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金氏钗黛—解红楼金书 > 第35章 缘何贾母要特殊对待薛宝琴

第35章 缘何贾母要特殊对待薛宝琴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大家要注意这一整段说的是薛姨妈为什么最后选择去跟林黛玉住的原因,而不是贾母让李纨照顾宝琴的原因,贾母是没说理由,直接就把宝琴送到李纨处。按理说薛宝琴是来投奔薛家人的,她和薛宝钗是一家人,怎么也应该和宝钗安排在一起。

而且宝钗处虽有湘云、香菱,加起来也才三个人,更何况薛宝钗丫鬟少,香菱在她家本来也当做丫鬟用的,又不是正经大小姐。

而李纨处,李婶和两个女儿李纹、李绮常来,如果来了,加起来就四个人,为什么贾母不让薛宝琴跟薛宝钗住,而将宝琴送去李纨处,让李纨照管?

怡红院开寿宴的时候:

【宝玉道:“怕什么!咱们三姑娘也吃酒,再请她一声才好。还有琴姑娘。”

众人都道:“琴姑娘罢了,他在大奶奶屋里,叨登得大发了。”

宝玉道:“怕什么,你们就快请去。”小燕、四儿都巴不得一声,二人忙命开了门,分头去请。】

众人说琴姑娘罢了,因为什么?因为她在大奶奶屋里,也就是李纨屋里,这句话揭开了谜底的序幕。

后来,作者又特意安排丫鬟碧月说了一番话,才揭开了贾母的真正意图。

【宝玉笑道:“你们那里人也不少,怎么不玩?”

碧月道:“我们奶奶不玩,把两个姨娘和琴姑娘也屏住了。如今琴姑娘又跟了老太太前头去,更寂寞了。两个姨娘今年过了,到明年冬天,都去了,又更寂寞呢。你瞧,宝姑娘那里,出去了一个香菱,就冷清了多少,把个云姑娘落了单。”】

贾母走了,把薛宝琴交给李纨,李纨不玩,把琴姑娘也屏住了,贾母一回来,马上又把宝琴弄到前头去了,更屏住了。

看到了吧,这看的有多严,这就是为什么贾母走了,特意不顾李纨那已经有了三个客人,仍然让薛宝琴住她那的原因,因为她是寡妇,又生性保守,所以特意把宝琴托付给李纨,让她看着,可以说是严防死守了。

为什么要如此,大家可以看看贾母送给薛宝琴的凫靥裘。

书中第一次描写薛宝琴进大观园,就穿上了贾母给的凫靥裘。

【正说着,只见宝琴来了,披着一领斗篷,金翠辉煌,不知何物。

宝钗忙问:“这是哪里的?”

宝琴笑道:“因下雪珠儿,老太太找了这一件给我的。”

香菱上来瞧道:“怪道这么好看,原来是孔雀毛织的。”

湘云道:“那里是孔雀毛,就是野鸭子头上的毛作的。可见老太太疼你了,这样疼宝玉,也没给他穿。”】

这里作为史家的人,平时大大咧咧的史湘云,已经暂时贾母附身,做了贾母代言人。所谓凫靥,就是野鸭头,谐音野丫头。

穿过皮毛类衣服的人,应该都清楚,皮毛全身都是宝,哪个部位在能工巧匠手里都不浪费,都能做成成衣。但是属头毛的最不值钱,因为头毛干且硬,扎手,还没有绒。

要知道历史上并没有凫靥裘这个说法,但是却有关于雉头裘的记载。善用典故的曹公写的这个凫靥裘应该就取自雉头裘。好歹作者没直接借用雉头裘,雉俗称野鸡,否则野鸡头比野鸭头还难听。

【《晋书 武帝纪》记载:咸宁四年十一月辛巳,太医司马程据献雉头裘。帝以奇技异服,典礼所禁,焚之于殿前。】

这段说的是司马程据献雉头裘,被武帝认为是异服,在殿前焚毁。

【《南齐书 文惠太子传》也记载:太子“善制珍玩之物,织孔雀毛为裘,光彩金翠,过于雉头远矣。”】

意思是太子用孔雀毛织成裘皮衣服,比雉头裘强多了。

所以贾母把凫靥裘给了薛宝琴后,又把一件孔雀毛织成的雀金呢的给了贾宝玉。

【宝玉看时,金翠辉煌,碧彩闪灼,又不似宝琴所披之凫靥裘。只听贾母笑道:“这叫作‘雀金呢’,这是俄罗斯国拿孔雀毛拈了线织的。前儿把那一件野鸭子的给了你小妹妹,这件给你罢。”】

你再返过头来看史湘云的话,不觉得讽刺吗?

【那里是孔雀毛,就是野鸭子头上的毛作的。可见老太太疼你了,这样疼宝玉,也没给他穿。”】

贾母给宝玉穿的是雀金呢,你野鸭头还想肖想孔雀,怎么能和孔雀配?

所以接下来再次通过史湘云的话反讽:

【湘云又瞅了宝琴半日,笑道:“这一件衣裳也只配她穿,别人穿了,实在不配。”】

阖府也就你薛宝琴配的上野鸭头。大大咧咧的史湘云还瞅了宝琴半日,这绝对是贾母附体了。

【正说着,只见琥珀走来,笑道:“老太太说了,叫宝姑娘别管紧了琴姑娘。他还小呢,让他爱怎么样就怎么样。要什么东西只管要去,别多心。”】

我只能说呵呵,薛宝琴前脚进大观园,后脚贾母的大丫鬟琥珀就跟了过来,当真闲的没事干,就为传这么一句话?只能说真是是不放心,看管的可真严。

贾母为什么要这么对待薛宝琴,因为她的经历:

【他从小儿见的世面倒多,跟着她父母四山五岳都走遍了。他父亲是好乐的,各处因有买卖,带着家眷,这一省逛一年,明年又往那一省逛半年,所以天下十停,走了有五六停了。】

对于现代人来说,可能觉得这样从小游遍三山五岳是见多识广,还让人羡慕,但是你细想想,就算是现代,孩子跟着父母经商,到处漂泊不定的生活,连个固定生活上学的地方也没有,算好吗?

更何况是古时候,大家闺秀讲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你天天到处乱跑,抛头露面,像贾母这样的贵妇老人,怎么看的上?所以贾母才下了断言,野丫头。

说到底,薛宝琴她爹只不过是一个到处倒买倒卖的行脚商人,贾母根本不可能想让宝玉跟她定亲,相反,从她一进来贾母就知道她来求嫁的,以贾母的精明更明白梅家的态度。事实上老人家眼毒,一眼就看出薛宝琴是个不安分的,所以才会大加提防。

作者也早已经通过贾母,在行文间暗伏了薛宝琴的前世今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