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公主回到房中,目光落在桌上那绣到一半的荷包上。
她与鲁彦的关系并不融洽,但如今局势紧迫,为了能够顺利回京,她不得不放下身段,向这位振国将军示好。
若不如此,他又怎会轻易答应她无召回京的请求呢?
想到此处,她轻叹一声,重新拿起荷包,继续绣制。
小兰推门而入,手中端着一盏烛台,见状轻声提醒道:“公主,天色已晚,您还是明日再绣吧。仔细伤了眼睛。”
锦绣公主摇了摇头:“我等不及了,这荷包必须尽快完成。”
小兰无奈,只好退至一旁,默默守候。
锦绣公主全神贯注地绣着荷包,手指灵巧地在针线间跳跃,时而皱眉思索,时而展颜微笑。
终于,在鸡鸣破晓之时,荷包绣制完成。锦绣公主轻抚着那精美的荷包,仿佛将它当作了最后一搏的希望。
小兰端着早饭进来,高兴地说:“公主,将军已经回府了,现下在书房。”
锦绣公主惊喜不已,她拿起刚绣好的荷包,急匆匆地出门。
锦绣来到书房门前,紧张地捏了捏手中的荷包,随即轻轻叩响门扉。待得鲁彦应声,她方缓缓推开门,步入书房之内。
鲁彦正坐在书桌前,手中翻阅着厚重的兵书,苦恼地皱眉。
“鲁彦,我……我通宵未眠,绣了这个荷包送给您。”锦绣低着头,柔柔道。
鲁彦闻声抬头,目光落在锦绣手中的荷包上。那荷包上的花鸟图案栩栩如生,荷包的一角,还绣着一个华丽的“彦”字,字迹娟秀。他瞧见她眼下的黑眼圈,心头不禁一软。
“谢谢你,锦绣。”鲁彦的目光在锦绣的脸上停留了片刻,然后接过荷包。
锦绣紧张地注视着鲁彦,双手不自觉地绞着衣角,心中忐忑不安,终于鼓起勇气,道出来意:“我日夜牵挂在京的父皇与皇姐,心中甚是忧虑,不知将军可否带我回京?”
鲁彦闻言,目光变得深沉,他凝视着锦绣憔悴的面容,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感。
他沉吟片刻,似乎在权衡着什么,最终,他轻轻点了点头:“好。”
锦绣闻言,心中如同卸下千斤重担,长舒一口气,脸上绽放出如释重负的笑容:“那能不能马上就出发?我……”
鲁彦看着她急切的样子,眉头微皱,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思忖了一下后说道:“明日我们就走,但在此之前,还需安排粮草等事宜,确保此行万无一失。”
锦绣闻言,虽心中仍有一丝急切,但想到鲁彦的周到安排,不禁感激地点了点头:“好,谢谢将军。”
*
罗云与冯跋等人这几日依旧在英婆婆那简朴的家中暂避风头。
那日冯丕自市集归来,言及河间王因采石场奴隶逃逸之事,已令全城戒严。于是,四人只得继续留于此地,静待时机。
罗云心中却难以平静,冯弘之前提及的刘裕谋反之事,令他心神不宁,担忧父亲的安危,更担忧锦绣公主的处境。
冯跋日日出门打探,这天却是风尘仆仆而归。
正在为英婆婆修缮房屋的冯弘、冯丕以及罗云,三人不约而同地停下手中的活计,目光齐刷刷地望向他。
冯跋喘着粗气,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滚落,打湿了他的衣襟。他费力地开口道:“我潜至河间王府邸附近,周遭静谧异常,未见丝毫异样。看来,局势暂且平稳,我们可稍安勿躁。”
闻此,罗云与冯跋的弟弟们松了一口气,相互看了一眼,皆露出释然的笑容。
罗云神色凝重,心中却已有了决断:“既如此,我们不宜久留,是时候启程了。”
他转身望向英婆婆,轻声告别:“婆婆,感谢您这些日子的照顾,我们要离开了。”
只见英婆婆慈祥地笑着,藏着几分不易察觉的复杂情绪,轻轻点头:“好,你们路上小心。”
一行人收拾好东西,走出小屋,冯跋停下脚步,望向罗云:“你要随我们回家吗?回去看看你娘,你也可安心休养几日。”
罗云沉吟片刻,摇头道:“我需先返回马场。孙护那里,我还需亲自去解释,方能让他放心。”
冯跋点了点头:“也好,回见。你一路小心。”
两人相视一笑,默契地交换目光。随后,罗云迈开大步,转身离去。
他如今终究是太弱了,在这乱世之中,若无足够的实力,只怕难以自保。
要尽快见到燕王,恢复王子的身份,方可打探晋国的消息,解救父亲与锦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