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之如果不能为己所用,必为己所杀!
这才是真正的一代枭雄曹操,“宁可我负天下人,休让天下人负我!”。
幕僚们看出曹丞相这是见才心喜,想收服他,于是纷纷开始献策。
更有人提出,将祢衡的母亲、幼弟接入许都,于是远在荆州的祢母和祢和就这么到了许都。
曹操听说祢衡擅长击鼓,就征召他为鼓吏,接着大宴宾客,让鼓吏们演奏,想借此磋磨掉他的锐气。
鼓吏们挨个换上专门的服装,轮到祢衡上场时,他正演奏《渔阳》鼓曲,但服饰却和大家都不同。
他的鼓声节奏悲壮,气氛恢弘,听到的人无不感慨。
下场后他一言不发,径直走到曹操面前才缓缓停下。
下面的官吏见状,大声呵斥道:“你这鼓吏为何不换衣服,就胆敢轻率进见!”。
“诺。”
祢衡听后也不生气,只将衣裳都脱下,毫不避讳的赤身裸体地站在那里,又取过鼓吏专门的衣服慢慢穿上。
其动作之舒缓,实在优雅。
之后他又前去击鼓,鼓罢,转身离开,面上丝毫不见惭愧之色。
天才总是与众不同的。
曹操见此也并未放在心上,只是笑着说:“本想羞辱他,没成想他反倒羞辱了我。”
宴会一散,孔融便直奔祢府责备祢衡,顺便说了曹操对他的诚意。
孔融心知祢衡心怀汉室,可如今大势所趋,汉室已颓。
便是真有“能挽大厦将倾之人”,依自己对友人的了解,此人也绝不会是他。
祢衡最终还是答应去给曹操赔罪。
另一方面,孔融再次拜见曹操,说祢衡先前有狂病,如今他欲亲自前来谢罪。
曹操大喜,特意命令门卫有客人来就立刻通报,可一直等到傍晚,祢衡也没出现。
次日祢衡穿着单衣、缠着头巾,手里还拿一个三尺长的大杖,坐在大营门口,用大杖捶着地大骂曹操。
曹操知道后怒极反笑,对着孔融也不再客气。
“祢衡这小子,我杀他就像杀死鸟雀、老鼠一样。可这人身负虚名,若轻易杀他,恐怕会令天下人觉得是我曹操没有容人之量,不妨把他送给刘表,文举认为呢?”
话虽是这么问的,但曹操心中已然下了决定,并不给他回答的机会。
此时刚刚苏醒的祢和想着回忆中兄长之后的遭遇,便一阵心梗。
得罪刘表,羞辱黄祖,死于26岁。
在祢和看来曹操的行为并无不妥。
站在曹操的立场看“宁可我负天下人,休让天下人负我”。如果不能为我所用,必为我所杀!
若不是有孔融的力保,兄长难逃一死。
可若真是投靠刘表、黄祖等人,以兄长的性格怕是也难逃26岁死期。
投靠蜀、吴的想法祢和也有想过,但他实在不敢低估自家兄长毒舌的能力,况且现如今三国鼎立局面还未形成,诸葛亮还未出山。
而且这一路旅途漫长,还有曹军的监视,若是私下逃跑,只怕不到兄长26岁,他们一家就能在地下团聚了。
综上考虑,现在的曹操才是最适合祢家的选择。
君不见,曹丞相求才若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还不拘于门第。
且看郭嘉、戏志才、魏种、许攸哪个不是。
如今的祢家早已不复祖上的荣光,如今不论仆役,祢府只剩祢母、祢衡与祢和三人。
看着窗外的晚霞,唤来书童安福询问了时间,推算得知如今已是兄长“击鼓骂曹”的第二日,明日那遣往荆州的指令便要送达。
祢和也顾不得躺下,忙令安福为他更衣。
“兄长何在?”
“回郎君,老爷如今正在大厅会客。”
此时还敢前来祢府同兄长交谈的,怕是只有他的忘年之交孔融了。
也罢,如今只能先劝兄长低头,之后再做谋算。
若是不成,那便启用第二个计划,曹操想要人才,他便送他一个,兄长不行他来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