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穿成年代文里的真千金[七零] > 第66章 第 66 章

第66章 第 66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年头钱的钱经花,除了一日三餐外,基本不用其他花销。

哪怕祁博衍把驾驶员的工作辞了,只她一人的工资也够他们两日常花销。

因为住在林家,他们两夫妻一个月给林妈十块钱的伙食费,碰上节假日什么的,两夫妻就会额外买些吃食回家,大家一起庆祝。

像现在这样碰到好事,买点好吃的回家,对两夫妻来说再正常不过。

于是,两夫妻一起到放自行车的地方,骑上自行车前往市场买东西。

柏各庄农场地处北方,冬天基本见不到蔬菜瓜果,倒是牛羊肉不少。

大冷的天气,适合吃火锅,两夫妻便买了不少牛羊肉回家,准备晚上大家好好吃上一顿火锅。除此外,还买了一些不少虾。

柏各庄农场在渤海湾,靠海,天气好的时候,谁家想吃海鲜,直接下海捞就可以。

可这大冬天的,除了靠海为生的渔民,一般人不会下海。

两夫妻拎着牛羊肉以及虾,‘包袱款款’地回家。

冬天地里休耕,是一年中难得的农闲时光,很多人这时候都在猫冬。

不过,林爸林东两父子因为有泥浆工的手艺,这种时候反倒闲不下来。

毕竟很多人家都会在这种时候,对家里一些需要修修补补的地方,进行修整。

往年这种时候,经常是他们两父子带大嫂一起忙活。

父子两当师傅工,大嫂就当小工,负责给两父子打下手。

今年大嫂怀孕,家里人都不让她去干小工的活,便由林妈接了这小工的活。

不过,他们高考完,辞职在家的林南就接手了小工的活计,由他跟着林父两父子去上工。

所以两夫妻回到林家时,家里只林妈和林大嫂两人在家。

这个年代的人,真的都是闲不住的人,林大嫂因为挺着肚子,不被允许去做工,却也不是在家闲着啥事都不干,而是找了手工工作拿回家干。

林妈除了煮一日三餐外,其他时间就跟着林大嫂一起做手工。

他们进门时,婆媳两正干得热火朝天的。

见他们进门才惊觉,已经到了该做晚饭的时间。

林妈这才急忙放下手上的东西,准备去厨房做饭,结果被林希给制止了。

林希朝两婆媳晃了晃自己手上的东西,“为了庆祝我今天拿到稿酬,今晚由我和博衍同志下厨,你们等着吃就好。”

听到闺女这大言不惭的话,林妈忍不住吐槽,“就你那手艺,你也好意思说你下厨的话。”

早些年她总觉得闺女还小,想着不用着急教她下厨,后面想教时,人被接回了顺义,之后回来就直接跟祁博衍结婚从林家搬了出去。

后面两夫妻回林家住,她才知道自家这姑娘的厨艺差得有点离谱。

那时候闺女要准备高考,她没舍得叫人做家务。

这会儿好不容易高考完了,她觉得应该好好教教她怎么下厨才是,“让博衍休息,妈教你怎么做饭。”

结果她这话才出来,一旁的祁博衍就说,“妈,我来教就好,您跟大嫂忙。”

在他看来不会做饭就不会做,没必要非去学。

林妈心说,你要真想教,我闺女的厨艺也就不是现在这样子了。

不过,她也不是非要闺女学会做饭,反正她一直不会做饭,也没见她饿着。

她只是觉得想看看祁博衍的态度。

既然对方是这样的态度,那她也没什么好操心的,“行吧,反正她不认真学,回头没人给做饭时,饿肚子的是她自己,又不是我们。”

“妈你尽管放心,就算我不会下厨,我也不可能饿肚子的。”等她考上大学了,她就住学校里,吃学校的食堂,等她大学毕业,祁博衍也回国了。

再不济等明年改革开放了,各种小吃饭遍地开花,她想吃什么东西吃不到。

“我闺女既然这么有信心,我有啥好不放心的。”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林妈慢慢懂得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老人家要不想惹人烦,就不要总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既然厨房用不上我,那我继续跟你嫂子忙了。”

目送两人去厨房,林大嫂直说,“希希是有大造化的姑娘,咱们就不用咱们这普通人的想法去想她了。”

林大嫂其实更想说,林希是个有福气的姑娘,能嫁给祁博衍这么个事事顾着她的男人。

不过,她怕这话说出来,林妈觉得她在抱怨自己的日子不如小姑子,才换了这么个说辞。

她早就明白人跟人是不能相比的。

她当姑娘的时候,就不如小姑子幸福。

嫁到林家这样的家庭,已经比大多数姑娘幸运。

她很知足。

冬天里,圆桌中间摆着一个滚烫的大圆锅,四周摆放着一碟碟切得比纸薄的肉,各色自制丸子,各类泡发菌菇,还有豆制品和林妈费老大力气种出来的青菜。

一家八口人,团团围坐在圆桌旁,每人跟前放一碟自己调的酱料。

从每个人熟练拿自己喜欢吃的食物,放到锅子里烫熟,再夹到自己的专属酱料里,沾了沾,然后大口吃进嘴里的动作。

就知道这不是林家第一次这样吃火锅。

火锅的吃法,虽然自古有之,但在如此节俭的六七十年代,显然不会有人这样吃。

这样的吃法自然是林希这个后世人带来的。

他们之前已经吃过好几次,但没一次像这次这样丰盛的。

所以当林北的胃得到满足后,他便希冀地说道,“真希望姐隔三差五就有好事发生,这样咱们就时不时能吃上这样的美味了。”

