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过听她口气,似乎她叫自己睡这冷床确也不是恶意,于是柔声央求道:“好姑姑,这张冷床有什么好处,你跟我说好不好?”】
小龙女在让他感到性命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同时,施以恩惠,让他对自己产生依赖感,使其成为自己的附属物。就像寄生一样,产生宿主死了,他也会随之死亡的感觉,把自己性命与宿主捆绑在一起,也就是所谓的同生共死。
3.除了绑匪的单一看法之外,人质必须与所有其他观点隔离(通常得不到外界的讯息)。
隔绝在古墓里,杨过几年间只能接收小龙女灌输给他的观念,正好符合这一条件。
几年间小龙女一直在把古墓派的歪理邪说灌输给杨过,跟郭靖和黄蓉影响杨过的侠义正道不一样,小龙女教给他的都是背道而驰的理论。
比如在练亭亭如盖时,杨过以善良的天性自觉这个武功不好:
【杨过摇头道:“姑姑,这一招的确巧妙之极,敌人万想不到,只不过……只不过好象太阴毒了一些。”
小龙女道:“什么阴毒?我二人既已摔倒,那牛鼻子就该罢手,他为什么又赶上前来,出手再来伤你?他如不上前追击,这一剑就刺他不到。因此这一剑只刺坏人,不伤好人。”
杨过点头道:“对极,祖师婆婆要对付的原是坏人。”】
比如二人在谈到侠义道时:
【杨过道:“江湖上总有不少坏人,咱两个联手对敌,来打坏人好了。”
小龙女道:“坏人随他自管自坏去,不跟咱们相干。咱两个在这古墓之中,自在逍遥,坏人也害咱们不到。”
杨过听师父这么说,似乎今后一生要在古墓中长住,不觉气闷之极,待要反驳几句,又想到小龙女说“咱两个在这古墓之中,自在逍遥”,心道:“姑姑肯让我在这古墓中陪伴她一生一世,永不分离,她说‘自在逍遥’,好似也不厌烦我陪她一生一世,那可好极了。”】
相比于郭靖黄蓉,小龙女给杨过的影响都是负面消极的。
4.人质必须相信,要脱逃是不可能的。
这四个条件下,人们就会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被桃花岛遣送到全真教,又背叛全真教的杨过,已经无处可去,也只能寄希望于长大以后,或者小龙女死了以后逃离古墓。
【杨过大喜,心想:“有这条规矩就好办,那一天我想出去了,只须不听你话,让你赶了出去便是。”但想这番打算可不能露了口风,否则就不灵了。】
【杨过听她漠不在乎的谈论生死大事,也就再无顾忌,道:“就算你不让我出去,等你死了,我就出去了。”】
以上可以看到,杨过的情况符合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所有条件。
而通常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会经历以下四大历程:
1.恐惧
因为突如其来的胁迫与威吓导致现况改变。
杨过初见小龙女就觉得恐怖。
【杨过抬起头来,与她目光相对,只觉这少女清丽秀雅,莫可逼视,神色间却冰冷淡漠,当真洁若冰雪,却也是冷若冰雪,实不知她是喜是怒,是愁是乐,竟不自禁的感到恐怖。】
2.害怕
在不安的环境中,身心皆受威胁。
杨过在黑暗的古墓看到棺木,说不出的害怕,不得不向令他感到恐怖的小龙女求助,和她同居一室。
【杨过自幼独身浪迹江湖,常在荒郊古庙中过夜,本来胆子甚壮,但这时要他在墓中独睡一室,想起石棺中那些死人,委实说不出的害怕。】
3.同情
和挟持者长期相处体会到对方不得已行为,且并未受到“直接”伤害。
孙婆婆给杨过留下小龙女可怜的印象。
【孙婆婆低声道:“你龙姑姑无依无靠,你……你……也……照料她……一生一世……”说到这里,一口气再也提不上来,突然满口鲜血喷出,只溅得杨过半边脸上与胸口衣襟都是斑斑血点,就此闭目而死。】
小龙女总是在言语上造成自己命苦,和杨过两个人只能互相怜惜的假象。
【小龙女低低的道:“是啊,世上除了你我两人自己,原也没旁人怜惜。”】
4.帮助
给予挟持者无形帮助如配合,不逃脱,安抚等;或有形帮助如协助逃脱,向法官说情,一起逃亡等。
帮助小龙女从古墓逃脱,安抚小龙女的行为,杨过都有过。
所以进了古墓的杨过,在感受到生命威胁的情况下,而产生恐怖的情绪,从而不仅对小龙女略施小惠的目的性从不怀疑,并且从不敢抗拒责罚,到从责罚中感觉受恩和快乐来,甚至觉得挨打是为他好。
这种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在受虐中体会到是“为他好”的不正常心理一直延续下去,以至于后来小龙女嫁给公孙止,抛弃快死的杨过,都给杨过一种是“为他好”的心理暗示,同时读者也被这样误导,可以说读者也随着杨过体会到这种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并予以认同。
【小龙女拿起扫帚,在他屁股上用力击了下去。杨过知道求饶也是枉然,于是咬紧牙关强忍。】
对比在全真教,赵志敬作为师父打杨过一耳光,就被他咬断指头。在古墓被打的杨过,却丝毫不敢反抗,咬牙忍耐,到后面甚至开始感恩小龙女打轻了,并主动替打他的小龙女陈述是为他好。
【起初五下甚是疼痛,但到第六下时小龙女落手已轻了些,到最后两下时只怕他挨受不起,打得更轻。十下打过,提起他往床上一掷,喝道:“你再下来,我还要再打。”】
【杨过道:“你虽打我,心里却怜惜我。越打越轻,怕我疼了。”】
【杨过听她的语气温和,嬉皮笑脸的道:“你打得再重,我也欢喜。”
小龙女啐道:“哼,你一日不挨打,只怕睡不着觉。”
杨过道:“那要瞧是谁打我。要是爱我的人打我,我一点也不恼,只怕还高兴呢。她打我,是为我好。】
小龙女的一句【“哼,你一日不挨打,只怕睡不着觉。”】,等于直接说你是个贱皮子,可以说十分具有侮辱性,但是杨过欣然接受。
进古墓的第二天,杨过就主动洗碗筷,当起了仆从的角色。
【第二天两人吃了早饭,杨过将碗筷拿到厨下,洗涤干净,回到大厅中来。】
一向叛逆跳脱,不服管教的杨过,自从进古墓,【对师父十分敬重,两年之间,竟无一事违逆师意。小龙女刚想到要做什么,他不等师父开口,早就抢先办好。杨过又常抢着做饭烧水,尽量不让师父劳碌。】
对于一个顽皮的孩子,是如何能做到两年间无一事违逆师意,并且尽心尽力服侍人的?
