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穿成年代文里的真千金[七零] > 第63章 第062章:高考恢复

第63章 第062章:高考恢复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在恢复高考的消息传出来后,他就直接辞了场办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复习当中来。

当时他的领导极力劝他,不要辞掉工作,需要复习就请长假,这样考上大学不仅有工资拿,工龄还可以累积。

林南却说他毕业后不打算再回场办,不好这样做。

他话都说到这份上,领导自然没再说什么。

很多人觉得林南傻,就算上了大学以后也还是要工作,有场办这么好的单位,领导还这么重视他,他不应该这样放弃。

林希却知道,林南志在仕途。

之前选择去场办,那是因为那时候那份工作就是他能找到的最好的。

可眼下能考大学,能考让他更顺利走上大学的专业,他肯定不会再留着场办的工作。

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事,他从来不做。

要说她最佩服的人是谁,那非林南莫属。

出生在普通家庭,父母并不是那种高瞻远瞩的人,他却无师自通,知道不断给自己设立目标。并且随着外在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目标,一步步朝自己想要走的路走。

她相信,这样目标明确的人,无论在什么时代,都能走到人生的顶峰。

从这一点来说,赵洁喜欢他,还是挺有眼光的。

林南的出身虽然一般,但绝对是一支潜力股。

不止她这么想,赵洁这个当事人自己也这么觉得。

这天下课后,林南有事没跟他们一起走,赵洁偷偷跟林希说,“你二哥认真的样子,真的太太太吸引人了。我决定等我们都考上大学,我就主动追他。”

“我相信凭借他的能耐,将来一定错不了。”

她的圈子,注定她从小接触到的优秀人少不了。

那些人当中不乏年纪轻轻,就颇有作为的。

可那多多少少都有家学渊源在,哪怕不是家学渊源,肯定也是家里的长辈,帮着一起规划,一起出注意。

她不是说因为家里的帮助,那些人就不优秀。

只是看多了,就麻木了,没什么感觉了。

不像林南这样的,父母能让他们兄弟姐妹四人吃饱穿暖,又供他们上学就很好,其他多余的资源,压根就没有。

他们本身又是普通的父母,也没她圈子里那些人的父母有前瞻性,压根不可能替几个孩子想未来的事。

就算有,顶多就是希望他们将来都能捧上铁饭碗,至于怎么捧,在哪个行业捧,他们压根就没任何想法。

可在这样家庭氛围下长大的林南,却无师自通地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样的事,并把自己每一步要走的路都规划得清清楚楚的。

这样的人,因为出身的缘故,现在看起来,也许不那么显。

可只要他顺利走上自己想走的那条路,他走的速度,绝对不会慢。

她自己不是个有多大追求的人,但她喜欢这样有大目标,大追求的人。

因为跟这种人在一起,能让人有种蓬勃向上,生机勃勃的感觉。

自家哥哥被人看好,林希自然高兴,“我也相信二哥的将来,绝对错不了。”

她其实也觉得,赵洁跟自己的二哥挺配的,但以她对林南的了解,她觉得对方大学期间肯定不想谈恋爱,“我建议你不要急着表白,我二哥应该属于先立业再成家的人。”

“在他的未来还没明朗前,他大概不会考虑成家的事。”毕竟成家后,妻子孩子都需要精力照顾。可他着急想做成绩,给家里的父母以及兄弟姐妹做靠山。所以,他不会过早让自己受到小家庭的影响。

还有一点她没说。

那就是赵洁这样的出身,她表白,林南没意思,婉转拒绝就好。可要是他对赵洁也有那份心,早早贴上赵洁女婿的标签,以后这标签就很难撕下来。

这种情况绝对是林南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林希并不看好赵洁上大学就要表白的事。

“我也没想过要他一下就接受我啊。”她跟林希一样,很清楚林南不会这么快成家,“表白只是告诉他,我喜欢他,这样等他想结婚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人是我就行。”

她也还小,压根不着急结婚。

听她这样说,林希只能说,“你自己心里有数就好。”

“但是有一点,就是最后如何我二哥结婚的对象不是你,你不可以因此恼我,不搭理我。”赵洁是她两辈子下来,唯一一个无话不谈的朋友,她不希望因为任何原因,影响到他们的感情。

“那必须的。”这点赵洁非常肯定,“虽然我喜欢你二哥,希望能跟他结为夫妻。但他在我心里的地位,永远比不上你这个好姐妹,好朋友。”

这可是救了她性命的救命恩人。

犹如再生父母一般。

被她这么‘表白’,林希有些哭笑不得,“听你这么一说,感觉你对我二哥的喜欢,也不过如此。”

“不是你提醒我,不能当恋爱脑的吗?!”她可没忘记,当初被林希发现自己对林南有意时,林希说的那番话,“放心吧,我理智着呢。”

她家里人,上到爷爷奶奶,下到跟她差不多大的侄子,都担心把她养成脑子里只有男人的大傻妞。什么样的事,什么样的话都跟她说过,她清醒着呢。

想到上次跟她坦白时,赵洁说的那些话,林希也觉得自己杞人忧天了,“行吧,你自己有数就好。”

