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梦生”这个名字并没有在宋延嘉心头徘徊太久。即使他们偶尔还是在校园里相见,两位点头之交连V信朋友圈都未互通。
联吟活动前夕忙碌的排练与出行准备,先一步紧锣密鼓地淹没了社长团的三位好姐妹。
节目内容是早早就定下来的。
在暑期去T省时从旧林诗社处收获的一大堆谱子中,有一首宋延嘉个人极其喜爱的隐逸诗。她想夹带“私货”,刚巧鬼点子多,干脆拉着祝白两人合作,把两首不同时代的隐逸题材诗文串到了一起。
但节目需要一个完整的名字,万不可就拿两首诗歌的标题摆在一起平铺直叙。为了所剩无几的脑细胞着想,也为了充分表现对孙老师的信任和依赖,女孩子们上V信群聊里一同热情艾特尊敬的孙师,把可爱的表情包大发特发,只为提出无赖请求……一番努力之下,终得孙老师赐题:《摇首出红尘》。
尚且不够渊博的三人彼时并不了解这五字的出处,某位社长更是在私下会面时坦诚了自己最初跳脱的思路。
“嘿,‘摇手出红尘’,”祝某某两手各拽一人,顺势就晃了起来,“我开始还以为是这个。我心想还挺适合我们气质的,上场实在没动作了也可以干脆大家拉着一起‘摇手’算了。”
“还可以复杂点,像这样,”她又收回手靠拢双腕,凭靠童年时代宝贵的舞蹈功底比划了一个手势,“高级版‘摇手’。防止被师兄师姐骂。”
白羡宁锐评:“摇花手。可能更容易被骂。”
宋延嘉觉得不好说。
后发现实是“摇首”——说到此处,祝某某便又伸了伸自己漂亮的颈子,抬高下颌,面似陶醉地摇了一摇脑袋。
“这个动作我也考虑过。
“这就更不适合演出采用了。容易晃不整齐。”
博得社长团一致认同。
——属实是一段让师兄听之吐血令师姐闻之泪目的精彩发言!但这仨姐妹只是不见忧虑地笑作了一团。以此作为铺垫,后来真正记住了朱敦儒的那首《好事近》——词句的出处。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这首渔父词后来被宋延嘉写进了秋天的短篇小说里。是的,“渔父词”——有点罕见却简白易懂的三个字,是女孩们凭借对文本的直观感受选取的两首诗歌可以从更专业角度被提炼出的共同类型特点。
由词中感发的一切成为了另一种形式的文字,宋延嘉在这仲秋里描摹的渔父来去自如,纵情江湖,一钓寒江,纯然忘机。故友身影隐晦出现在情节微末处,幽微明灭的回忆里流出浅淡新愁,侠气依稀翻涌,到底都被太多无虑时光盖过。
其实都是少年心性所映,只是那时的女孩自己还不能全然了悟。
却让一身班味的老编辑们唏嘘良久——
姑且都算后话。
要演绎的两首曲子的旋律,在前几次排练中都已经被大家悉数掌握。只是演唱效果和演出设计还在不断微调。三人每次都能发觉一些值得改善的地方,也不知堪喜堪忧。
但好在齐心协力,排演的总体进展可称相当顺利。离自京城出逃、去往潭城只剩最后一周半时,负责管钱管账的白总管提出,不如请大家出门团建一趟,聊以犒劳疲惫的身心。
“并且完成最后的排练成果验收。”
宋延嘉向白羡宁投去一个看魔鬼一般的眼神。
团建好,排练坏。她竟然双措并举,双管齐下——
简直就像请学生去看爆米花电影并在电影结束后邀请学生谈谈论文进展的导师一样恐怖。
这个类比实在是太天才了,宋延嘉于是在和夏陟闲聊时进行了一次完美复刻。夏陟正在耳机另一头嚼薯片,含含糊糊笑了会儿,他突然就笑不出来了。
宋延嘉大惊失色,忙问好兄弟你不是被呛着了吧?
而后“咕咚咕咚”,这是灌水入肚的声音。再接一句语气愤愤,端的是精神百倍中气十足。
“你别说,你还真别说,”夏陟磨了磨牙,但又好似有点怂,“这事还真有人对我做过,就发生在上周六。”
宋延嘉脑子稍微一动,就想到是谁了。上周,夏陟说有人去申城出了趟差。
她忍俊不禁:“咱叔叔还会带你看爆米花电影?”
夏陟义愤填膺:“不然我怎么上当了呢!”
话题便转到了夏陟对亲叔叔那惯用的恩威并施之手法的控诉。对宋延嘉而言这些都是典型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夏行谦和她的关系可不至让他用上这些……
她略出了出神,却听夏陟道:“你刚不是说团建,那你们是去郊游还是找个‘大别野’?”
租别墅是他们最开始的计划。然而包含了三届学生的队伍足足有十四个人,要租别墅的话,对别墅的要求还挺高。白羡宁在网上看了好几天了,京城地界却实在有点难找性价比合适的地点。
宋延嘉便说:“别墅没找着合适的。估计是郊游了。等回来再加一顿火锅。原本我很想去西山的,这个节点枫叶最好,但也是景区人最多的时候……等白姐决定吧。她掌财政大权。”
夏陟“噢”了两声,顺势表达了一下柠檬酸爽之情,关于他们近况的话题便差不多要告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