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一入侯门深似海 > 第34章 朝堂新政,建言献策

第34章 朝堂新政,建言献策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王崇礼却不为所动,冷哼一声:“哼,嘴上说说容易,真实施起来,变数无穷。老夫只恐好心办坏事,累及朝堂、百姓。”说罢,拂袖而去,留下一屋子人面面相觑。

此后研讨,王崇礼时常唱反调,给新政推行制造诸多阻碍。萧逸尘与林瑶甚是苦恼,却也深知老人并无恶意,只是观念难改。一日,萧逸尘特意登门拜访王崇礼府邸,不带随从,孤身前往。见了王崇礼,先是恭敬行礼,而后诚恳说道:“王老,晚辈今日不聊新政,只与您唠唠家常。您为官多年,定是心怀百姓,想保江山社稷安稳。晚辈在战场,亲眼见百姓因战乱、苛政流离失所,那场景,刻骨铭心。如今陛下推行新政,亦是为了挽救颓势,给百姓一线生机。咱们目标一致,何苦针锋相对?”

王崇礼神色稍缓,叹口气道:“萧将军,老夫并非冥顽不灵,只是担心革新过急,朝堂震荡,外敌趁虚而入。你常年征战,该明白安稳之重。”萧逸尘点头:“王老提醒得是,正因如此,咱们才需步步为营,精细谋划。您阅历丰富,若能为新政把关、出谋划策,定能少走弯路,万望您莫再置身事外。”王崇礼沉思良久,终是微微点头:“罢了罢了,看在你一片赤诚份上,老夫且试试。”

有了王崇礼的助力,研讨进展愈发顺利。众人集思广益,细化方案,解决诸多难题。减税方案敲定分步实施,依各地经济状况逐年递减;兴修水利规划出重点区域,联合地方乡绅募资,招募流民劳作;普及医教拟定详细章程,医者、师资招募与培训有条不紊展开。

方案既定,试点先行。朝廷选派干练官员奔赴几处州县,推行新政试点。萧逸尘主动请缨,前往一处饱受水患、民生凋敝之地督战水利工程;林瑶则带着学徒奔赴偏远郡县,协助搭建义诊堂、办学塾。初到地方,困难重重。当地官员畏难情绪严重,推诿塞责;百姓心存疑虑,观望不前;资金募集也遭遇瓶颈,进展缓慢。

萧逸尘雷厉风行,召集地方官员,严词训诫:“诸位身负皇命,新政关乎百姓生死、朝廷兴衰,若再懈怠推诿,休怪军法处置!”而后亲赴工地,与百姓同劳作、共食宿,鼓舞士气:“乡亲们,这水利修好,往后再无洪涝旱灾,粮食满仓,日子红火!大伙加把劲!”百姓见将军身先士卒,纷纷干劲十足,工程进度大幅提升。

林瑶这边,走村串户,宣传医教新政。遇有抵触百姓,耐心劝解:“大娘,义诊堂不收一文钱,专为大伙看病;学塾能教孩子识字算账,日后有大出息。您就放心吧!”同时,组织义诊,免费施药,救治病患;培训本地师资,编排启蒙教材。渐渐地,百姓尝到甜头,主动参与,医教新政落地生根。

数月后,试点成果斐然。试点州县粮食增产,百姓收入提升;看病求学不再艰难,民心大悦。喜讯传至朝堂,新帝龙颜大悦,下令全国推广新政。一时间,举国上下齐心协力,热火朝天。各地水利工程纷纷破土动工,义诊堂、学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百姓奔走相告,传颂新帝圣明、萧将军及林夫人功绩。

朝堂之上,萧逸尘与林瑶并肩而立,接受群臣祝贺、新帝嘉奖。新帝感慨道:“此番新政成功推行,萧爱卿、林夫人居功至伟。卿等心怀天下、体察民情,实乃朝堂楷模、百姓福星。望再接再厉,共铸太平盛世。”二人跪地谢恩,目光坚定,心中满是对未来期许。此后岁月,夫妻携手,继续为朝堂、百姓贡献心力,于历史长河中留下一段佳话,见证王朝兴衰、民生蜕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