柏各庄农场的教育好,是周边很多市区都知道的。所以在恢复高考的消息传出来后,周边那些找不到复习资料,又想实实在在给想参加高考的学生一些帮助的学校,都来柏各庄农场打听。

有找赵洁她爸这个一把手的,有找胡场长那个二把手的,认识校长的则直接找校长。当然也有找老师的,甚至找场里普通人问情况的。

有点远见的人都知道,停摆十年的高考恢复,不止是学生个人前途的问题,更是事关国家的未来的大问题。

于是,在这么多兄弟单位找上门后,赵书记觉得有必要在农场召开一场相关的讨论会。

对他这个安排,相关人员都表示赞同。

会议召开的时候,时间已经进入十一月份,距离高考只剩一个来月时间。

其实就一个来月时间,除非直接给划定考试范围,然后针对那些题目进行复习,不然就算接下来的所有时间,都不吃不喝,也很难在这次高考取得好成绩。

这点所有人都知道,但所有人还是觉得这次会议有必要。

因为教育停摆十年的缘故,除了教材,各地都没有其他学习资料。

而这些资料,不止这次高考需要,以后的每次高考都需要。

谁都知道,哪里能先拿些好的学习资料,哪里就能先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所以谁也没说只剩一个月时间,不来参加这次商讨会的事。

这次商讨会除了农场各有关部门,校长,还有其他兄弟单位的负责人,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外,林希也有幸名列其中。

林希会受邀,主要是因为那些资料全出自她的手。

当然就算没叫上她,教育部直接要求,她也会把资料全部拿出来。

可赵书记觉得她是当事人,还是最为关键的当事人,很有必要叫上她一起参会。

林希知道这是赵伯伯在替她铺路。

要知道这次会议的参会人员,可都是前途极好的人。

通过这种方式,让大家记住她,比其他任何方式都要好。

所以这份情她领。

于是,当省教育局局长问她,是否愿意将她的那些资料拿来出版,供全国读书人使用时,她非常肯定地告诉对方,“她愿意。”

对方显然对她做过一些了解,知道现在农场中学的冲刺班用的复习资料,就是这些资料。于是,对方又问了一个问题,“难道你不觉得这些资料拿出来给大家用,平白多了很多竞争对手?”

“是竞争,也是鞭策。如果这资料只有我自己一个人用,我确实能取得一个比较好的成绩。可也仅此而已。相反,我要是拿出来给大家一起用,我就会担心别人超越我。为了不让他们超越,我会不断努力,不断突破自己。”

“而且比起闭门造车,把资料拿出来大家一起用,会有人不断补充完善这份资料。在这个过程中,我这是当事人的一些不足,也能得到补充。”

“良性的竞争,从来都是让人进步的。”

林希这话说得真心实意。

事实真的就像她说的这样。

把这些资料拿出后,她从其他用这些资料的人身上受益颇多,“现在这些资料在那些使用人的身上,比我最初自己整理出来的时候,完善多了。”

教育局局长没想到眼前这小小姑娘,竟然能说出这么一通道理,不由拍手较好,“你这小同志当然胸有丘壑,难怪老赵同志,坚持要你一个小姑娘来参加我们这群老头子的会议。”

没错,这次讨论会,除了林希这个年轻面孔,其他才会人员基本都是四五十岁的人了。

从他这话不难听出,他跟赵书记相识,而且关系应该还不错。

“她这些论调我也是第一次听到。”听他这样说,赵书记一副与有荣焉的样子,“我一直知道这丫头成绩优秀,做事极有主见,不知道她还有此等胸襟。”

林希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两位谬赞了。我就是觉得厉害的人很多,能整出这些资料的人不止我一人。眼下大家看重这些资料,不过是我先别人一步把他们整理出来。随着高考的恢复,很快类似的资料就会层出不穷,届时这些就不稀奇了。所以没必要藏着掖着。”

道理确实是这个道理,但能看清楚的有几个,看清楚又愿意拿出来的又有?!

“你的话确实不假,但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你抓住先机,抓住机会,又愿意分享。我我一定让你的这份资料流行于全国,让你的名字为全国人所知。”这是林希应得的。

虽然她以后要走的不是教育系统的路子,但能因为一份复习资料被人所知,于她也是大有用处,林希自然不会拒绝,“我的荣幸。”

上辈子作为独生女,林希从小没有分享的意识。

穿成原主后,从原主那里继承了很多分享带来的快乐,她开始尝试着跟人分享。

事实告诉她,懂得与人分享,确实能带来很多快乐和好处。

其他的姑且不说,单就分享这复习资料,不仅给她带来了经济上的好处,还给她带来了名,以及被人认可的愉悦。

这份资料拿来共享的事,她这个当事人都没意见,其他人更不可能有意见。

于是由省教育局牵头,出版这些复习资料的事,就这么敲定下来。

当然,就像林希自己说的,她毕竟还年轻,经验还不如,这些资料虽然脉络非常清晰,也整理得非常到位。但当中一些例题用的解法,不如那些老教师简便巧妙。

所以这份资料还会给其他相关人员,进行补充,编纂,才会最终出版。

不过这些事都由教育局接手,不用林希再费额外的心思。

送走这些人,赵书记把林希叫到赵家,对她竖起了大大的拇指,“厉害了,丫头。”

