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和杯曾有分,宝钗落枕知何日。】
还有李商隐的《偶题二首》之一:
“水文簟上琥珀枕,傍有堕钗双翠翘”
元稹渣完自己表妹以后,还渣了一个人,就有名的官妓薛涛。
薛涛本来也是出身于官宦之家,十四岁时,父亲因病早逝,母孀,生活困顿无依,十六岁的薛涛加入乐籍为歌妓。
薛涛后来结识了中书令韦皋,因才高成了韦皋身边的红人,常以清客身份出入幕府,还帮助韦皋做一些案牍工作。
有一天韦皋突发奇想,为薛涛申请作“校书郎”。后虽没有实现,但后来薛涛便被称为“女校书”,自此,校书也成了伎女的一个高雅别称。
元稹出使蜀地的时候,与大自己十一岁的薛涛一见倾心,两个人甜蜜共处三个月后,元稹离任。和薛涛通信一段时间后,元稹就消失了,薛涛却守着元稹给的承诺,从此换上了一袭黯淡的灰色道袍,离开了熙熙攘攘的浣花溪,移居到成都郊外,直到孤独离世。
所以薛宝钗和她丫鬟莺儿名字的由来,就是来自唐传奇,元稹的情史,融合了崔莺莺和薛涛,薛宝钗比宝玉大许多,也许也是来自薛涛的灵感。所以《红楼梦》开篇,作者说取自汉唐传奇,诚不欺我。
书中薛宝钗的花签词:
【只见签上画着一支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镌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任是无情也动人。】
其实罗隐写牡丹的话的诗句是: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和“任是无情也动人”有“也”和“亦”的一字之差。
“任是无情也动人”是出自秦观的词《南乡子·妙手写徽真》,是写伎女崔徽的。
这是秦观见到伎女崔徽的写真小照后,写下的词:
“妙手写徽真,水剪双眸点绛唇。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
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颦?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
崔徽是河中府娼,裴敬中出使蒲州的时候,跟崔徽好了几个月。裴敬中回去后,崔徽因为不能跟从他一起回去而引以为恨,因恨成病。
一个善于画人像的人叫丘夏,崔徽让他给自己画了一张写真,托人寄给裴敬中说:“崔徽马上要不及画中人,而且为郎而死”。后发狂而死。
所以秦观在这首诗中,用东邻女窥宋玉的故事,来比喻崔徽。
东邻女典出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宋玉说自家东邻有美女看上了他,整整三年天天在攀墙偷看他,借机向他表达爱意,至今他还没承许。
所以《红楼梦》书中,薛宝钗的花签词,其实借用的是秦观的词,与描写牡丹花的诗句一字之差,实际牡丹是幌子,真实用意是在用东邻女和崔徽比喻宝钗,一住贾府多年,想结金玉良缘。
书中写蘅芜苑绿窗,后面紧跟着油壁,要知道伎女的车就叫油壁车,古诗中比比皆是。
比如著名歌伎苏小小,常坐“油壁车”出行,《钱塘苏小歌》中写:
“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
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唐代诗人李贺写的关于苏小小的鬼诗《苏小小墓》,也提到苏小小的油壁车:
“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久相待。”
意思苏小小的油壁车,还在她墓边等待。
前文提到冒辟疆的好友吴伟业,也常以“油壁车”写伎女。
例如写陈圆圆的:
“许将戚里箜篌伎,等取将军油壁车”;
写卞玉京的:
“油壁迎来是旧游,尊前不出背花愁”。
还有前文吴融写伎女的《个人十三韵》,同样也出现了油壁车:
“博山凝雾重,油壁隐车轻。”
所以薛宝钗的蘅芜苑中,同时出现勾栏瓦舍,绿窗油壁这些词汇,并且作者还写蘅芜苑【更比前几处清雅不同】,意思已经很明白了。
另外蘅芜苑对联的上联是“吟成豆蔻才犹艳”。
豆蔻的典故出处好巧不巧也和伎女相关。豆蔻在初夏开花,花未开时就显得非常丰满,俗称为「含胎花」,所以成为十三四岁少女的代称,典出杜牧的《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这首诗就是杜牧写给一个歌妓的赠别诗。
宋朝诗人姜夔在《扬州慢·淮左名都》中还提到杜牧的这首诗: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前文提到的吴融的《个人十三韵》也有“豆蔻”:
“芙蓉褥已展,豆蔻水休更。”
偏偏宝玉在薛蟠处的宴席上,就有一个伎女云儿做艳词,也提到豆蔻:
【荳蔻开花三月三,一个虫儿往里钻。】
显然【吟成豆蔻才犹艳】这句上联,直指杜牧的艳诗《赠别》。
蘅芜苑对联的下联是:【睡足荼靡梦亦香】典出:
张久可的元曲《殿前欢·离思》
“离鸾有恨,过雁无书。月笼沙,十年心事付琵琶。相思懒看帏画,人在天涯。
春残豆蔻花,情寄鸳鸯帕,香冷荼蘼架。旧游台榭,晓梦窗纱。”
其中“月笼沙”典出杜牧《泊秦淮》
“十年心事付琵琶”典出白居易 《琵琶行》
“春残豆蔻花”,典出杜牧的《赠别》
这几首诗都是伎女相关的诗,所以这首元曲的女主人公,也多半是女伎出身的。
这首曲是说一个女子,思念远在天涯情人。
其和蘅芜苑的对联一样,同时提到了豆蔻和荼靡,因为豆蔻、荼?花开于初夏,意味着明媚的春光已逝,连香也是“冷”的。
就如同麝月拿到的花签所说,“开到荼靡花事了”,荼靡豆蔻花开,意味着春光已残。
元明清时期的戏剧、小说、时调中,“荼蘼架”是经典的意象,是指代男女幽期密会之所,几乎成了男欢女爱的代名词。所以这首曲子中说香冷荼靡架,指当初约会的场所,现在只余冷清。
那么蘅芜苑的对联:睡足荼靡梦亦香,便是结尾这句“旧游台榭,晓梦窗纱”,意思是做梦梦到昔日一起游玩,结果一睁眼天亮了,原来是在做梦。
显然对联,典出就是这首元曲,既意味着宝钗前世今生都难逃沦落风尘,而且老了以后,会成为弃妇,独守空房。
首句“离鸾有恨,过雁无书。”,说明她被离弃了,离开的人连书信也没有。离鸾指的就是宝钗,所以贾母破陈腐旧套,批的书名叫《凤求鸾》。
所以其实我很同情宝钗的,她所做的一切,又何尝不是出于无奈,黛玉好歹还有贾母罩着,有宝玉爱她,宝钗有什么,在男权为主的社会里,她也只能苦苦挣扎,想博个出人头地,结果还是难逃悲剧的命运。
蘅芜苑的匾额是"蘅芜清芬",“蘅芜”两个字,就是出自李夫人梦中授予汉武帝“蘅芜之香”的典故。她的花签词暗示她“倾国倾城”,也是出自李夫人的典故。所以她的前世之一就是李夫人。
清芬典出自宋代韩琦《夜合》:
“所爱夜合花,清芬踰众芳。”
夜合这个“合欢名”,再一次印证了作者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