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金氏钗黛—解红楼金书 > 第104章 解构神雕

第104章 解构神雕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小龙女听到巨石下落之声,忍不住泪流满面,回过头来。杨过待巨石落到离地约有二尺之时,突然一招“玉女投梭”,身子如箭一般从这二尺空隙中窜了进去。】

杨过已经被玉女心经内功摄魂,甘心做一个护具。

但是自从学会了王重阳的移魂大法,杨过出了古墓就想下山,后被小龙女以各种理由挽留,二人在终南山又住了近两年。期间各居一屋,无事发生,后来小龙女气跑了,杨过就下山去玩,找郭芙去了。

所以自从杨过学会王重阳的移魂大法,二人之间的力量已经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小龙女已经不能像之前那样完全的掌控杨过。而且离开古墓这个封闭的环境,小龙女还不得不面对外界力量对杨过的影响,所以她在离开古墓去找杨过时,不得不做出了决定,改变之前强硬作风。

【她自听了李莫愁挑拨之言,明知杨过已经变心,当时一悲而去,过得几天,便想:“他变心就由他变心,我总之是离不开他!”】

【他变心就由他变心】,也就是不管杨过心意如何,【总之是离不开他!】,核心仍然是强制对方满足自己的要求。方法虽然变了,但是其做人本质是没有变的。

所以重新出现在读者面前的小龙女,忽然变了一幅模样,成了变色龙。

【小龙女道:“过儿我一路来寻你,头发乱不乱也不理了,反正没人瞧我。我只爱你瞧我,你不在我身边瞧我,我就不开心。我找你不到,我就哭,哭得好伤心。你不好,也不来劝,不来安慰我。”说着上身微微扭动,似是撒娇。】

【小龙女问道:“你不见我后,一天想我几次?”】

【小龙女微笑道:“那么你想我不想?”】

【小龙女道:“两百次不够,我要三百次。”】……

在小龙女不断的诱导下,本来就天性热情的杨过,也重逢的喜悦下,也心热如火的回应,什么鼻子吃面都出来了,一看就是熊孩子的话,所以虽然看起来他俩在说情话,其实杨过在小龙女面前,自我定位依然是个孩子。

【杨过固然天不怕、地不怕,而小龙女于世俗礼法半点不知,只道我欲爱则爱,我欲喜则喜,又与旁人何干?因此上一个不理,一个不懂,二人竟在千人围观之间、恶斗剧战之场,执手而语,情致缠绵。】

写的这么邪乎,“天不怕地不怕,欲爱则爱,欲喜则喜”,那小龙女喜欢他叫媳妇儿,为什么只要求杨过没人的时候叫媳妇儿,当着人面叫声媳妇儿都不敢?就这杨过也没满足她的要求,还谈个锤子恋爱。

金庸关于杨龙的感情旁白,调子都起的很高,可是一追究细节,则会发现缺乏行动支持,显得很空洞虚假,而关于杨过对郭芙的情愫,都是藏着掖着写,明明事实如此,偏要口是心非。

说到底不过一句话总结,张张扬扬做君子,偷偷摸摸做舔狗。

“谁对我好,我就对谁好”,是金书男主做人的信条,可是爱情最不讲道理,一遇到爱情问题,他的行动就出卖了他的心。

事实上,从小龙女一进来,杨过抱着她大喊的那声“姑姑”,就在众人面前给两个人的关系定调了,他俩再亲热,也是姑侄之间亲密。聪明如黄蓉,就算看他俩不对劲,观察良久,也只是疑虑而已。所以杨过那两声“姑姑”一定要大声喊。

这里我们探讨一些题外话,就是为什么杨过想跟郭芙结亲,却又可以和小龙女情话绵绵。

在爱情方面,男生和女生的心理是不同的,总的来说,大多数女生在爱情上更专一纯粹,如果真的爱上一个人,就很难接受再与另外一个人有亲密的举动。如果变心了,那么就不会再对前任感兴趣。

而男生则不同,他们会很难坚决拒绝一个美女对自己投怀送抱,即使他们有心爱的人,也会与别人暧昧。但是相比较而言,他们想娶的人只有一个。

女生会很清楚自己想爱谁,而男生会更清楚他想娶谁。

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是以男权思想为主导所建立的社会体系,三妻四妾的婚恋制度正是基于男人的这种特性所建立的,一个男人可以和多个女子结合,可是他要娶的正妻只有一个。我这里指甘心情愿想娶的,并不包括某些强扭的瓜。

金庸在写《神雕侠侣》时,香港的法律还允许一夫多妻。作为一个从旧时代大家族走出来的文人,你很难要求金庸不受旧思想和制度的影响,更何况他写的是古代的事情,当然要将故事和人物放到那个背景去写。

就好比你不能要求贾宝玉不想收袭人,不调戏丫鬟,因为那些对于封建大家族的公子来说,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连林黛玉也戏称袭人一句嫂子。

