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王端坐于议事厅的主位上,眉宇间透露出一抹忧色。
近来的战乱频发,让他这个一国之君也倍感头疼。
北魏与宋国的争斗尚未平息,燕国内部又起了纷争,高句丽在这夹缝中生存,实属不易。
“郡主的年龄已经不小了,婚姻大事需得早日定夺,以安人心。”一位臣子鼓足勇气,站出身来,提议道。
“正是如此。”另一位臣子紧随其后,附和道,“如今时局动荡,若能借郡主之婚,巩固我高句丽之地位,实乃一举两得之策。既能稳定民心,又能寻求强援,以应对这纷扰的战局。”
高句丽王目光微凝,那双深邃的眼眸中,有千思万绪在翻涌。他沉思片刻后,缓缓开口:“那你们心中可有人选?”
他目光扫过众臣,等着他们的回答。
众臣相互对望,面露犹豫之色,似在权衡利弊。
“臣觉得乙支将军之子颇为合适。乙支将军忠君爱国,功勋卓著,其子若能与郡主结缘,定能助我高句丽更上一层楼。”方才提议的臣子拱手说道。
此言一出,众臣先是一愣,随即纷纷附和。
乙支武却在心中暗自叹息。
自己儿子痴傻,从未敢有过为其议亲的念头,如今却被众臣推至风口浪尖,这让他如何是好?
他抬头望向高句丽王,只见王上面色平静,眼神深邃,似在思量。
乙支武微微欠身,欲言又止,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
“王上,如今周边国家战事频发,百济更是虎视眈眈。郡主与乙支将军之子结合,不仅能巩固我高句丽之地位,更能彰显我高句丽之威严。此乃天赐良缘,不可错失啊!”
高句丽王沉吟片刻,目光越发深邃。他望着乙支武,心中满是纠结。
乙支武的痴傻儿子乃是这位老将军的心中之痛,而贞儿却也是自己深爱的孙女,他怎能轻易将她许配给一个痴傻之人呢?这事儿处理起来颇为棘手,他不能因此伤了这位忠臣的心啊!
片刻后,他缓缓开口:“嗯,此事关系重大,本王需得好好考虑一番。你们先退下吧。”
言罢,高句丽王挥了挥手,示意众臣退下。
众臣齐声应诺,纷纷躬身退离议事厅。
下朝之后,高句丽王径直来到了高贞的寝宫。
他推开门扉,只见高贞正拿着一支毛笔,在纸上胡乱涂鸦,一脸的不耐烦。
旁边,锦绣所发的字帖静静地躺着,墨迹未干,显然还未写完。
高句丽王眉头紧锁,脸色瞬间沉了下来:“贞儿,怎么还没完成课业?”
高贞抬头见是翁翁来了,惊喜地放下毛笔,随即撇了撇嘴:“翁翁,我真的不想学啊。这些晋国的文字和文化,枯燥无味,我实在提不起兴趣。”
高句丽王脸色愈发严肃,语重心长地说道:“你怎么能不学呢?我花费了多少心思,才请来这位锦绣夫子。晋国的文字和文化,是我们高句丽最强大的助力。你若不学,如何能够担当起王室的重任?”
高贞依旧坚持己见,眉头紧蹙:“可我真的不喜欢这些东西。我喜欢的是骑马射箭,是自由自在的生活。”
高句丽王眉头越皱越紧,声音变得冷厉:“不学也得学!这是为了你好,也是为我高句丽谋福祉。”
高贞迟疑地问道:“为什么呀?翁翁,你以前不是这样的。”
高句丽王严厉地说道:“你是郡主,背负着王室的责任。你要让臣民们看到你的才能与睿智,才能赢得他们的尊重和拥护。否则,你就只能嫁给那个乙支将军的儿子!”
高贞脸色大变,生气地喊道:“翁翁!乙支将军的儿子是个傻子!我怎么能嫁给他?”
高句丽王冷漠地回答:“傻子又如何?他的父亲乙支将军有本事,我们高句丽能够有今天的强盛,也离不开他的功劳。你嫁给他,也算是一门亲上加亲的好事。”
高贞愤怒又伤心地大声说道:“我不嫁!我死也不嫁!”
高句丽王怒斥道:“由不得你!这是王室的决定,也是你的宿命。”
说罢,他拂袖而去,留下一室的冰冷与孤寂。
高贞呆呆地坐在床榻之上,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她不明白,翁翁的变化为何会如此之快。昨日那个疼爱她的翁翁,一夜之间却变得如此陌生与冷漠。
此刻的高贞也许并不明白,这世间的女子,若不自立,便似那无根的浮萍,只能随波逐流,成为他人手中巩固政权的棋子。
而在平州太守府内,一场关乎权变与姻缘的角力,正悄然上演。
慕容云、冯跋与孙太守受邀而来,宋太守亲自出面招待,宾主尽欢,却暗流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