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开始魔改了?]
[时间线也不对啊?不是先高考完,慢慢在后头放开的吗?]
[蝴蝶效应?]
[剧本。]
边月愣了一会儿,快步进屋里把收音机拿出来,面对大家的期待,小心将旋钮旋转。
咔哒咔哒,发出声响。
“采蘑菇的小姑娘~”
再次旋转。
“上一回我们说到...”
拧到尽头,也没听到想要找的新闻频道。
“咋,还不信我?这衣服可做不得假!你没事就把这收音机听着,保管没多久就有信了!”
刘婶也期盼着,看众人失落,免不得把注意力转移。
“还没说我那个妹夫呢,你们听不听了?”
“听!”
各自找了凳子,围坐在刘婶身边,手里抓着毛嗑。
“咔嚓咔嚓-”
“上一回我们说到,我那妹夫给侄儿侄女们找了后妈,有了后妈就有了后爹,个丧良心的,想把孩子送出去,要不是我们赶去拦住,这辈子怕是都看不见了!”
“后爹跟后妈有俩孩子,不知羞的玩意,都那么大年龄了,搁外头搞些见不得人的事情,还让人看见了,才给我妹气走的!哎呀,忘了你俩还没结婚了...这...怕是有点不太好说。”
刘婶说到兴起,忘记还有两个十七八的知青闺女了,敛下神色。
“这后妈也不是什么老实的,是我娘家隔壁村子的,家里七八个孩子养不活,头一个大姐,就被早早嫁出去给家里换吃食,也是可怜。”
“她男人早死,还没留下个一儿半女,在我娘家村子里守寡,好些婶子看不得她,一天天在外头溜达,穿得花里胡哨的!”
“要不是那啥,还跟村里好几个男的拉拉扯扯,哪能嫁给我妹夫!我们上门那天,给后爹打了一顿,后妈说是回娘家了,你们猜,我们搁哪找到人的?”
刘婶脸色一凛,煞有介事地把所有人环顾一圈,看得人心生好奇。
“聊啥呢?聚一大堆,也不跟我说说!”
王婶一手揣兜,一手嗑着瓜子,缩着脖子。
这下把原本的氛围打断,没了说下去的欲望。
“咋了,这样看着我,跟吃了你们肉似的!”
[那可不,王婶,怎么还有把人八卦打断的!]
[王婶,吃不吃肉已经无所谓了,让我们把八卦听完才是最好的!]
“你们不说,那我可要说了!王添禄让我过来跟你们知青说说,那人贩子还有好些没抓住,咱们要多跟孩子们说说,别跑去犄角旮瘩,遇见不认识的找人来,别又拐跑了!”
王婶说到最后,一直盯着闫洋,这孩子打小看着就不大聪明。
“成,那人贩子来一次,我们给打一次,都是没根的玩意!”
边月和刘婶义愤填庸,她俩是最能体会到人贩子的可恶。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灯谜啊?风?”
王婶把话带到,有了心思看院子里的红灯笼,上面是些柔美有力的毛笔字,挑了个念出来。
“婶子,哪有说出来,让人都听到的啊!后面可不许再说出来了!”
林支竹打趣道。
半下午,院子里都是欢声笑语,刘婶一路上看了不少稀奇玩意,大家伙听得开心有趣。
王婶走的时候还拎了个红灯笼,用她身上揣的糖掏出来换的,没让白嫖。
边月晚上炒了个腊肉,配上高粱饭,闫洋只觉得干香油香,在嘴里停顿小会儿,全进了肚子。
也没尝到腊肉的鲜香,急忙把灯笼的小棍提上,出门找人玩了。
这会儿天色还昏黄,太阳在西边的山上,地上柿子树的枝条被拉长,有些诡异的荒凉。
等林支竹招呼着把灯笼挂上一圈,边月看着喜庆的院子,才觉得身上有了些暖意。
“婶婶!”
二丫跟在闫洋屁股后头来了,连带着齐安。
院子里一片喜气洋洋的氛围。
“哼,败家娘们!”
刘兴福坐在大门上看刘婶离开,参与进去,骂了一句。
刘卫明守在门口,也感受到旁边院子的热闹,只靠在门框上看着。
[哇,大家元宵快乐!]
[比我们外头都热闹了,烟花不让放,冷清得很!]
灯笼上的灯谜猜完了,开始各自随机出题。
闫洋:“二郎神眨眼睛!”
刘婶:“白狗上炕,越打越胖!”
林支竹:“元宵!”
没想到最后竟然是王婶拔得头筹。
这晚上过去,年正式落下帷幕。
边月躺在炕床上,看屋外灯笼在空中飘荡。
只可惜,闫峰今天生日,却没赶上这热闹。
边月躺平身子,把手放在旁边的闫妍身上,轻轻拍打着。
“娘,刘婶说的那个是啥啊?为啥不能给林姐姐她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