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金氏钗黛—解红楼金书 > 第50章 黛玉和探春远嫁

第50章 黛玉和探春远嫁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黛玉【一面伸手取了一根,只见上面画着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旧诗,道是:

莫怨东风当自嗟。】

这一签正是呼应探春的花签,同时“莫怨东风当自嗟”这句诗句出自宋代欧阳修《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正好又是写王昭君远嫁塞外和亲的,再一次暗示了黛玉会远嫁做王妃的命运。

探春抽到杏花花签后,众人道:

【“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

与被喜字风筝卷走的凤凰风筝呼应。

最后一个桃花花签时,【黛玉因向探春笑道:“命中该着招贵婿的,你是杏花,快喝了,我们好喝。”

探春笑道:“这是个什么话,大嫂子顺手给他一下子。”

李纨笑道:“人家不得贵婿反挨打,我也不忍的。】

大家会发现黛玉总是和探春联系在一起的,李纨说黛玉不得贵婿反挨打,正是说明她最后没有做成王妃。

其三:潇湘馆与秋爽斋里的寓意:

黛玉潇湘馆的匾额是“有凤来仪”,再一次点明她是凤凰。潇湘馆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寓意:和(兼着)芭蕉离(梨)去。

而探春的秋爽斋有梧桐,凤栖梧桐,对应潇湘馆的有凤来仪。

探春房里【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对应黛玉后院的大株梨花。

起诗社众人给自己起别号时,【探春笑道:“我就是‘秋爽居士’罢。”

宝玉道:“居士、主人到底不恰,且又瘰赘。这里梧桐、芭蕉尽有,或指梧桐、芭蕉起个倒好。”

探春笑道:“有了,我最喜芭蕉,就称‘蕉下客’罢。”】

探春的秋爽斋恰好有芭蕉,她又叫自己蕉下客。

这时候众人都道别致有趣,黛玉却笑道:【“你们快牵了她去,炖了脯来吃酒。”众人不解。

黛玉笑道:“你们不知,古人曾云‘蕉叶覆鹿’。她自称‘蕉下客’,可不是一只鹿了?快做了鹿脯来。”】

“蕉叶覆鹿”的故事讲的是春秋时,郑国樵夫打死一只鹿,怕被别人看见,就把它藏在坑中,盖上蕉叶,后来他去取鹿时,忘了所藏的地方,于是就以为是一场梦。

他念叨这件事的时候,被路人听到,于是这个路人就依他所言,把鹿取走了。

回家后,樵夫真的做了个梦,梦到藏鹿的地方,还梦到有人把鹿取走了。并且按所梦线索,找到了那个取鹿人。

两个人为争鹿吵了起了,于是去告状,最后两个人被判平分了那只鹿。

后人以此典故比喻得失荣辱如梦幻。

探春的“蕉下客”,寓意其即为“蕉下鹿”,黛玉此语暗喻探春最后虽做了王妃,但荣华富贵不过是一场梦,最后难逃被分食的命运。

红楼梦第四十九回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雪就是贾府“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时候。

吃鹿前,【头一样菜便是牛乳蒸羊羔。贾母便说:“这是我们有年纪的人的药,没见天日的东西,你们小孩子们吃不得。今儿另外有新鲜鹿肉,你们等着吃。”】

贾母这里明确说了,牛乳蒸羊羔是有年纪的人的药,因为抄家时她入土了,所以用“没见天日的东西”为药,那么鹿肉就是你们小孩子们的药。

因为到贾府败落时,这些人都要靠探春得到保全。宝琴本来不吃,嫌脏,后来也吃了,凤姐开始说要发例银没来,后来也来了,唯有黛玉没吃,因为黛玉并没有获益。

【宝钗道:“你尝尝去,好吃的。你林姐姐弱,吃了不消化,不然他也爱吃。”】

黛玉说了蕉叶覆鹿的话,必然由探春来回应,因为在这件事上,她俩是一体的。

【探春因笑道:“你别忙使巧话来骂人,我已替你想了个极当的美号了。”

又向众人道:“当日娥皇、女英洒泪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她住的是潇湘馆,她又爱哭,将来她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她作‘潇湘妃子’就完了。”

大家听说,都拍手叫妙。林黛玉低了头,方不言语。】

探春给黛玉起名潇湘妃子,其实潇湘妃子是两个人,就是她跟黛玉,黛玉是娥皇,她就是女英。

通常很多人只注意到在探春的房中摆着佛手:【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

其实黛玉房里也常摆着佛手:

雪雁曾对宝玉说:【若说点香呢,我们姑娘素日屋内除摆新鲜花儿、木瓜、佛手之类,又不大喜熏香﹔就是点香,亦当点在常坐卧之处。】

佛手亦花亦果,是香中君子,《浮生六记》中说:“佛手乃香中君子,只在有意无意间。”

香君正是李香君的名字,佛手有清新的柑橘香,经久不散,正应了黛玉的一个香字。

佛手柑,在成熟的时候会开裂,分裂如掌,恰如佛祖之手,仿佛可以指点迷津。堪称“果中之仙品,世上之奇卉”,用以清供把玩。

果中仙品,正应了“瑶池仙品”的一个仙字。

佛手谐音福寿,因此佛手和石榴、仙桃一起常出现在传统绘画纹饰中,寓意“多福、多子、多寿”,有吉祥的寓意。

正应了和碧桃花一样的福寿。

明清时,宫中盛行在房中摆设香橼、佛手作为熏香。

清宫《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中记载,雍正九年六月初七日曾谕海望:

“尔等照朕指示做一花篮,做紫檀边嵌雕象牙,中心花要透地,将花篮内提梁分为四瓣,做帽架。花篮内安铜烧珐琅胆,取出当器用,上安珐琅盖,盖上嵌眼插鲜花,又像盘子,盛得佛手、香橼,薰冠用。”

元春的判词就是一张弓上挂着香橼:

【只见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也有一首歌词云: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佛手是香橼的变种,但是佛手比香橼更香,而味道不似香橼那样酸涩难吃。

明代的刘基在他的《郁离子》中,写了一篇香橼的故事。

梁王喜欢吃水果。于是派使者去吴国找寻没吃过的水果,吴人先给他桔子,又给他柑橘,他觉得更好吃,于是认为吴地肯定有更好吃的水果,于是派使者去找。

使者就找到了香橼,被它的外表惊艳,惊叹:“美哉!煌煌乎柑不如矣”。

于是拿回去献给梁王,梁王刚咬一口,就现出了表情包:

“未毕一瓣,王舌缩而不能咽,齿柔而不能咀,夼鼻顣额以让使者。”

香橼喻外表光鲜,实则内心苦涩。亦无佛手的诸多吉祥寓意。

所以书中称元春为贾妃,谐音假妃。要弄懂元春的判词,必须先明白她影射的是入宫以后的董小宛。

一张弓上挂着香橼,并非指其像杨玉环似的死于兵乱,或者被弓绞死之类,而是是影射董小宛当初被一武官抢走的事情,所以挂在弓上。

从元春的判词可以看出,她死后贾府才败落的。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拋。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这句很明显意思是荣宠正盛,没想到就死了。正应和了董小宛在宫中的情形,万千宠爱于一身时,没想到就死了。

然后死后托梦,让爹娘退步抽身早,明显贾府还没败落,才会告诉他们退步抽身早。

所以元春并非死于什么两股势力争斗,而是像董小宛一样,是个假妃,身份什么都是假的,所以在宫里步步小心,还是被针对,最后病死了,或者是被人害死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