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穿成年代文里的真千金[七零] > 第64章 第 64 章

第64章 第 64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因为时间充裕,她写的并不着急,而是将所有的题目都打好了腹稿,才动笔开始写。

上辈子的她,练过很多年的硬笔书法,书写堪比印刷体。

穿成原主后,原主的字体比不得她,但经过这大半年的努力锻炼,书写也是相当拿得出手。尤其这个年代的学生,不像后世那么注重书写。

于是,当监考老师看到她的卷面后,忍不住驻足欣赏了好一会儿,一边欣赏一边不住地点头。

要不是一直站在她身边,怕影响她发挥,老师估计站着不动了。

林希是个一旦专注做事,就轻易不受外界影响的人,其实老师在没在身边,都不影响她。甚至,她压根就没发现,老师站在她身边看她了。

题量不大,题目又简单,林希很快就将基础知识题做好。

作文题目有两道,一是我将怎么度过今后不平凡的二十三年;一是园丁赞歌—记我最尊敬的一位老师。

两道题,二选一。

林希选了第一个作文题目。

说真的,这个题目有点出乎林希的意外。

这会儿77年,23年时间,就是当下到千禧年这23年时间。

人们总觉得六七十年代,国内不仅经济不行,教育也不行。

可从这道作文题,却不难看出,哪怕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我们的老师们,依然对未来抱有无限的期待。

老师们作为养育祖国下一代的园丁,他们对未来抱有无限期待,孩子们就对未来抱有无限期待。

正因为有这样的老师们做引领,所以六七十年代出生长成的这些人,在今后成为国家中坚力量时,才会让我们的国家告诉发展。

林希选择这个题目,是觉得她来自于未来,很清楚未来各个阶段的发展。

她可以有选择地将一些重要的事件,当成她的设想,写出来。

她相信这个题目,不会有人写得比她出彩。

只要她写出彩了,她写的那些东西,就可能被人看到。

越多人看到,就越多人敢想。

越多人敢想,就越多人去做。

越多人却做,国家就会发展得越快。

高考作文要求八百字,顶了天写一千字就很多。

要在有限的篇幅里,写出新意,写出让人关注的东西,必须有足够的核心,不然只能泛泛而谈。

虽然她想学的是经济学专业,但她并不觉得经济方面,自己能写出什么特别吸引人的东西来。反倒是科技方面比较容易写出吸引人的东西来。

想到后面我们被漂亮国技术封锁,她觉得技术比经济更值得写。

喵定了主题,林希开始搜罗自己脑子里,相关方面的资料,然后打腹稿。

打完腹稿,又认真将要写的内容在脑子里过了一遍,确定没问题,林希就动手开始写。

为了追求卷面好看,且不出现别字、别词的情况,她写的速度并不快。

所以当一千字出头的作文写完时,考试时间已经两个半小时过去。

写完,她没着急交卷子,而是从头到尾,又认真地检查了一遍。

确定没有错误后,她也没交卷子,而是坐在座位上等。

她不需要再出去复习,多在座位上等一下,免得给还没做完的人造成心理压力。

倒不是她有多高尚的情操,而是她很清楚很多人将这次高考当成了救命稻草。

这种人心里本来就绷得紧,题目会做还好,题目不会做,压力更大。

稍有一点动静,就容易让他们心态全崩掉。

半个小时的时间,很快就到。

当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她就拿上早就收拾好的笔盒,起身交卷子。

离开教室后,她就去了早上休息的地方。

她才到不久,考场离这里更远的林南也到了。

两兄妹没问彼此考得怎么样,而是一起出了校门去找祁博衍。

中午只有两小时时间,回家吃饭时间太赶,于是这两天祁博衍负责给他们送午饭。

见到他们祁博衍也没问他们考得怎么样,只带他们到附近找地方吃饭。

吃完饭,兄妹两在祁博衍的看顾下,眯眼休息了四十分钟,就返回学校做下午的考前准备。

下午考政治,题目同样不难。

第二天早上考数学,下午考理化/史地。

两天考试时间一晃而过,不考英语的人,这就算考完。

加考英语的人,17号早上还要考一次。

虽然英语不是必考科目,但林希两兄妹都参加了英语考试。

用他们的话说,考一下好知道自己的英语水平在哪里。

这时候学校的周末假期,放周六下午和周天,共一天半时间。

17号正好是周六,也就是说这天早上考完英语这科加试科目,周六下午林希不用再上课。

她原先说考完跟祁博衍一起去京城陪祁老爷子一段时日,现实却是实现不了,因为林希还要给学生上课。而且她备考这段时间,她原先的课程是其他老师替她上的,接下来她得反过来替那个老师上课。

