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还单休呢,厂子就是家,没法子。]
边月同两个知青面面相觑,放弃去国营饭店买吃的,转头到供销社去。
听见背后传来的大爷喊声,“嘿,兔崽子,连个肉都没有!”
[哈哈哈。]
一直到供销社,边月脸上的笑容才散去,现在这个点人也不少。
外面街道上,不少拖家带口的,熙熙攘攘的。
啃了包子一脸糖,咧着嘴的孩子;因为被人群挤散,脸上焦急的母亲;还有回老家,带着优越,皮鞋却被不知名人踩脏的中年人。
远处是因为今天小年才出现的艺人,画上夸张的油彩,踩着高跷,或是咿咿呀呀唱念做打,吸引不少孩子拉着父母过去。
边月回过神,闫妍还是小了点,不好带着来。
三人各有自己想买的东西,约定着在门口聚,四散往里头挤了。
边月到里头的水产区,顾不上浓重的鱼腥味,抄起网兜先捞了虾,一毛二一斤,手里快四毛。
虽然都冻上了,但各个饱满,因着供应充足,还不用肉票。
又挑了条带鱼,不大不小,掐头去尾能有两斤。
倒进旁边竹编的框,排队去称重结账。
“一共一块一毛二。”
[哇,不敢想象我出去买这一堆得花多少钱,说不定岁数比我还大。]
水产没有包装,全靠自己带,边月把刚买的虾放进转到前胸的背篼里,随着人群路过一个个柜台。
受欢迎的肉摊,只剩下几块边角的瘦肉,连便宜的下水都一扫而空,不嫌弃它的腥气。
公社里的农产品大多是由农村,或是其他公社政策上配给过来的,没有关系的人只能来供销社里挑剩下的。
没办法去肉联厂之类的地方购买。
出了这片区域,即便人挤人,空气也好了许多。
边月深吸了口气,差点给她憋死了,又吸了几下,有香粉的味道。
一群姑娘排着长队,入眼是整齐排列好的布匹,花花绿绿,价格都不便宜,最中间的是最受欢迎的时兴料子--的确良。
边月的目光微闪,有些心动。
随着人群往外去,还是忍不住回望。
逆着回到柜台,却是给闫妍买了个头花,粉红色的,丝绢层层叠叠,外面还有花纹。
[额,想起了一些不好的回忆。]
[谁小时候没带过这个啊?]
揣到怀里,糖果的柜台前不少孩子趴着,打望里头各式鲜亮包装的糖果。
眼下就要过节,父母们都咬咬牙买上半斤几两的,拉着孩子絮絮叨叨,一天只能吃一颗。
嘴里有了糖的孩子,点着头,不再哭闹。
略过粮油区,边月出了供销社,一眼看到林支竹。
毕竟辫子上多了两个鲜亮的头花,在人群里格外显眼。
“婶子!”
林支竹跳起来挥舞着手。
[啧,这头花丑的,脸好看都救不回来,土土的。]
边月用力挤开,拉住蹦跶的人,也不打算看热闹。
“你这头花还挺不错的!走,回去跟她们炫耀炫耀?”
林支竹背起自己的小背篓,上面搭着布,也不知道装了什么东西,神神秘秘的。
“婶子,你会做冰糖葫芦不?”
边月猛的一回头,辫子给旁边人打了一下。
“干哈呢?头发留长专门当鞭子抽人啊?我又不是牛!”
那姑娘长着个国字脸,出口埋怨。
[哈哈哈,好委婉。]
“不好意思啊妹子,这人多的,新年快乐!”
边月连忙道歉,拉着人离开。
回村的大路上,边月跟遇到的各个婶子打招呼。
“刘婶,卫明不是好了,还炖骨头汤啊”
“王婶,你这肉可不是白长的,这么多东西。”
“田大爷,上公社买了啥?”
一路招呼,全是熟人。
*
那头的鉴宝主播才下播,准备吃午饭。
满是红点的私信,挨个点开,先往嘴里塞了口米饭。
“噗-”
“老宫,来看看这匣子,老东西吧?”
他不擅长看这手工艺品,把同事喊来。
“咋了,把这桌子弄得埋汰的。”
“嚯,老东西,咳,这手艺可真漂亮。”
六边形的匣子,经历过时间的摧残,表面的颜色并不均匀,有些灰扑扑的,后期的保存还算完善,油光水滑的。
重中之重,是那每个面上都镶嵌的螺钿,六面正中央云纹内,各有主题,仅能看到的两面,是赏花踏春。
贝壳特殊的光泽,只要有一点点光线,就能显现出来,绿的蓝的紫的,放到阳光下熠熠生辉。
边缘的花纹,精细而精巧,花草鸟叶,极尽技人的手艺,繁荣而不花哨。
“可惜,最近这市场不大行,有个清代的也才十几万,好东西没人欣赏!你收了用来当传家宝呗?”
或许看到自己的消息已阅,对面接连发来几条消息。
[哥,说话啊,我知道你在看!]
[开不开门?]
[直播链接]
中间正是在啃馒头的边月,配着鱼冻子,吃的正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