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坐等我家夫郎上岸 > 第170章 闹京都28

第170章 闹京都28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年后,已升任车骑将军的左炟亮率军回北疆驻守。

仇长嬴交了虎符,留守京都,不必再与南宫芷两地分离。

绥元帝还将萧策丢给了左炟亮。

年前,霍祈成已连同大理寺将萧策涉及案件一一审理查明,上呈绥元帝。

绥元帝按下不表,静王府心惊胆战地度过最后一个团圆的年节,悬在萧策头顶的利刃终落了下来。

庶人萧策刺配充军。

静王萧临,教子无方,由亲王贬为郡王。同时收回了他的丹书铁券。

下回萧策再敢犯事,天王老子也救不了他。

吴煦、柳玉瓷等人得知此事,直呼痛快。柳玉瓷还找了南宫芷,央他帮忙给左将军套套近乎,多“照应照应”萧世、庶人。

落井下石的事,南宫芷不爱做。

但……柳玉瓷都好声好气地“求”到他跟前了,他就勉为其难地帮了个小忙。

柳玉瓷:……白可怜他了。

柳玉瓷撇开脑袋继续看书。

会试将近,国子监读书氛围比往日浓厚。

除开小部分实在不思进取、冥顽不灵的高门子弟,其余人皆潜心向学,笔耕不辍。

每日晨光熹微至课室,众学子准时列座,无一人迟到。闲暇之余,不是在与同窗辩才,就是泡在藏书阁里借阅藏书手札,埋头苦读。

连国子监祭酒和博士们都感叹,没想到这些权贵子是真改性了。

对此,权贵世家的学子们,心中戚戚,长叹不止。

他们也不想努力,谁还不是被逼的。

绥元帝上位后,一直有意削弱藩王世家之权,但彼时,手握实权的权贵们并没将冷宫出身、和颜悦色的新帝放在眼里。

素日行事跋扈依旧,从不收敛,家中子弟又被纵得不成气候。

绥元帝面上笑嘻嘻,背后却在一点点蚕食他们的势力。而后,治贪官奸佞,改科举祖制,筑水利堤坝,哪一桩哪一件,不是雷霆手段。

待他们反应过来,绥元帝并非他们以为的那般软弱好掌控,为时已晚。

年前科举舞弊案,卢尚书一系腐败案,静王世子案,接连三桩大案,执法如山,严惩不贷。东街菜市口的血腥味还未散尽,刺配充军的萧策离京前的哀嚎还在高空回旋。

皇室子孙,绥元帝的亲侄儿啊,丹书铁券也不管用,足以震慑人心。

他们只能夹起尾巴做人。

以前走后门举荐就能谋个官职的好事没了,使银子手段在贡院做点手脚的事也不敢了。要想保住家族的这点荣耀,只能靠家里后辈自己努力了。

再考不出名堂,后继无人,则三代而亡。

更重要的是,不能像静王府一样,因为几个不肖子被拿捏了把柄,遭陛下连坐削权。

正月里,这些世家权贵子弟,甭管有才的无能的,都被拎出来教育了一顿。

会读一点书的,送到书院考科举,懂一点武学的,要么考武举,要么送军营乖乖从兵卒做起。就连未嫁的女娘哥儿也被送去求学或经商,不敢再阳奉阴违,搞性别歧视。

而国子监这些人,矮子里拔高子,那是被寄予厚望的。

是以,往日空荡的藏书阁,时时人满为患。

“看来三月春闱,竞争颇为激烈。”

柳玉瓷轻哼一声,“怎么,你怕了?小心头名不保哦。”

南宫芷:“……赢你不成问题!”

“南宫解元,你的心胸好小,只容得下一个我啊。”

“你不是要考状元?我赢你,状元不就是我的。”

“比比看咯……”

柳玉瓷说完,便不再理他,到了藏书阁五层借书。

国子监藏书阁,不愧为瑀朝第一大书楼。

八角七层宝塔式楼阁,坐落于国子监西南一隅,底座四面有雕花槅门,檐角铜铃随风叮当作响。

正门顶部有一块太祖亲笔所书的“上善若水”匾额,推门而入,中央有通天柱,柱身刻《劝学》全文。四面楠木书架沿壁排列,依经、史、子、集分类藏书。

拾级而上,每一层装饰风格不一,或古朴厚重,或富丽精巧,或暗藏太极阴阳阵法,或以八瓣莲花、北斗七星为灵光。每一层的藏书皆有不同。

柳玉瓷眼下所在的第五层,以古朴文雅为主,周围壁体刻有许多古今名家题字,书架在中间绕柱围合,四下有蒲团可供坐着阅读。

他在翻名家大儒的读书手札,尤其是四海书院创始人,张聿敏老先生的手札。

先帝末年,张家被抄家灭族后,这位当世大儒的一应典籍古卷,尽数搬入国子监藏书阁。此乃天下人皆知的事,故而他甫一入读国子监,就外借了不少书籍回家,跟师父一起研读。

然据蒋暮杉私下透露,除了那些珍贵藏书,张老平日的读书笔记亦在其中,未免陛下猜忌,没有特意分类标注,有没有缘得见,且看各人运气。

柳玉瓷不讲运气,凭自己硬找。反正他看书记书快,一本本翻也总能翻到的。

他翻完一本,若觉得不错,凡有可取之处便用书签标记重点页,递给一旁的方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