十六七岁的男孩子,正是胃口大开的时候,虽然林妈做菜比时下其他人更舍得放油。可林北还是饿得快,每顿饭后两个小时,就感觉腹中空空。

他现在自己有工资领,除了交一部分给林妈,手上能剩点余钱。

但这个年代买啥都要票,就算他有钱,也不可能每天都另外买东西吃。

要是一周能吃上几次晚上这样,想吃多少肉就吃多少肉的晚餐,其他时间饿饿肚子也没所谓。

正是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的时候,林希明白林北的感受,“我倒希望能如你所言,但这种好事一年半载能有一次就不错,你醒醒吧。”

也就是这次的稿费,对她来说,属于意外之喜,她花起来才毫不心疼。

要是一早就在她的预算收入内,她会庆祝,但不会这样几乎将钱花光的庆祝。

“小北这段时间个头窜得快,估计正是生长的关键时刻,要我说,往后每天早上妈多煮几个蛋,让他搁兜里放着,饿了就拿一个出来吃。” 听到两姐弟的话,林大嫂如是说道。

自打她怀孕后,每天都有额外的两个鸡蛋吃。

对她的待遇,家里没任何人有任何说辞。

她妈和娘家兄弟姐妹都说,她这是掉福窝里了,让她要懂得惜福。

林大嫂自己也是这种感觉。

大部分姑娘都是在娘家那几年是一辈子最幸福的时光,可她相反。

倒也不是说她在娘家过得不好,但她娘家条件不好,她又是大姐,多数时候都是帮着父母照顾底下的弟弟妹妹,自己能得的好,自然就少了。

嫁到林家后,虽然也是做大嫂的,但她嫁过来时,底下的弟弟妹妹都已经大了,不需要她去照顾。林爸林妈又是厚道的公婆,从来没对她摆过公婆的。

虽然经常要跟林东外出做活,但林东对她一直很是照顾,过重的东西从来不让她做。

她打心眼里觉得,碰到这样的丈夫,这样的婆家,还有小叔子小姑子,一定是她上辈子做了很多好事,这辈子才有这样的福报。

虽然不知道还有没有下辈子,但她也想反馈给这些对她好的家人一些好。

这样如果再有下辈子,她还能像这辈子这样幸运。

结果听了她的话后,别人还没开口,林北就自己摆手拒绝,“不用,大嫂,鸡蛋留着你吃。我这大嘴巴大肚子的,一天多给我十个鸡蛋,也不够我吃的。”

大嫂如今已经有六个月身孕,再过几个月就要生侄子或侄女,他听说坐月子需要用很多鸡蛋。他们家虽然养了不少鸡,每天都能捡好几个蛋,但也不够两个人吃。

再说就像他说的,以他的食量,就算再多给他吃十个鸡蛋,他还照样觉得饿。

“就像小北说的,十个鸡蛋也不够填他肚子。但他这阶段确实在长个头,还是得多吃点才是。我看往后咱们早上多蒸点窝窝,然后妈再给他做一点肉酱,让他多带点窝窝和肉酱,饿了就往窝窝里夹点肉酱。”

“这样吃起来既能饱腹,又有营养。”林东如是开口说道。

他也是林北这个年龄过来的,最是知道长身子时饿肚子时,那种烧心的感觉。

以前家里条件不如现在好,他饿着就只能饿着。

现在家里既然条件比较好了,在长身子这种关键时候,还是尽量给多吃点的好。

听林东这样说,林北的眼睛当即亮了,他巴巴看向自己的亲妈,“妈,我觉得大哥说的法子不错,您觉得呢?”

做父母的,最想到看到的就是兄友弟恭。

儿媳能主动提出每天给小儿子多吃几个蛋,小儿子却觉得鸡蛋应该紧着有孕的嫂子,大儿子紧接着提出给小儿子加餐。

可不正是兄友弟恭的表现。

无论哪家做父母的,看到自己的孩子这样,心情肯定都不错,“多蒸几个窝窝这个没问题,但做肉酱买肉的钱,你自己掏。”

“你两个哥哥一个姐姐,长身子的时候,可都是家里有多少东西吃多少东西。如今家里条件好,他们疼你这个最小的弟弟,愿意多给你吃。但妈觉得多给你一些窝窝就差不多了,肉这个东西你想吃,就自己出钱买。不想的话,每天多给你一些窝窝,也饿不着你的肚子了。”

正常家庭里,老小都是最幸福的,他们家也不例外。

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她乐意多照顾老小,但超过头上几个太多,就要掂量掂量了。

就像她说的,多给一些窝窝那没事,但要是肉酱也多给,那对头上几个孩子就太过不公平。

“没问题,完全没问题,肉票我也会自己想办法跟人换,不用家里的肉票。”林家几个孩子都是差两岁两岁,最大的林东当年身体抽条时,是个什么情况,他很清楚。

现在他愿意给他这个最小的弟弟,更好的成长条件,他不能把理所当然地把所有最好的都享受了。

由他自己出钱买肉做肉酱,这是最好的选择。

“行,那事情就这么定了。”林妈心情不错地说道。

见他们说完家事,换林爸开口,“从明天开始小南就不要跟我们一起去干活,我跟你大哥能干多少干多少。”

今晚一直很沉默的林南,听林爸这样说,一时没反应过来,“干得好好的,干嘛不让我去?”