同样落入李莫愁手里的陆无双,也殷勤伺候李莫愁,也是因为性命被李莫愁掌握的恐惧,但是与杨过不同的是,她是假意如此,实际将仇恨埋在心里。
【陆无双聪明精乖,情知落在这女魔头手中,生死系于一线,这魔头来去如风,要逃是万万逃不走的,于是一起始便曲意迎合,处处讨好,竟奉承得那杀人不眨眼的赤练仙子加害之意日渐淡了。】
【她将父母之仇暗藏心中,丝毫不露。李莫愁问起她父母,她总假装想不起来。当李莫愁与洪凌波练武之时,她就在旁递剑传巾、斟茶送果的侍候,十分殷勤。】
在全真教的杨过,也曾经是这样正常的假装恭顺。
【但赵志敬如此相欺,心中怀恨愈来愈烈,只是不肯吃眼前亏,脸上可越加恭顺。】
因为他们当时的处境,还没有完全构成形成斯德哥摩综合症的条件,心理还是健康的,但是到了古墓的杨过却不同。
在古墓呆了两年后,杨过的心理扭曲更加严重,开始主动求打,求杀死,也不愿意离开。
【忽然心下恐惧,悲从中来,扑身草地,哭道:“姑姑,我将来大了,你也别赶我走。我不乖,你打我好了,你杀我好了,我死也不离开你!”】
后来更是有了做猫做狗,天天被鞭打的臆想。
【杨过道:“姑姑,我喜欢见到你,陪在你身边,你待我好不好,那不相干。就算你天天打我骂我,用剑每天斩我一个伤疤,我还是真的喜欢你。老天爷就算要我做狗做猫,你天天鞭我踢我,我也定要跟在你身边。】
新修版金庸加了这段,把杨过写成有受虐倾向,有些人说他老糊涂了,但是新修版其实是他仔细斟酌后修订的,作为一个作家怎么会不珍视自己作品呢?显然他是有用意的。
按照斯德哥摩综合症的观点,人是可以被驯化的。
桃花岛上的那些哑仆,都是穷凶极恶的人,被黄药师抓上桃花岛后,刺聋,割去舌头,隔绝外界的一切信息,生死都掌握在黄药师手里,便被驯化成听话的奴仆。
世界上关于斯德哥摩综合症的发现,始于1973年8月23日的瑞典斯德哥摩市银行抢劫案,可是金庸写神雕侠侣早在1959-1961年,比世界首次发现这个症状早了十几年。可见金庸对人性的洞察,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把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叫做古墓综合症。
小龙女对杨过的第三重控制,就是玉女心经心通术,通过同修玉女心经,使得纯粹将她当做师父看待的杨过,产生欲念的幻觉,让他们之间的关系从师徒向情侣发生转变。
显然起初分析《神雕侠侣》时,我没有仔细重读原著,凭着自己的固有印象,将杨龙恋解读成恋母情结,是不对的。
通过这段时间的阅读,我发现杨过对小龙女的心理并不是依恋,相反当他离开古墓,他的行为和心理就开始分裂,他的行为往往和他的心理活动截然相反,他一直在想逃离小龙女,在与小龙女重逢时,喜悦与痛苦会同时出现,说不清哪种情绪更多一些。
比如在大胜关,他想的是回古墓找小龙女,而行为却是走向相反的方向,遇到黄蓉郭芙,显然金庸的用意不是想写杨过是一个路痴。
童年的阴影需要一生去治愈,杨过用整个前半生去摆脱小龙女留下的阴影,其中离不开郭靖的感召,以及黄蓉的助力。
黄蓉数次帮助他远离小龙女,最后要不是黄蓉编的故事,杨过十六年前就不得不跳崖殉情,和小龙女同囚崖底,又重新回到被拘禁的生活了,更不会有十六年行侠仗义,最后石击蒙哥的神雕大侠了。
所以每每杨过都会以自己的方式向黄蓉求助,他的本能一直在帮他寻求解放。
因为关于进化心理学的解释,心理分析学的看法,新生婴儿会与最靠近的有力成人形成一种情绪依附,以最大化周边成人让他至少能生存(或成为理想父母)的可能,斯德哥摩综合症由此发展而来,所以杨过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与恋母情结有类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