也就是说,她接下来依然是忙碌的。

但她又真心觉得需要去陪陪老爷子,于是走出考场,就跟早就等在考场外的祁博衍直奔车站。

虽然没能多陪老爷子,但去开看他,陪着吃一两顿饭,也是好的。

这个时代的交通不方便,柏各庄到京城只有大巴车,还不是直达的,中间要转车。

两人十一点从农场出发,一路奔波,到京城已经将近六点。

老爷子住在有名的史家胡同。

京城的胡同,最早起源于元朝,史家胡同便是元朝所见,所以这是京城历史最悠久的胡同之一。

祁家祖上跟皇家有关系,才得了这么处历史悠久的四合院。

可惜这四合院在过去十年,因为被政府拿来赁给十几户人家,被破坏得不像样子。

归还回家后,老爷子也没费心思去修整它,所以看起来破破烂烂的,一副不值钱的样子。

之前祁博衍给她的房产证,便是这处胡同。

虽然房子已经破得不像样子,但从这处胡同住的那些非富即贵的人,便知这里的房子绝对值钱。

识货的人,肯定都想弄这边的房子。

而老爷子的前妻显然很清楚这个房子的价值,所以她今天又上门来诉苦来了。

“我知道过去我们的做法,寒了你的心,但这些年起自己带着两个孩子,又要照顾他们吃喝拉撒,又要关心他们的学习,还要上班,日子也不好过。”文玲委屈地说道,“我知道你现在满心满眼都是那个陪你一起在农场吃苦的好孙子。”

“我也感激他过去这么些年陪在你身边,让你能够安然回来,所以我也不是要你把整个四合院给两孩子。只是你再怎么说都是俩孩子的父亲,他们结婚,你别的不出,房子总要出的。”

“所以我想着这四合院就一分为二,一半给博衍,一半给建国。”建国是老爷子跟文玲的儿子,只比祁博衍大一岁。之前为了跟他划清界限,改了姓,叫文建国。

据说最近又再折腾改姓的事,说是孩子理应跟父姓。

不说祁老爷子早就对眼前这个前妻,以及两个孩子没什么期盼。就是搁早先一家人还齐齐整整的,如果文玲想两个孩子随她姓,他都能同意。

不过,以前不在意孩子跟母姓,是觉得孩子是夫妻两的,跟谁姓都可以。

现在不介意孩子姓啥,是觉得姓啥都跟他没关。

“就算没有过去那些年的恩怨,这四合院也只会是博衍的。”老爷子语气平缓地说道,“这四合院一直都是传给长子嫡孙的,其他儿子孙子则另外置业。”

老爷子这话并非信口雌黄,推脱文玲的借口。

而是从这四合院归祁家所有,就一直有的传统。

虽然满洲皇家不像汉族皇家这么重视长子嫡孙,但正常情况下还是这样的。

所以当时娶了皇家女的那位先祖,就定了这样的规矩。

文玲从来不知道祁家还有这个的家规。

在她看来家规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眼前的老头子愿意,啥都有可能,“当初结婚的时候,你没说这个规矩,现在却要我守着规矩,这对我不公平。”

“你早就不是祁家妇,我要你守什么规矩?!”他跟文洁的结合,更像搭伙过日子的夫妻,所以在他出事时,文洁做那样的选择,他其实不怪她的。

只是他这人从来不是大方的人。

既然她当时选择了结束跟他的婚姻,哪怕两人之间有两个孩子,他也不可能再对文洁有任何的想法。

至于两个孩子。

要是过去十年,他们对他多少有点父子之情,他现在不至于完全不搭理他们。

可他们过去十年,啥也没做。

现在却想跟他再续父子之情。

恕他不敢兴趣。

说真的就算没有祁博衍,他宁愿把这四合院捐给国家,都不会给那两个孩子。

在他这里血缘关系,也只是血缘关系。

“你们不来折腾,念在他们身上有一部分我的血脉,他们成家立业的时候,我兴许会给点东西。继续这样没完没了的折腾,就啥都不用想。”

同床共枕多年,文洁其实很清楚祈年的性子。

这些话是他给他们母子三人的最后通牒,她知道他们继续折腾,结局肯定如他所说。所以,她识相地换了一个说辞,“既然你说这四合院只能给长子嫡孙,那我们就不争了,但两个孩子结婚需要房子,你拿不出房子,就拿钱出来。”

“我要的也不多,他们两兄妹,你一人给一千就好。”

“另外,我要家里那套婚服。”作为祈年曾经的妻子,文玲知道家里有一套气派的婚服,她一直惋惜自己当时结婚时不知道有那东西。

她无福消受的东西,她希望她的女儿和儿媳能有机会穿上。

祁博衍不知道祈年会不会答应文洁这个要求,但那婚服他已经给林希,他不想别人再穿,于是直接出言,“那婚服已经属于我。”

“过去的经历告诉我,入了我手的东西,就是我的,不能再拿出来给别人用。”

“所以你别肖想婚服。”

