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恐惧的念头压得她肾上腺素狂飙,孟西施起床后,病气已全然祛了,早餐都多吃了个馒头。
山里摘的蘑菇她全部发给周围邻里了,维护关系也不算是浪费。不过这回赶集两人手里就没那么多闲钱了。
赶集是队里的大事。
这个年代物资匮乏,紧俏货物都是国营单位才有资格售卖。但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有供销社和的百货商场,集市里的个体小商贩应运而生,山里谷里犄角旮旯里的民众也需要购物嘛。
不过集市里的个体户并没有资格进货,他们大多数人卖的都是自家多余的农副产品,其中土豆、萝卜和白菜最多,鸡蛋的生意最好,也有部分卖粮食和肉禽奶的,但往往一抢而空,捞不着。
当然也有靠着手艺活赚钱的,比如自制鞋垫、手帕、帽子、冬袜、童衣童裤等等,还有姑娘家喜欢的头绳、手帕之类的,虽然算不上琳琅满目,但日常用的也都能找着卖。
程隼提前就把牛车给订好了。
还是上回的夫妻俩。
价格一人贵了三分,拢共还多给了两只卷烟。
一路上,孟西施不怎么说话。
下车后,程隼就以为她生气了,跟在后面哄:“他们家的车新,而且也只接咱们俩,不用和别人挤,坐着肯定要宽松舒服些。”
见她还是不说话。
程隼只好学着她,扯了扯她的袖口:“下次我和你商量,别生闷气了,病刚好。”
孟西施定定地看了他好久。
她心里摇摆了半晌,决定顺着台阶先下:“这次就算了,下次要和我好好商量!……我们先去哪?”
高岭镇卖什么的都有,商贩也多,视觉效果上看着就要比苗家沟繁华。
他们面前就是卖纽扣和针头线脑的,有好多大嫂大娘不厌其烦地挑来挑去。旁边几个卖自制布鞋、土布的摊位更是热闹,挤都挤不进去。往前走那条街是卖农副产品的,再隔壁是自家产的鸡崽、鸭崽,或是通宵去钓的鲜河鱼,可惜没有卖猪、牛、羊的,这些队里不让弄。
两人对视片刻。
决定趁着现在人们都挤在摊位面前,赶紧先去裁缝店把位置给排上。
果然,到了裁缝店,人反而比街上要少。
负责接待的店员是个四十多岁的老阿姨,手里正忙着打褶。
见有人来,她看了打量一眼,就朝着孟西施偏了偏头,问:“要做什么?”
孟西施把碎花布料从兜里拿出来:“冬天的套装能做吗?”
店员大婶眯眼比了比尺寸,又瞧了眼她,摇头:“不行,套装肯定不够啊。倒是你长得高挑,又苗条,干脆做一条短裙,再加一件盘扣上衣呗。”
孟西施看程隼:“会不会太冷?”
程隼:“裙子留着春夏穿嘛。”
孟西施陷入纠结。
这和她预想的实用主义不太符合。
店员大婶很热情,见她还在考虑,走出柜台就拿着红布在她身上比。
她环了一圈,在孟西施的腰上轻轻扣了一把,又比了一下胸围,声音洪亮道:“你这前凸后翘的,有啥不好意思的?又不是双面绣花,又不是旗袍缎子,普通碎花裙嘛,大家都穿的。”
她还朝着程隼喊话:“你媳妇儿年轻漂亮,就给她做裙子嘛,平时在队里穿工装,那其他时候穿穿不打紧,别人我还不给她做呢!听我的,就做裙子。”
孟西施心动了。
管它的,谁知道能在这里活多久呢?消费了再说!
一转头,程隼已经把裙子定金都付好了,动作比她还快。
店员大婶笑盈盈答了声,“好嘞,真爽快”,然后大手一挥:“盘口上衣我给你老婆做一层棉夹袄芯子,套外面肯定就不冷了,不过要加点钱,但效果肯定好,又暖和又好看。”
孟西施又心动了。
不是啊,为什么这么懂她的痛点!
“要加多少钱啊……”
她忍住了,她还是很经济实惠的!
店员大婶瞧了一眼后面柜台,指着说:“你问你男人呗,他不是都付完了。”
孟西施:……
这么着急,他也怕钱没花完就死了?
交了布,拿好票,签完名,定好下个赶集日来取,两人一前一后走出店。
程隼拽住她手,抢答:“我见你喜欢,就买了,反正也是要买的。”
孟西施把他手甩开,假装生闷气。
他又来牵,还解释:“你穿裙子肯定好看,袄子也好看……都好看”,声音越来越小,像是生怕听清了。
孟西施被他逗笑,装不下去了,只好笑着凶他:“行了行了,下不为例。”
程隼:“一定一定。”
集市人多。
两人就这么一路牵着手。
绕回刚才的小商品摊位,人少了许多,应该是都去挤旁边的农副食品去了。
孟西施这才注意到,程隼的手一直牢牢握着自己,而她忙着左顾右盼看货,早就错过了最佳的松开时机。
松手吗?
会不会太明显?
要是他也开始怀疑我怎么办?
但是,他也有可能不是玩家啊……
就在她脑子里头脑风暴时,两人迎面撞上一个尖酸刻薄相的中年女人,旁边还跟着一位熟人,孟金宝。
四人相遇。
同时顿住脚步。
孟西施马上就意识到了。
这位就是她的黑心后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