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倚楼望桑田 > 第17章 买书

第17章 买书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嗯,等会儿找这里的人问问。”陶佳文听女儿说过兔子的好处,他们刚来这个地方,对当地还什么都不了解。

父女俩向路人打听了一下,不多时就找到了“风来书斋”。

父女俩放轻脚步进屋,举止拘谨,担心发出大声音惹主人不快。

书屋不大,只有一般的堂屋大小,一目了然,店里只有一人在,他坐在柜台后面抬头望向来客,目光在父女俩身上停了一下,似乎有些意外,但也没什么别的反应。

陶真晓望了书架一眼,对掌柜洋溢着笑脸说道:“先生,新年好啊!”

礼多人不怪。

“新年好!”文先生回以淡淡的笑容,依然坐着。

真晓问道:“先生,我能看一下书架上的书吗?”

文先生饶有兴趣地看着小姑娘:“小姑娘,你会认字?”

真晓不好意思道:“只认得三字经和一些日常用语……”

[我一个月之内学会的哦!]她在心里小小得意了一下。

文先生这才起身,脸庞温和了许多:“你们想看什么书?有的旧书也不贵。”

有希望。

真晓看了父亲一眼,双眸明亮,满心期待地对文先生问道:“那不贵是多少钱?我想看看那些启蒙又不贵的书。”

文先生直接向书架走去。

真晓跟过去,仔细瞧书架上的书名。

有的书名她全看得懂,有的看懂一两个字,有的完全看不懂。有一本书,她看懂两个字,什么“国”什么“志”,她想看看。

只是,她肯定内容是隐晦难懂的,以她现在的认字实力和消费能力,她没有犹豫的放弃想看的念头。

文先生走到最里面的书架前,指着后排的书:“这里都是旧书,有的是启蒙书,我以前使用过的,小姑娘,一本十文卖给你好了。”

陶真晓跟父亲对视一眼,父女俩脸上充满惊喜,忙连连感谢先生。

致谢过后,真晓问:“先生,我叫陶真晓,请问先生贵姓?”

“呵呵,叫我文先生就好。”文先生不禁想起上一次来书屋代写书信的陶老伯,来书斋的农家人很少。

真晓望着书架上文先生愿意低价卖给她的旧书,上面的书名她几乎都认得,有诗词,有教导仁义廉耻的训示书,有百家姓等。

真晓看向父亲。

陶佳文笑道:“真儿喜欢,咱们就先买两本……”

接着,他看向文先生:“先生,我想问下笔墨纸砚的价格。”

笔墨纸砚定是贵的,已经低价拿下书籍,他也就不问有什么低价的书写用具了。

文先生对陶家的明理很满意,道:“砚台是贵的,少则十两以上,笔墨纸一两以上可以买到。”

果然很贵。

真晓不急着买书写工具,她更没打算买砚台。

砚台,说白了就是盛墨汁的物件,能替代的东西多了去了,只有书生,那些文人雅客讲究,她不讲究,等有钱了再讲究吧。

最后,真晓花了二十文买了两本书,一本诗词,一本西朝国地理的书籍。

父女俩离开书屋时,在门口遇一位进店的公子,双方各退一步让路,然后擦肩而过。

楚同朝定睛望着陶家父女的背影,眸光清亮,多望了两眼后,他回头走向文先生。

“呵呵,楚公子,吉祥!”文先生对这位客人亲切多了。

“同喜。”楚同朝淡淡地回了一句,“方才的二人为何而来?请你代写书信?”

文先生含笑道:“呵呵,没想到吧,人小姑娘会认字呢,来买书的。”

“哦?”楚同朝确实意外,如果刚才来的是父子,他倒是会猜是父亲带儿子来买书的。

闲聊了两句,楚同朝道:“墨和纸,你有多少本公子买多少,省得我过段时间又跑一趟。”

文先生顿时收了笑,斜眼微瞪着豪气的客人:“楚公子这是要买断我的小生意啊,小店可不兴这种生意,再说,五百张纸,五十块墨锭,公子可拿得动?”

瞧你这瘦弱的斯文模样,能有几分力气?

纸贵且重,墨贵且重。

楚同朝被说中,眉头不由得蹙了蹙,露出愁容,无奈地叹了口气:“怪我考虑不周,没带有力气的人来,那就五块墨锭,百张纸吧。”

“楚公子稍等片刻。”文先生对客人笑着摇摇头,这散漫公子也是有趣。

一会儿,楚同朝手提布袋走出风来书斋,他拢了拢衣袍,望着寒冷的街道,就要回家去。

回家之前他先转道去镇上唯一的酒楼,家里没人,他不想做饭。

颇为热闹的街上,楚同朝在人群中不缓不急地移动着,目光漫无目的地在行人身上扫来扫去,浑身散发出无聊的气息。

在距离酒楼二十来丈地方,他懒散的视线内出现刚才在书店碰到的那对父女的身影。

楚同朝似笑非笑的嘴角抿了抿,双眸凝聚了视线,目光追随那两道身影。

略略思虑,他脚步改变了方向,跟在陶家父女身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