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静昭她轻轻阖目,以首微颔。
“他们这群老混蛋,这种要求也能讲得出来?简直毫无脸面可言!”
余静昭:“……”
廖禾禾见余静昭并未作答,眼珠子一转,提议道:“要不……去萧府告个状?让萧家人解决自家事?”
但这提议很快被余静昭否决:“我如今去萧府,以何身份?我一个外人凭什么给他们提要求?况且这萧泉既是萧骕他二伯,这辈分压在这里,萧骕他两个兄长怕是也要尊孝悌之礼,不便将他拒了,与其等他们磨洋工,不如就让我这个外人来唱黑脸。”
“可他们走之前说什么叫你不得安宁,岂不是意味着往后他们老两口都要来闹事?这该如何是好啊?”
“他们老两口再来倒是不太可能,毕竟年纪大了不便闹事。”余静昭默默分析道,“不过肯定会变着法子惹是生非。”
“那我们这生意不做了吗?”
“做,自然要做,不过我们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了……”
说罢,余静昭缓缓起身,走到廖禾禾身旁,拍了拍她的肩头,道:“走吧,铺子打烊了。”
夕阳染红了慈阳镇,镇上瓦舍披金,炊烟与晚霞共舞。
店铺开始上门板,街上行人匆匆,都想在夜色完全降临前赶回家。村里水边的芦苇摇曳着,几只水鸟偶尔掠过水面。
待余静昭一行人抵达稻杏村时,天边已挂上了暮色,太阳早已隐没于山后。
村中静谧无声,偶有犬吠声穿透夜空,以及远处牛羊归栏的轻响。农家的厨房内,火光闪烁,锅中熬煮的汤肴飘出阵阵香气,一家人围炉而坐,享受着冬夜里的这份简单与温暖。
“阿昭回来了?菜都热好了,快来吃吧!”余静昭推门而入的声音响起,在厨房忙碌的谭阿婆也恰好将最后一碟菜从铁锅中端了出来,捏着抹布将瓷碗端到院中的饭桌上。
与余静昭相处也有了几月余,谭阿婆很快便瞧出了她脸上的愁容,于是边为她盛饭边问道:“怎么了?今日怎地愁容满面的?”
“没事,就是……累了。”余静昭步履沉缓,伴随着一声轻轻的叹息,她缓缓走向水缸旁,拿起水瓢舀了勺水换着洗了洗手,接着再拿擦布擦干,没精打采地坐到饭桌边去。
虽说余静昭矢口否认,谭阿婆依旧能瞧出不对劲,于是她接着说道:“既然累了,拿吃完饭就去歇歇吧。”
余静昭抬眼看了谭阿婆一眼,勉强笑了笑。
随后不久,起先待在屋内的谭阿翁及余静昭大舅谭忠一家都相继落座,一阵阵筷子和碗碟的相撞声瞬间将气氛温暖了起来。
一大家子围着饭桌喜气洋洋,纵使当下正值寒冬,小阿虎裹着棉衣也略显臃肿,却仍旧难掩这份轻快。
对余静昭而言,一家人其乐融融地聚在一处便是她一生所求,但今日所遇种种却叫她没了食欲,因而才喝下一碗热汤,她就将碗筷放下,同谭阿婆说了声“出去走走”。
此时的稻杏村静谧无声,银霜覆盖着田野,寒星点点。
村中灯火稀疏,几家窗前透出暖黄的光,炊烟在夜空中缓缓升腾。竹林随风轻摇,霜露凝结在枯草上,闪着微光。犬吠声偶尔打破宁静,更显宁静古朴。
余静昭独自一人漫步在小道上,纵使寒风微微刮过她的双颊,她依旧无动于衷,心事重重。
她走着走着,忽见不远处几个村中的孩子围在树下,正玩得起劲。
他们手中抛接着几颗光滑的石子,欢声笑语在宁静的夜空中回荡,与四周的静谧截然不同。
余静昭觉着好奇,便加快步子凑上前去。
她才走近,那几个孩童便停下了手中的嬉戏,齐刷刷地抬头望向她,使得余静昭不禁面露羞赧,心中略显尴尬。
“我知道你!”其中一个面庞晒得黝黑,发髻随意扎着,身着打满补丁的棉布短袄,腰间系着一条细麻绳以保暖,脚穿破旧布袜草鞋的男童忽然指着她大喊,“我阿娘说过,你是我们村子里的顶有名的大掌柜!”
他这突如其来的一句“夸赞”倒让余静昭不知如何作答,只好话锋一转顾左右而言其他:“家中饭菜可是还未准备?怎地天寒地冻的还在外边儿玩儿呢?”
边上另一男童随意用手把人中上的鼻涕一抹,答道:“我们吃了饭了,不想干活,出来玩会儿。”
“看来还是作业少了……”余静昭嘟囔了声。
谁知这小孩儿耳朵尖,她小声嘟囔也给听了进去,径直发问道:“什么是作业?”
余静昭只好连连摆手改口道:“课业,我说的是课业,学堂先生没留温书任务吗?”
“家里没钱,没找先生。”
原本只是随口一说的打趣话,谁想他们竟这般真诚地答了出来,反倒叫余静昭缄口。
起先那个皮肤黝黑的男童眨巴着大眼直直看向她,被周边人家投来的暖黄烛光衬得奕奕有神。
“你……你们多大了?”余静昭结结巴巴地启齿发问。
“我和他年方十岁,他们□□有余。”
十岁,这年纪还未念书,是晚了些,何况以他家情况,怕往后终归还是要做个泥腿子了。
想至此处,余静昭难免有些痛心。
现代有国家支持的义务教育,可古时不然,只有家中有些闲钱方可请得起先生,穷苦人家的孩子,苦活了一辈子仍旧大字不识。
余静昭看着眼前这帮眼神清澈的孩子,问了声:“那……如果家里有钱能供你念书,你愿意去学堂吗?”
“当然!”刚抹掉鼻涕的那个男童在寒风的吹拂下,鼻尖又挂上了一滴清澈的“水珠”,“前些时候,我阿爹就因为不识字被人骗着签了什么……什么破契,然后被那些无赖拿着那契约告到官府去,叫我家赔了只老牛……我想,要是那时他识字就好了!就不会被坏人欺负了!”
这男童的气势很快就感染了周边其他人,几个孩童一时间突然一齐坚定地高声嚷起自己的决心。
“好!”余静昭也不知怎的,竟被一群小豆丁唤起了内心的雄心壮志,一声吼住了他们,“明日我就去同里正商量商量,各家各户一起凑钱在村里办个学堂,让你们都能读书识字!”
愿望突然被应允,几个男童彼此相视一笑,眼中闪过惊喜之光,随即齐声向恩人高声答谢,稚嫩的声音中满载着欢喜与感激:“多谢老大!”
怎地?出来散步还莫名成了这群小屁孩的老大?
不过,余静昭本以为学堂之事还算容易——毕竟办学堂最大的难处莫过于资金之事,若是村中实在缺钱,她大可从自己的积蓄里掏出些来填补。
但却没能料到,小小一个学堂,却搅得稻杏村天翻地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