突然的声音,霸道的话语,让正想再开口的文洁转头看向声源处。

只见影壁拐弯处,并排站着两个身穿军绿色大衣的男女。

左边的男子,是个一米八五的大高个,板寸头,五官刀削般的凌厉,浑身的气势,跟五官一样透着一股凌厉,让人望而却步。

奇怪的事,跟这样的男子站一起的,个头站着差不多到他耳边的高挑女子,却一点没被男子排斥在外的感觉。反倒给人一种她整个被男人的凌厉气势笼罩着,被保护着一样。

两人相得益彰,妥妥的一对壁人。

哪怕已经十余年没见,哪怕祁博衍相较十年前,早已大变模样,哪怕曾经的祁博衍不是如此霸道的人,文洁还是一下子就知道两人的身份。

祁博衍,以及他才结婚不久的妻子。

她跟祈年是老夫少妻,两人结婚那会儿,祈年的长子,也即祁博衍的父亲,都已经结婚。当时她以为祁博衍的父母常年在部队,不会对她的生活产生多大影响。

事实上,刚开始几年也确实这样。

所以那时候哪怕她的两个孩子相继出生,她也不觉得日子难过。

结果这样的日子没过多少年,祁博衍的父母相继出事,祁博衍这个遗孤,只能被送到他们这里。当时祈年忙,照顾三个孩子的重担,都压在她身上。

自己肚子里爬出来的那两个,闹腾点也就算了。

祁博衍这个跟她没任何关系的,还要她一把屎一把尿的照顾,她可就没那么好脾气。

当然虽然她不是个好人,倒也不至于对一个连话都不会讲的孩子做什么。

她只是告诉祈年,她一个人照顾不好三个孩子,让他找个人一起照顾。

当年的祁家不缺钱,没往这方面想,是祈年没那个意识。

听到她的要求,他便二话不说找了人来帮忙照顾三个孩子,其实主要是照顾祁博衍,她自己所出的两个孩子,主要还是她自己照顾。

不是自己的孩子,照顾起来肯定不如自己的孩子,照顾起来尽心。

所以本来就比自家两个孩子小的祁博衍,在那保姆的照顾下,显得越发小了。

那些差距不止表现在身高方面,性格和语言方面,也相去甚远。

她两个孩子性格都活泼外向,都在一周半左右就开始开口说话。

祁博衍却一点没有孩子的活泼外向,而是整个人沉沉的,更是到了三周岁了,才能开口说上几句话。哪怕会说话了,别人不开口问他,他基本不开口说话。

因为这个原因,她对自己这个继孙子,最大的印象,还是当年坚持跟祈年一起被下放那件事情。

她完全没想到,当时那个没什么存在感,瘦瘦弱弱的小男孩,在过去那么艰难的十年中,竟然能长得比她儿子还要高。更没想到,曾经连话都很少说的人,竟然能说出如此霸道的话。

更没想到,曾经站在人群中,跟周边的普通人没两样的孩子,如今身上竟然能有这么强的气势。

人都慕强畏强。

面对气势强大的人,关系好的就是慕,关系不好的就是畏。

文洁面对祁博衍,显然是后者,所以听他那样说,她一时竟然找不到话说。

反倒是一直挡在她跟前不让她进屋的祈年,听到他们两的声音,直接绕过她,走向他们,“不是说了,没空就等放寒假了才回来,怎么这会儿回来?”

祈年被平反后,哪怕他现在年纪不小了,却也还是有给他安排工作的。

他并不是无所事事,巴巴等着晚辈来看他的老头子。

他知道林希高考完,学校的课程并不轻松,所以在祁博衍说要回来看他时,他就说了等放寒假了再回就好。

“是我闹着要来京城北老莫吃西餐,博衍被我闹得没办法,才答应来京城的。”说这话的时候,林希已经亲昵地走到老爷子跟前,脸上满是一副撒娇的模样。

这项技能是上辈子的她所拥有的,跟亲近的人,她偶尔拿出来使使的,感觉还挺不错的。

“想吃咱们就去。”听她这么一说,祈年立马顺着她的话说,“就是现在去晚了,没得吃,咱们等明天早上开门了就去,吃到它打烊,咱们再回。”

“被您这么一说,我都开始流口水了。”

看林希一副嘴馋的模样,老爷子心情大好,“明天咱们不止吃,咱们还兜着走,多兜一点给你解馋。”

“只要您舍得掏钱,有多少我就兜多少。”

“你要问我拿钱做其他的事,我肯定拿不出多少来,毕竟你爷爷我,这才拿没几个月工资。但要只填你这张嘴,那绝对还是够的。”老爷子这话既是说给林希听,也是说给文洁听的。

“那我还是悠着点吃,免得都被我吃了,您回头饿肚子。”

林希这话只是单纯回老爷子的,可听在文玲的耳朵里却不是这么回事,“老爷子已经把这四合院给你们了,他不止你们两个后辈,你们不能把所有好东西都搂了,不给他的儿女留下任何东西。”

“做人不能这么自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