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王夫人赶走晴雯,去跟贾母说时,也说过:
【宝玉屋里有个晴雯,那个丫头也大了,而且一年之间,病不离身;】
如果晴雯十六岁,就说不上也大了。
所以晴雯死时不可能十六岁,那样的话比宝玉还小两岁,等于贾母送六岁的晴雯去伺候八岁的宝玉。
按文中宝玉寿宴抽花签时,提到晴雯的与宝钗同庚,她跟了宝玉时是十三岁,与宝钗来时同岁,二十四岁时死的。
下面再说说袭人。前面提到了,林黛玉进荣国府的时候,贾母就把袭人给了宝玉。当时就说袭人是大丫鬟。
前面也讲了,当时贾母嫌十岁的雪雁小,才把鹦哥给了黛玉,那么能称作大丫鬟,贾母认为得力的袭人就绝对不可能比当时八岁的宝玉只大两岁,才十岁。
【当下,王嬷嬷与鹦哥陪侍黛玉在碧纱橱内。宝玉之乳母李嬷嬷,并大丫鬟名唤袭人者,陪侍在外面大床上。】
【原来这袭人亦是贾母之婢,本名珍珠。贾母因溺爱宝玉,生恐宝玉之婢无竭力尽忠之人,素喜袭人心地纯良,克尽职任,遂与了宝玉。】
后来到第十九回,袭人回家过年,茗烟带宝玉去她家看她时,宝钗马上就过十五岁生日,宝玉也快十二岁了。
袭人回来后,宝玉提到在她家看到的红衣姑娘:
【乃笑问袭人道:“今儿那个穿红的是你什么人?”袭人道:“那是我两姨妹子。】
【袭人道:“她虽没这造化,倒也是娇生惯养的呢,我姨爹、姨娘的宝贝。如今十七岁,各样的嫁妆都齐备了,明年就出嫁。”】
袭人的两姨妹子此时已经十七岁了,说明按作者原本的设定,袭人这时候最小也十七八岁了,成了比宝钗大两三岁了。
但是如果按最初的设定,宝钗进贾府时就是十三岁的话,这时过了五年,她正好应该是十八岁了,这才符合与袭人同庚的设定。
所以说如果不是作者在写作中途改过宝钗年龄设定的话,会不会那个及笄宴本来就是薛家假报了年龄,其实是想借及笄宴定下金玉良缘?
如果按此时袭人十八岁推算,五年前,黛玉初进荣国府时,袭人十三岁,也基本符合她在贾母处能称作大丫鬟的年龄。
而且这次从家里回来,袭人还提到一件事,就是家里人要赎她回去。
【宝玉听了“出嫁”二字,不禁又嗐了两声。
正不自在,又听袭人叹道:“只从我来这几年,姊妹们都不得在一处。如今我要回去了,他们又都去了。”
宝玉听这话内有文章,不觉吃一惊,忙丢下栗子,问道:“怎么,你如今要回去了?”
袭人道:“我今儿听见我妈和哥哥商议,教我再耐烦一年,明年他们上来,就赎我出去的呢。”】
因为贾府有一个规矩,就是每年会放年龄大的丫鬟出去婚配。
【因又年近岁逼,诸务狷集不算外,又有林之孝开了一个人名单子来,共有八个二十五岁的单身小厮,应该娶妻成房,等里面有该放的丫头们好求指配。】
【自我从小儿来了,跟着老太太,先服侍了史大姑娘几年,如今又服侍了你几年。如今我们家来赎,正是该叫去的,只怕连身价也不要,就开恩叫我去呢。】
【原来,袭人在家听见她母兄要赎她回去,她就说至死也不回去的。】
所以这同样也印证了,袭人此时的年纪大了,到了该出嫁的年纪,家中才会有赎她的念头。
如果她只比宝玉大两岁,此时才十四岁,怎么可能会提到出去的事情?
另外袭人这里还提到,她先跟着贾母,又服侍了史湘云几年,如今又服侍了贾宝玉几年。
书中第三十二回,宝玉得到麒麟,史湘云来到贾府,这一年宝玉十三岁,黛玉十二岁,史湘云应该也是十二岁,但是生日比黛玉小。
书中探春应该也是同岁,但是探春生日是三月,林黛玉是二月,所以探春叫林黛玉姐姐,史湘云叫探春姐姐,因此史湘云生日更小。
在薛宝琴、邢蚰烟等人来到大观园时,书中曾说过:
【此时大观园中,比先更热闹了多少:李纨为首,余者迎春、探春、惜春、宝钗、黛玉、湘云、李纹、李绮、宝琴、邢岫烟,再添上凤姐儿和宝玉,一共十三个。
叙起年庚,除李纨年纪最长,他十二个人,皆不过十五六七岁,或有这三个同年,或有那五个共岁,或有这两个同月同日,那两个同刻同时,所差者大半是时刻月分而已。连他们自己也不能记清谁长谁幼,一并贾母、王夫人及家中婆娘、丫鬟也不能细细分析,不过是“弟”“兄”“姊”“妹”四个字随便乱叫。】
注意这里的十五六七岁,同样是泛写,没有写全,因为里面包括宝钗和凤姐,这时黛玉十五岁,宝玉十六岁,就按宝钗大宝玉三岁,她也是十九岁,不可能只有十五六七岁,所以这里提到是【大半是时刻月分而已】,指大部分人,凤姐和宝钗此时都是二十以上,她俩的岁数并没有列举出来。
而在这些人里宝琴最小,因为后文提到:
【宝玉见宝琴年纪最小,才又敏捷,深为奇异。】
按照宝琴大前年定亲,现在来完婚推算,现在十五岁是合理的,此时是十月份,也许宝琴生日在九十月份,刚过十五岁生日。
黛玉同样的十五岁,史湘云应该也是十五岁,跟黛玉同龄。
所以上面说宝玉得到麒麟时,十三岁,史湘云就应该是十二岁。此时书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袭人斟了茶来与史湘云吃,一面笑道:“大姑娘,听见前日你大喜了。”
史湘云听了,红了脸吃茶不答。袭人道:“这会子又害臊了。你还记得十年前,咱们在西边暖阁住着,晚上你同我说的话儿?那会子不害臊,这会子怎么又害臊了?”
史湘云笑道:“你还说呢。那会子咱们那么好,后来我们太太没了,我家去住了一程子,怎么就把你派了跟二哥哥,我来了,你就不像先待我了。”】
史湘云前一阵已经有人来说亲了,跟宝琴一样,宝琴按推算也是十二岁定的亲。
那么这里袭人说十年前,史湘云就是两岁,宝玉三岁,如果袭人只比宝玉大两岁,她才五岁,怎么可能先伺候贾母,又来伺候史湘云吗?
所以按作者最初设定,袭人不可能比宝玉只大两岁,她比宝玉大六岁,那么十年前,她就是九岁才比较合理。
另外说下,书里的人都比较早熟,你别觉得十年前史湘云才两岁,会童言无忌很奇怪,因为书里写宝玉也是:
【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
宝玉三四岁就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所以史湘云两岁说了什么话,不足为奇。
袭人和宝钗同庚,比宝玉六岁,甚至更多也符合前文,宝玉十二岁时去她家看她,她的姨妹十七岁,袭人十八岁。
这点再次说明作者一开始的设定的确是宝钗比宝玉大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