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高廉朝着卢兴伟呲出尖牙,似笑非笑,“你敢再动试试。”眼底是不容错认的精光。
卢兴伟怂了,“好好好,别气,别气,不做了,不做了。那说回方案,来,仔细说说,让我给你参谋参谋。”
高廉舒舒服服地躺回专属位置,卢兴伟的胸口,眼睛半阖,劳累过后的疲累开始席卷他。他用着微微含混的语气说话,“那个辅装工装,还是十年前为了节省时间改造出来的,本身不参与产品的最终制备。在这类产品开发过程中,有将近十个特殊零件是需要在先相对固定后再集成到最终产品侧部的,还是三个不同的部件拼接成的侧部,尺寸还非常细小,同时每个零件的位置需要相对精确,不能有超出纳米级的偏差。
一开始的时候,每个零件单独安装,位置偏差会带来很大的废品率,后来老师傅们就想了个办法,过程中先半固定到一个固定器上形成一个半成品,便于控制零件间相对位置,然后再将半成品焊接到其它部件上,脱去中间的固定器。因为先需要集成零件形成相对稳定的构造,然后再脱去中间固定器焊接到最终产品上,所以对于这个设备的精度要求不能太高,要不然不利于最后阶段的焊接。
这就是这个工装的精度始终无法优化到纳米级的原因,不是设备本身不可以优化,而是最终焊接上无法实现纳米级别的精度。后来,每次制备半成品太麻烦,又联系了个制造商专门做,久而久之,就变成行业内的通用设备了。”
卢兴伟没想到最终问题是出在半成品与其它部件的连接上,“那你怎么解决?”
高廉打了个哈欠,“既然不能解决问题,那就解决提出这个问题的设备好了。既然无论如何都不能提升精度,那就不要这台设备了。”
卢兴伟大吃一惊,“什么?直接取消这台设备?那十个零件也没了?”
“当然不是,”高廉被逗笑了,“那十个零件可是关键零件,产品可不了他们。”
卢兴伟疑惑,“既要零件,又不要设备?”
高廉点点头,侧脸摩擦着卢兴伟光滑的肋骨,微微有些痒,“十年过去了,新型设备的精度比完全提升了很多,完全可以让供应商在出品前就把零件直接焊接到每个部件上,然后以总成的形式供货,这样不就不需要中间半成品部件了,那么也就无所谓精度要求了。”
哦吼,预制件,这个思路清奇,卢兴伟越想越觉得合适,但,“材料供应商们同意?”
高廉好笑地反问,“不同意就停止采购,这有什么好说的。”
卢兴伟也知道自己问了傻问题,“但你怎么确定材料商能供应这种精度的总成部件?”
高廉的睡意更浓,“10个部件分到三个总成上,更改结构图,直接在锻造的时候就把零件锻出来,其它部件能达到什么样的精度,那这些零件自然也能达到相同的精度。几个材料商看了我们的图纸,评估说难度不太大,可以一试。”
很好,材料商可以接受,精度提升,AI程序能顺利运作,辅助工装取消又减少复杂度,更别提这个解题思路背后折射的创新思维及勇于任事,一举N得,如果骨头里挑刺,唯一受伤的应该就是辅助工装供应商了,根都被年糕刨了。
高廉已经彻底沉入梦乡,卢兴伟摸着他的后脑勺,“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你呀,还是早点辞职,跟我混吧。”
虽已睡着,高廉的大脑却像自动接收了这条信息,噫语一声,“嗯,干完就辞。”
这下轮到卢兴伟哭笑不得了,怎么感觉跟干完这一票就金盆洗手一个味儿。不管了,反正也是最后一票,啥事他都担了。
卢兴伟放下心跳盘旋的无数念头,抱紧高廉,在早起赶路又辛苦运动的疲惫催命下也渐渐没了声息。
周一,卢兴伟回玉安,高廉精神抖擞去见了潘越,余平陪同。
计划书还没做完,余平周末只赶工做出了方案细节。高廉把潘越请到隔壁会议室,把方案的所有细节对着潘越逐一介绍,图文并茂,细节详尽,看得潘越那叫一个心潮澎湃,仿佛明天就可完成实施,双眼都具象出了一个大大的30。
他对于技术方面没有任何异议,就问了一个问题,“什么时候能实现。”
这句话直接把余平弄懵了,就连高廉也哑口无言,“潘总,这还只是个设想,是我们刚找到的解题思路!”言外之意,这梦做得太早了点,天还没黑呢。
这下潘越稍微清醒了点儿,他不好意思地嘿嘿直笑,“我看这个思路很好,肯定可以成功,直接按这个实施就好。”
。。。。。。
好了,高廉跟余平两人又被潘越的急切弄无语了。
余平惊叫出声,“潘总,这个还需要找材料商们讨论的,而且,辅助工装供应商那边,如果要取消,也要谈的。”
高廉也帮腔,“潘总,这个方案可行性确实很高,但没经过实践还是不建议直接实施,我们可以找供应商先改几台测试下,如果没有问题,制定计划逐步推广到全厂,这样更稳一点。毕竟如果设计有什么缺陷的话,测试过程可以给出更直接的反馈。”
高廉的建议确实持重,尽管潘越心情急迫,但仔细考虑之后,还是采取了两人的建议,“那行,就先改两个车间吧,还需要什么资源,什么支持,你们做个详细的方案,工厂能解决的直接调用,工厂解决不了的,我拿去找董事会要去。”
高廉跟余平对视一眼,“那辅助工装供应商那边?”
潘越摆手,“那个你们就不用操心了,采购那里会解决的,毕竟没能力解决问题不怪他们,要是连善后都做不了,荣景也养不起他们。”
高廉跟余平虽然觉得有些对不起采购的同事,但不用自己善后,简直是太爽了,依旧抑制不了兴奋的心情,喜笑颜开。
潘越看到两人更加明显的高兴模样,手指点点两人,“放心吧,你们刚来,对荣景的作风可能不太理解,我们一贯的宗旨是对于这些重大提升项目,只要有人能解决,一切人力物力资源随他调,其它所有部门必需支持。”他想了想,又补充,“当然,后顾之忧都解决了,还没解决问题,损失也要你来抗。”
典型的狼性文化,不过,相比昌和,确实要进步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