“你不烦那些人说七说八的,我跟你大哥不耐烦听。”林爸没好气地说道。

林南辞职高考的事,在很多人看来,那是得不偿失。

考完大学最后目的还是工作。

没工作的人,考就考了,林南明明已经有不错的工作,发展前景也好,却还是辞了工作高考,这是很多人难以理解的事。

之前林南在家里复习倒还好,现在跟他们去做泥浆小工,时不时就有人拿这事儿说。

他跟林东听了都觉得烦,更不用说林南这个当事人。

不说林南这个儿子一直有着自己的规划,一直都很优秀,林爸相信他的选择没错。就是这儿子只是个普通人,每天这样被人说,他都不高兴。

见林爸嘴上嫌弃,眼睛里掩不住的关心,林南哭笑不得,“爸,那些人单纯就是吃饱了没事干,才在那里对别人的事说长道短的,你管他们那么多干嘛?!”

林南很清楚自己在干什么,不说那些不相关的人,就是相熟的人说他,他都无所谓。

对他来说,那些人压根对他人生产生不了任何影响,哪里值得他去在意?!

他只是被某个姑娘的大胆言论给惊到了,才一个晚上都这么沉默。

压根不是受那些闲话的影响。

以自己对这儿子的了解,林爸也觉得他不应该受那些影响才是,可儿子的样子又不像没事,“不在意他们的话,你现在什么情况?”

“就是遇到了一个想不通的问题,一直在想而已。”

他确实想不通,那个跟他没多少交集的姑娘,怎么会突然对他说那样的话。

想到那姑娘是自家妹子的好友,林南不由往林希那边看了一下。

心想,不知道自家妹子,知不知道她的好友想当她嫂子的事。

要是知道,不知道她是什么想法?!

林南虽然很快收回自己的视线,但林希还是察觉到他那一眼了。

她抬头看向自己身侧,问身边的人,“二哥想不通的问题,跟我有关?”

林南摇头,“我只是想到一个跟你有关的人,才下意识看你。”

听他这话,结合他晚上的异常,林希好像知道让林南一整个晚上不在状态的罪魁祸首是谁了。

要真是她猜测的那样,她知道林南肯定不想家里人知道,所以她没继续这话题,“我有些事想问你,吃完饭咱们上院子里聊聊。”

林南不知道妹妹是不是猜出来了,但他也确实想跟她聊聊。

刚才要不是一回来,家里就张罗着吃饭,他早就拉着妹妹旁敲侧击了。

“那就吃完饭再说。”

虽然弟弟不是因为别人的闲话,整个人不在状态,林东也还是觉得做泥浆小工的事不适合他,“干活的事,还是我跟爸两个人去就好。反正这种活计是按人工数算钱的,你没去,只是少了你这份工钱,影响不到我跟爸的收入。”

泥浆工这种活一般都是按人数,按天数算工钱的。

他跟林爸是师傅工,一天能有一块的工钱。

林南是小工,一天只有五毛钱。

一天挣五毛钱,对正常人来说很多,对林南来说却很少。

林东觉得自家二弟不应该赚这种钱。

知道自家大哥心里怎么想的,林南有些哭笑不得。

在他看来,只要是凭自己的努力赚的钱,无论是脑力工作收入,还是体力工作收入,都是一样。可他大哥显然把他划分到脑力赚钱那一拨人中了,然后下意识地觉得体力工作不适合他。

林南也没跟他辩解这些,只道,“弟弟我得趁大学前,多攒点钱。不然,等你的孩子出生,我这当叔叔的连给他买玩具的钱都没有,那我得多尴尬。”

“没钱买,可以自己动手做。我相信以你大学所学到的知识,一定能做出比买的更好的玩具。”林东虽然自己不是读书那块料,但他很相信知识的力量,所以非常支持底下的弟弟妹妹读书。

“我的动手能力还不如你。”他们兄妹四人,林东的手应该是最巧的,“我出嘴,你负责动手,要给小侄子或者小侄女做个特别的玩具,应该没问题。”

“行,等孩子出生了,咱们再看做什么合适。”

一顿饭,在一家人热热闹闹中结束。

林家的家务,一直安排得很公平。

林希和祁博衍两夫妻负责做饭,后面的收拾就不用他们两。

林希和林南有事聊,这晚林南也不用收拾。

饭后,两兄妹就到院子里,林南也不拐弯抹角,直接问道,“你那好朋友赵洁,会经常问你有关我的事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