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连连点头:“不错,还是真儿考虑周到。”
一家人捡茶一边聊天,凌氏把楚氏母女的事跟家里的俩顶梁柱说了。
“叫真儿给沈红照当丫鬟?”陶佳文嗓音都提高了点,第一反应就是拒绝,“那不行,他们当家的人是不错,只是给沈红照当丫鬟……还是别了。”
陶请福道:“那小丫头长大了可不简单。”
真晓犹豫了一下,还是没告诉家人沈家的鸿志。
下午雨停了,陶请福和儿子出门去看地,真晓跟母亲把茶叶装入袋子封好。
家里没秤砣,只能大概估重,茶叶萎凋后装了八袋,估计能买下半斤橄榄种子,还能赚点钱。
第二天,陶请福就带着儿子和儿媳妇去地里下种子,不管地怎么样,总得种。
陶家没把地种完,只给一块地下了庄稼种子。
陶家听真晓的建议,进山挖了几棵小树苗回来种在地里,看看能不能养活。
忙活了五天,陶家父子带上真晓,拉着茶叶出山去。
这几天,陶请福和儿子做了一辆两轮板车,材质都是木头,一人拉着后面俩人推着,很重,很艰难,但比一袋袋搬强。
三人花了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才将一车茶叶推出大山。
山路崎岖,有的地段车子推不过去,只能将一袋袋货物搬到车子能过的地方,再放上车推着走,花了很多时间,很累人。
陶真晓说:“有钱了,要买匹马。”
“行!”
“买!”
父子俩举双手双脚赞同。
一家子在山路口歇息了一会儿,便继续上路,走了快半个时辰,终于来到镇上。
进镇后真晓依然警惕地观察四周,很快就在最靠近入镇口的茶摊看到了唐民富。
“陶兄弟,陶小姐,这是陶老爹吧?”唐民富朝陶家人迎上来。
陶佳文向唐民富介绍:“这是我父亲陶请福,爹,这位就是唐老板。”
“呵呵,有礼了有礼了,”唐民富看着显眼的一车子货,满意陶家的积极,“我橄榄种子准备好了,这么多货,咱们到别处清点吧。”
陶真晓看看家人,陶请福做主:“请唐老板带路。”
他们家三个人,不怕对方使诈。
唐民富带陶家人往前走了一段路,刚进入集市,就拐了个弯,往左边的巷子进去。
没进去多远,行了十来丈,唐民富就在一门口停下。
“这里是我刚租下的屋子,用来收货的。”唐民富边说边打开门,“劳烦你们把货搬进来,咱就不在外面验货了。”
陶家人彼此对视一眼,没废话,干脆地把货搬进去。
唐民富也不浪费时间,立刻打开袋子查看货色。
片刻后,他露出还算满意的表情:“嗯,还行吧,货压在袋子里有几天了吧,就五文一斤……”
一直没说话的陶真晓开口了:“唐老板,这太低了吧,货是好的,没坏不是?”
唐民富笑道:“是没怎么坏……”
“是没坏的。”真晓强调。
唐民富看着露出强势气息的小姑娘:“好,没坏,但脱水不是很好,我后面还得加工呢,加工完了不知道还能剩下几斤。”
“唐老板,成品可是雨后龙井,这是我们在雨停时及时摘采的,成品一定贵,你能赚不少钱。”真晓抛抛手上的茶叶,即使现在是她家求财心切,气势也半点不减。
唐民富沉默了一下,道:“最多七文一斤,不能再多……姑娘,我是外地来的,我车马费我运输费我加工费算起来不知得多少……”
真晓看向爷爷和父亲,他们没任何表示,看女儿刚才跟商人的谈判,他们放心她。
真晓这才做主:“好,七文钱,成交。合作愉快,友谊长存。”
“呵呵,合作愉快,友谊长存。”唐民富笑容满面,心里松了口气。
唐民富自是有称的,他在陶家人的帮助下称完货,一共五百三十八斤六两,唐民富给陶家整数,五百三十九斤。
货款五两一钱。
一两银子十钱,在西朝国,一两银子一般情况下能兑换七百五十枚铜钱,一钱就是七十五文。
非一般情况嘛,就是各地铸造的银子多少会有点重量差,有的商人非常严谨,交易时会称重,那就得按当下的重量算了。
看了看爷爷手里的银子,陶真晓跟唐民富商量:“唐老板,我现在想买一点橄榄种子,试种着先,你看行不行?”
“行。”唐民富爽快,“反正我以后在这儿,你们有什么好货拿过来我看看,能收的我一定收。”
陶真晓高兴地跟家人对视了一眼,对唐民富道:“那我这回先买一两银子的橄榄种子。”
唐民富爽快地从里头的屋子里拿出一个罐子,称了一两橄榄种子给陶家。
愉快地告别了唐老板,真晓跟家人走在街上。
她回头望望唐老板的宅子的方向,脸色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