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蟠【又恐薛姨妈被人挤倒,又恐薛宝钗被人瞧见,又恐香菱被人臊皮──知道贾珍等是在女人身上做功夫的,因此忙的不堪。忽一眼瞥见了林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在那里。】
书里不会平白忽然来这么一段,其实此处伏笔将来黛玉被人觊觎时,薛蟠会从中维护她,“怕薛宝钗被人瞧见,又恐香菱被人臊皮”就是伏笔,影射此事,“忽一眼瞥见黛玉”,指此影射会落到黛玉身上。
薛蟠配好的药,在这件事里救了黛玉,但是因为珍珠非古坟里的,寓意珍珠即袭人会被人抢走。
因为蒋玉菡是北静王的人,抢袭人给他,和北静王抢黛玉是同时进行的,也就是说北静王想抢黛玉,顺便把袭人赐给了蒋玉菡。但是黛玉像李香君血溅桃花扇一样,誓死不从,袭人却“桃红又是一年春”,跟了蒋玉菡。
这也是为什么要让袭人抽到桃花花签的原因。在北静王这件事上,她和黛玉是一体的,黛玉是绿珠,十斛珠,她是珍珠,钗上之珠,所以她俩同一天生日。
这就好比在远嫁做王妃这件事上,探春和黛玉是一体的,所以探春和黛玉有许多相同的伏笔。
潇湘妃子,娥皇为妻,女英为妾,探春因为是庶出,陪同黛玉出嫁,只能做侧室,但是黛玉亡故,她就顺理成章扶正做了王妃。所以说是“一枝红杏倚云栽。”
北静王没抢到黛玉,于是奏请皇上让她和探春去远嫁和亲。皇命不可违,黛玉为了贾府,只能屈从。
其四:呆子和西洋船:
在书中第五十七回紫娟试探宝玉说黛玉要回扬州,宝玉痴病发作:
【一时宝玉又一眼看见了十锦格子上陈设的一只金西洋自行船,便指着乱叫说:“那不是接她们来的船来了?湾在那里呢!”
贾母忙命拿下来。袭人忙拿下来,宝玉伸手要,袭人递过去,宝玉便掖在被中,笑道:“这可去不成了!”】
这一段亦暗伏日后黛玉会和探春一起坐船远嫁。
在这一节描述中,袭人和贾母都称宝玉为“呆子”。
袭人:【“不知紫鹃姑奶奶说了些什么话,那个呆子眼也直了,手脚也冷了,话也不说了……”】
贾母对紫鹃说:【“你又知道他有个呆根子,平白的哄他作什么?”】
影射前文失去扇子的石呆子,顽石加呆子,就是石呆子。
失扇谐音失散,石呆子失去的扇子“湘妃、玉竹、麋鹿、棕竹”,明指是潇湘妃子:竹为黛玉,鹿为探春。
其实可能是受续书的误导,给人一种黛玉一直担心和宝玉的亲事,病很重,仿佛不嫁宝玉就没人娶了一样。
其实原著宝玉对黛玉患得患失的心不比黛玉少。黛玉只是体弱多病,过去的大家闺秀因为活动少,很多都体弱,所以很多早夭的,在过去很寻常,像康熙的皇后赫舍里二十岁就去世了。以黛玉的出身和品貌才情,配宝玉绰绰有余。
前八十回黛玉都只是身体娇弱一些,到了续书,没什么事,忽然一下子就吐血翻白眼,病入膏肓了,所以我说续书的作者就是个黛黑。
想想紫娟不过几句顽话,宝玉就病成那样,若是日后林妹妹真的走了,宝玉该多伤心啊!只是想一想都替宝玉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