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金氏钗黛—解红楼金书 > 第46章 老太妃是影射康熙

第46章 老太妃是影射康熙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所以不存在袭人将来嫁蒋玉菡入贱籍的事,因为雍正一继承皇位就废除了贱籍制度。这位老太妃影射的就是康熙帝。

因为作者不可能照搬写顺治康熙雍正时期,朝廷里发生的事情,所以他进行了适当的改编,只是在行文间影射了一些历史事件。

对于曹家来说,康熙的死对他家影响很大,因为曹寅的母亲孙氏,是康熙的乳母,康熙得天花时,也是在孙氏的悉心照顾下才得以死里逃生,所以康熙跟孙氏感情特殊。

他和曹寅是一块长大的法小,比跟韦小宝那种都亲,所以他对曹家特别眷顾。

康熙下江南时,就如同红楼梦中说的江南的甄家一样,曹家当年接驾四次,也因为接驾,花钱如流水,亏空严重,当然也替康熙办了不少事,这个以后说曹家和冒家关系时再讲。曹寅因此被参奏了好多次,都被康熙压下来了。

等到雍正继承皇位,曹家就没有这么好命了,靠山不在了,雍正六年就被抄家了。

所以小说里,贾府从这位老太妃一薨,就开始出现了败像,抄捡大观园就是败家前兆,紧接着甄家就被抄家了。江南甄家就是影射的曹家,贾府是曹家之影,写了一部分冒家的事。

所以说,吴伟业和冒辟疆怎么可能是作者,他俩比康熙还走的早,怎么可能预知后事。

老太妃薨了以后,贾母等人每日都到朝中祭拜,祭拜回来,就赁了一个家庙歇息,跟北静王住在一起。

【一日正是朝中大祭,可巧这下处乃是一个大官的家庙,乃比丘尼焚修,房舍极多极净。

东西二院,荣府便赁了东院,北静王府便赁了西院。太妃少妃每日宴息,见贾母等在东院,彼此同出同入,都有照应。】

这里提到的太妃少妃,显然是北静王府的王妃,这个太妃是北静王的母亲,少妃,就是北静王的王妃。可见此时北静王已经娶亲了。

待到第七十一回,贾母八旬之庆时,也提到了北静王妃前来贺寿。八旬之庆,是七十大寿的意思。

【乃贾母八旬之庆荣府中,南安王太妃、北静王妃并几位世交公侯诰命。贾母等俱是按品大妆迎接。】

南安王府还是太妃,秦可卿葬礼时南安郡王之孙也来参加了葬礼,但是他已经不袭王爵了,因为前文提过,四王中,唯有北静王的子孙还袭王爵。不知道为什么南安郡王的王妃和儿子儿媳没有出现,因此探春嫁的不可能是南安郡王。

【原来这四王,当日惟北静王功高,及今子孙犹袭王爵。】

所以我觉得黛玉不可能嫁给北静王,她不会去做侧妃的,北静王不能得到黛玉怀恨在心,可能黛玉最后远嫁,他也功不可没。

北静王想得到黛玉,大约也是从宝玉而起,书中在手中把玩过那块通灵宝玉的人,一个是宝钗,一个就是北静王,都是觊觎帝王之棋的人。

北静王:【因问:“衔的那宝贝在哪里?”

宝玉见问,连忙从衣内取了递与过去。

水溶细细的看了,又念了那上头的字,因问:“果灵验否?”

贾政忙道:“虽如此说,只是未曾试过。”

水溶一面极口称奇道异,一面理好彩绦,亲自与宝玉带上】

宝钗:【宝钗因笑说道:“成日家说你的这玉,究竟未曾细细的赏鉴,我今儿倒要瞧瞧。”

说着便挪近前来。宝玉亦凑了上去,从项上摘了下来,递在宝钗手内。】

再看黛玉,袭人主动要拿给黛玉看,黛玉忙制止:

【黛玉道:“姐姐们说的,我记着就是了。究竟那玉不知是怎么个来历,上面还有字迹?”

袭人道:“连一家子也不知来历,听得说,落草时从他口里掏出来的,上头有现成的穿眼。等我拿来你看便知。”

黛玉忙止道:“罢了!此刻夜深,明日再看不迟。”大家又叙了一回,方才安歇。】

还记得元春省亲时,点的四出戏,第一出戏就是《一捧雪》,说的就是莫怀古因家传宝贝玉杯遭致权臣迫害的故事。

所以这个《一捧雪》的暗喻应该就落到了北静王这里。北静王因为觊觎通灵宝玉,最终导致宝玉遭难,所以黛玉有绿珠之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