“您替我争取了这么好的机会,我当然不能辜负您的厚爱。”林希一副那是的样子。

看着她自得的表情,赵书记心情跟着大好,“我就喜欢你这股大方爽朗劲。”

被人夸奖了,就大大方方的接受,而不是扭扭捏捏地说,没有了没有什么的。

“我也觉得我这性子挺不错的。”这话是真的。

比起自己上辈子的性子,林希可太喜欢原主的性子了。

所以自打穿成原主,她就一直用原主的性子为人处世。

“你啊。”一句长辈受不了晚辈的样子,但从他那嗔怪的语气,一听就知道这是对晚辈的纵容,“想好大学读什么专业?毕业后从事什么工作没?”

这才是他今天将人叫到家里的原因。

他知道林希是个很有主见的后生,但担心因为家庭的原因,她对未来会缺乏几分认知。这才想着将人叫来问问,看看有没有他这边帮衬得上的。

“我想读跟经济有关的专业,毕业后从事相关的工作。”

林希这答案着实让赵书记意外了一把,因为这时候除了那些专业对口的人,其他人极少会用经济两个字,“为什么?”

“我们太穷了,穷到很多人连温饱都是问题。当然每天为温饱疲于奔命,就很难去想其他的。可社会的发展,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所以要想让社会快速发展起来,经济至关重要。”眼前的人是信得过的长辈,所以林希也不说虚的。

“当然,我也没觉得自己学了经济,就一定有能力改变这些,但能做一些是一些。”

无论是作为农场的一把手,还是作为一家之主,赵书记都知道经济的重要性。

对于缺钱的人来说,知道钱的重要性,也很正常。

可要把钱跟经济挂上钩,绝对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

所以赵书记又被林希的话,给狠狠意外到了,“你一点都不像是你爸妈养出来的孩子。”

他不否认林家父母对孩子很好,也很重视他们的教育,林希学习又好,能整理出那些复习资料,或许并不难。但眼下这个话题,绝对不是林家那种生活环境能给予的。

“虽然我在顺义县那一年多,过得不如在农场舒服。但那段经历给了我很多,在农场没有过的体验。”她当然知道这些话不是一个农村娃该说的,但她早就想好措辞,“经济专业我就是在顺义县听说的。”

“当时不懂这个是干嘛的,但直觉告诉我,这个东西我肯定感兴趣。于是,我就想办法就了解,了解后证明,我是真的喜欢这个专业。”

这样就能说得通了,但赵书记也有自己的担忧,“虽然当下社会环境相较过去十年宽松了很多,那些曾经被下放的经济学家也相继回到各自的岗位,但……”

后面的未尽之意,林希听出来了,“咱们的国家刚出生不久,过去这些年新生的婴儿一样,在爬着摸着成长。过去这十年就跟孩子蹒跚学走路一样,步履不稳。如今它开始会走路,相信它很快就能步履稳健,甚至快步如飞。”

赵书记是战场上退下来的军人。

要是将他们的国家比喻成新生的婴儿,他还是这个婴儿的助产士。

对自己使力帮助出生的婴儿,那感情肯定比其他人更深。

所以他一直坚信他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好。

但过去这些年,这个好的步伐迈得太慢,以至于他都有些麻木。

如今听林希这么一说,他顿时豁然开朗,“你说的没错,经过这么多年的成长,咱们的国家已经学会走路,接下来肯定能跑能跳,健步如飞。”

那些被下放的人,一个个回到自己的岗位。以及恢复高考的消息,不就是在告诉他们。

他们的国家要起飞了。

“亏我活了大半辈子,看事情竟然还没你一个小姑娘透彻。”

“不是您看事情没我透彻,而是您自己身处局中,当局者迷。”她则是带了上帝的视角,清楚地知道国家即将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才能做出这样的断言。

“今天叫你上门,是想给你指导一下专业的事。结果不仅没指导成,还反过来被你‘指导’。”赵书记心情颇好地调侃道。

半点不觉得,自己年纪一大把被一个半大的小姑娘开解,有什么问题。

“那是您能把我这个不知者不惧的乳臭小儿,说的话听进去。”所以她才老实说,“换其他人,大概会觉得我大言不惭,甚至给我贴上胡言乱语的标签。”

“我们老了,思想跟不上你们这些小年轻,所以偶尔听听你们的话,还是很有必要的。”他们比较年长,人生经验确实比较丰富。

可太过丰富的经历不见得都是好事。

容易让他们有包袱心里,不愿意听年轻人的话。

可其实年轻人的话,有时候还是很能启迪人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