要务。而且,药草的世界同样有趣。

蟠香寺坐落在半山腰,上下山比较费时,再加上入城的时间,若真有人病了需要看病抓药,真就有的等了。故而蟠香寺里向来都会储备常用药材,王喜凤平日无事,帮着炮制整理的也就是这些。

药材从采集到炮制,环节繁复,任何一个步骤处理失当,都会影响药性。为此,哪怕王喜凤自认为学习能力挺强,面对这么多种类不同,入药部位不同,炮制手法也不同的药材,仿佛又回到了高三赛道。

所幸她没打算把自己修炼成蒙古大夫,只是想丰富自己的医学知识,不一定所有的东西都要亲自动手。脑子记一部分,眼睛记一部分,感兴趣的时候让手也记一部分,这样分摊下来,便也没有想象中困难。

她向来懂得寓学于乐,而不是没苦硬吃。人生苦短,多给自己做减法,才能在有限的生命里享受世界的无限美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