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小家有鸡鸭 [种田] > 第73章 竞选大会

第73章 竞选大会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左思右想之下,他还是觉得自己的颜面要紧:“我……我就是不投她……”

眼看劝说无果,王小花又实在拗不过她爹,只好绞尽脑汁另谋出路。

只见她将她家三人的票签统一拿到手中,仔细端详一番,脑中灵光乍现,惊呼一声:“有了!阿爹你继续投赵家,我和阿娘投余静昭就是,反正最后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她票数应当还是占了大头。”

虽说方法欠妥,但若想既保住王大牛所谓的颜面,又保住他们今后的利益,眼下确实就只有这一条路可走了。

随后,王小花便领着她的双亲,一齐走向了村口的大树。

见是王家人,余静昭不自主向后退了一步,接着又垂下脑袋去,避免视线交会,不过,在她低下头前,倒是和王小花对了个眼色。

相反,见到王家人,赵里正却笑开了花。

一来,余静昭与王家的恩怨闹剧人尽皆知,他们必定不会将票签投给她;二来,王小花作为他心中极为满意的儿媳,他们王家于赵里正而言,早已是写了半个名字的亲家。

因此,王家人将签子投给他,那是势在必得。

很快,村民们零零碎碎地都将手中的票签投到了木箱中,除了个别弃票之人,大多数都参与其中。

而当下,就到了动魄惊心的唱票环节,究竟花落谁家,众人无一不拭目以待。

此环节由村中另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翁主持。

老翁手持选票,神情庄重,开始逐张唱票。他的声音在寒风中回荡,村民们屏息凝神,聆听着每一张选票的结果。

“余静昭一票,余静昭两票,余静昭三票,赵里正一票,赵里正两票……”

每一张选票的公布,都牵动着村民们的心弦,他们的目光紧随老翁手中的选票起起伏伏,仿佛能从中看到自己未来的希望。

随着唱票的进行,两位竞选人的票数逐渐明朗,村民们纷纷投以关注,期待着最终的选举结果。

此时,老翁手中的选票越来越少,选举结果也愈发紧张。

“余静昭三百八十二票,赵里正三百八十票。”

终于,老翁宣布选举结果,余静昭以微弱的优势获胜。

村民们欢呼雀跃,掌声雷动,气氛达到了高潮。

萧骕躲在人群之后,亲身感受到了这份欣喜,不禁露出了久违的笑意。

而相比之下,王大牛却心绪复杂,他心想,若是王小花和李氏的票签投给了赵里正,那这场选举的获胜之人就会是他!不过,他既要又要,既想赵里正当选,又想要那间学堂,但事已至此,最起码,他保住了学堂。

“阿昭!恭喜你啊!”

“我一直看好的就是阿昭!”

“那阿叔就先行祝贺我们的余里正成功上任啦!”

“余里正,多多关照,哈哈哈哈……”

……

庆贺之声此起彼伏,将余静昭团团围住。在村民的拥戴之下,余静昭也展露了发自内心的璀璨笑颜。

万般无奈,赵里正只能在村民的欢声笑语中,灰溜溜地下了台,他的里正之位,也随着锣响,就此谢幕。

不过,余静昭的里正之位尚未一锤定音,还得等赵里正将公文呈上县衙报备,她才得以堂堂正正继任稻杏村里正。

虽说此间需要一段时日,但余静昭等得起,也可趁这段时日,将水煮自助一事处理好,真可谓是一石二鸟。

眼下的一切,似乎都在朝着她意料之中的态势行进着。

可接下来村民无意说出的一句话,却再度打破了她的幻想:“对了,阿昭,你先前说的修建学堂一事,可有找到夫子?”

“镇上不是有许多秀才吗?到时去镇上请一位来就是。”

“可是……”村民支支吾吾地表示疑惑,“可是镇上的先生都有学堂可去,那些有名望的先生又被请去了大户人家私塾,据我所知,镇上目前,是没有夫子得空的……”

“什么?”余静昭怎么也没料到,学堂一事竟败在此处,有了授业去处,没有教书先生,这还如何算是一个像样的学堂?

不行不行,必须得想个法子出来!

为了解决此事,余静昭将她前前后后能想起的所有人脉都考虑了一通,竟没有一人有教书的本事,叫她一时慌了神。

不过,正当她左思右想找不着人选之时,一个人忽然闪现在了她的脑海——正是先前被她所做的糖藕迷住的京城大才子,张栋。

细细想来,前些日子,他还特意从京城给她寄信,向她讨要做糖藕的方儿,抑或是让她寄些糖藕到京城去,快马加急,全部费用由他承担。

岂不正巧,她唯一的文化人人脉,即将派上用场。

说干就干,余静昭二话不说即刻拿起笔墨给张栋写信,期许他能想个法子解决稻杏村学堂教书先生一事,若是他本人来此,则为极佳。

于是,盼星星盼月亮地等了一日又一日,等到谭阿翁水煮自助都开了张,余静昭还没等到张栋的回信。

直至一周后的某个清晨,廖禾禾才不紧不慢地从柜台下掏出一封信件,递到了余静昭跟前:“阿昭姐,有你的信,昨日就寄到了,我忘了给你。”

接过信件翻转过来,她看了眼信封,即刻认出了张栋的字迹,立马迫不及待地拆开读了起来:

“敬启者,感念阁下对区区在下之信任如山。然京城之中,琐事缠身,如茧自缚,实难脱身……”

念及此处,余静昭的心早已凉了大半,险些就要将信件折起收入袖中,却被廖禾禾一把夺过,让她继续往下读去。

只见张栋婉拒后笔锋一转,挥墨写到:

“闻悉,昔日恩师,乃在下少年时的启蒙之人,现已隐逸于慈阳古镇之中。此前,在下尚有空闲,曾赴古镇一访,得以聆听教诲。若阁下果真寻觅一授业解惑之师,恩师乃不二人选,定能胜任此教席,传承文脉。”

张栋的恩师?张栋都已是名声大噪的才子,他的恩师岂不更为学富五车?这样一位文人骚客竟留居在慈阳镇!诚可谓是天大的好事!

于是,余静昭接着往下读去——

“拙师姓白,名扈,字随之,世间咸称其为寒泉居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