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为了手足之情,他也想看看祢衡,这个世界的“异类”,会选择怎样的一条路。
是追求自我,沿着固定的轨迹走向死亡;还是顺应潮流,被时代的巨浪所淹没?
可出乎意料的是,祢衡为自己,也为祢和选择了一条崭新的,无人涉及的道路。
顶着满头的鲜血,在两人的注视下,祢衡艰难起身。
稳住身形后,他强撑着站起身,缓缓走向祢和。
“我有三问,想请阿奴回答,还请母亲为我们看顾周围,切勿让人接近。”
“好。”
祢母掩门而去后,将院中的下人们都一并驱散,自己守在院中,眼神紧紧地盯着门口,焦急地来回踱步。
“第一问,阿奴以为,大汉可救否?”
“. . . 我”
“你我骨肉,勿做虚言。”
“. . . . . .有转圜之地,但无转救之机。”
“呵呵,原来已是到了这般回天乏力的地步吗?”
“此非兄长之过也,兄长不必. . . . . . ”
“不!国之如此,吾情何以堪。”
“. . . . . . ”
“第二问,阿奴以为如何才可救天下百姓于水火?”
“弟不知,但我曾听闻一位大先生的诗,其中有两句最是令人不忘,或许,可解兄长之问。”
“嗯!哪两句?”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霎时间,祢衡只觉得千万雷霆声在耳边乍起,只震得他灵魂都在呐喊。
可想起古来的朝代变迁,哪个不是用鲜血铸就的王座。
“此话,此话大不敬!勿要再提,勿要. . . . . .”
“弟明白。”
他何尝不知此话对这个时代的杀伤力,这可是伟人的惊涛之言.
是带领中国人民走出封建社会,走出敌国压迫的战天斗地的不朽宣言。
对这个君权神授的时代而言,它的出现就好似美国投放的两枚原子弹,有着巨大的杀伤力。
缓了好一会,祢衡才找到自己的声音,他用颤巍巍语气接着询问。
“第三问,阿奴以为何人可救这乱世?你是否. . . . . .”
“否!兄长不必多虑,比起坐那高位上的权衡者,我更愿以己之才,为百姓谋一个太平盛世。”
“那你?”
“曹操此人实为乱世之枭雄,尽管人无完人,但他心中有百姓二字,便值得。”
“嗯,你说的我都信。”
枭雄都评价上了,这是没想过?他不信!!
事实上祢和确实不想,毕竟他已经在系统里绑定了曹操阵营,但心里的小九九,谁又说的准呢。
枉他祢衡自负轻狂,却也不曾如此狂妄。
他此前的人生志愿不过是匡扶汉室、青史留名,虽然过程有些走偏,但也算是歪打正着。
不敢想阿奴的志向竟远胜于他,敢以一己之力,为天下百姓谋一个盛世太平。
尤其是那两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如此开天辟地、不拘于世的想法,若是传了出去被有心之人利用,怕是诛了他祢家九族也难消那位的心头恨。
祢衡一时间,也不知道是该为弟弟投靠曹操而愤怒,还是庆幸于他选择做了谋士,不曾. . . . . .
好家伙,自己一直在批判反贼,结果最大的反贼就在自己家。
祢衡心有余悸地用手抚了抚自己的脑袋,还好,还在。
自己幼年便有才名,此后一心想的也不过是出人头地、一展凌云志,可这些说到底同世间庸人又有什么不同?
先己后人,先家后国,皆是私心作祟。
可这样的乱世下,竟还有人能将百姓放在心上,我见青山,唯见青山;君见青山,却遇桃源。
和这样的天才同处一个时代,是自己的可悲。
但这是自己一母同胞的亲弟弟,是他祢家的麒麟子,那这便是祢家最大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