古人观念里,对爱情的忠贞,和我们现代人是不一样的。所以张无忌可以既明媒正娶周芷若,同时又和赵敏谈情说爱,答应接纳赵敏,等娶了周芷若,再说的上赵敏的事情。

有的读者一定要用现代人的观念,一夫一妻的制度,去解读张无忌的感情,那永远也得不到正解。

更何况杨过的定位原本就是个浪子,他天生带着杨康的“过”来到人世,所以郭靖给他起名杨过。

古文有一句话说“人之初,性本善。”,现在看来这句话值得商榷,事实上关于人性本恶和性本善一直存在着争论。

我属于比较晚熟的那类人,小时候特别天真,那时候一直都真心以为这个世界上善良的人是占据大多数的,正义会永远占据上风,现在看来这个看法也只能属于幼稚的年龄。

现实中,善恶是人性的一体两面,人生来就是自私的,相比于自私,无私却更需要教化。你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上,就是有天生就恶念大于善念的人。善良并不是总是占据大多数的,因此有时候打着集体的旗号,恶便可以冠以正义之名。

而历史上,正义和邪恶也是轮流上演,才造就了人类跌宕起伏,用血泪迂回推进的历史。

《神雕侠侣》就是杨过过而改之的人生,天生的义气也不能改变他一开始就是一个浪子,后来虽然在郭靖黄蓉的感召下,做了对民族有益的侠士,但是骨子里始终带着三分邪气。他结局想死,还要拉着耶律齐一起。金庸是不吝写杨过隐藏在内心中的恶意的,只不过他为了照顾读者的感受,不明着写而已。

或言之,这世界上就没有纯粹的好人,每个人都有缺点,有私心,只不过好坏的界定是看他做人的底线在哪里。

金书越到后期,主角越接近真实的人性,金庸并不是在写一个好人,而是在写一个具有多面性的人,到了韦小宝,对于主角的缺点更加不做掩饰了。

金庸这些高大上的旁白,只不过是为了满足那些代入主角的读者的心理,给主角一个光环。也符合人性中,无论做好事坏事,总须要先给自己找一个高大上的借口。

金庸曾说过“好的小说一定要俗,两者并不冲突,一方面也是看红楼梦这些,好的小说可以写人性,可以描写很深刻。”

就像《红楼梦》,旁白写宝钗敦厚安分,黛玉尖酸,宝玉草包不肖,王夫人仁慈,天真烂漫,袭人贤惠,这些又涉及什么文字狱不可以明写的?作者只不过是以旁白故意从众,按世俗眼光在写,然后再实写人物矛盾相反的行为细节,对世俗进行反讽而已。

就像杨龙,前一句旁白“我欲爱则爱,欲喜则喜”,后面紧接着小龙女的一句“没人的时候叫我媳妇儿,我喜欢听”,前后光速打脸。

杨过可以连陆无双等人都可以撩,怎么可能做到坚决拒绝貌若天仙,和自己脱衣练功,又对自己紧追不舍的小龙女呢?肯定不可能无动于衷。

所以抛开所有假象,现在的杨过真正的本心就是想明媒正娶郭芙,一方面出于恩义和感情羁绊,又和小龙女纠缠不清,稳住小龙女。

就像后来他不顾襄阳城众多百姓生死,跟蒙古人合作,想报父仇一样,前期的杨过就是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

而且作者本人在书中其实已经否定了杨龙在反世俗,在杨过大喊着为什么徒弟不能娶师父后,金庸的旁白:

【若他师徒俩一句话也不说,在什么世外桃源,或穷乡荒岛之中结成夫妇,始终不为人知,确是与人无损。只要他们不吐露是师徒关系,这对郎才女貌的璧人结为夫妇,确然碍不了任何人的事,害不了谁。

但这般公然无忌的胡作非为,却有乖世道人心,不但成为武林中败类,抑且成为俗世中的奸恶之徒。】

一段话已经坐实了杨过其实就是为了赌气,为反叛而反叛的逆反心理。因为杨龙是一对孤儿,书中的人从来没有认真反对过他们,包括郭靖黄蓉。

金庸还在这章后面加了一段关于婚恋伦常的后记,从古代讲到现代,从国内讲到国外,引经据典,可是不管他知识如何渊博,其实看到最后你会发现他始终也不能论证师生恋合理合法。

他笔下的杨龙恋就是一段不伦恋,不仅书中的内容,从官方的封面邮票等的画风也能佐证作者的真实用意。

金庸的知己之交陈默曾有一段这样评价金庸的话,说他是和杨过一样带着面具的人:

“杨过成了神雕大侠之后,他给自己制作了一面面具,不愿意以真面目见人。

而金庸先生在他自己内心世界之外,其实也有一个无形的面具,至少在我认识金庸先生的时候,他讲话永远是大方得体,回答得永远是标准答案,永远是跟场合非常相符,离他自己内心世界真实感受往往有一段不短的距离。

大家要想了解金庸先生,千万不能把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候的那些话,当作金庸先生百分之百他自己心声的表达。……”

其实金庸的书跟他的采访一样,同样是始终带着面具,不肯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我想可能因为要迎合外界,但又始终执着于内心,所以有时需要把真实用意隐藏起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