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金氏钗黛—解红楼金书 > 第114章 神雕真相

第114章 神雕真相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些剑招是杨过当初在程英的茅舍养伤时,有感于枕边的四言诗集中的诗句想出来的,杨过所说的诗句出自魏晋·嵇康的《赠秀才入军》:

“良马既闲,丽服有晖。

左揽繁弱,右接忘归。

风驰电逝,蹑景追飞。

凌厉中原,顾盼生姿。”

讲的是一名战士,骑着千里良驹,华丽的服装如朝晖,一路急驰,既迅急,又闲逸,奔驰于中原,左顾右盼间,姿态美妙的画面。

再看杨过出古墓遇到颜若朝华的郭芙时所看到的情景:

【马上骑着个红衣少女,连人带马,宛如一块大火炭般扑将过来,只她一张雪白的脸庞才不是红色。

杨过见了双雕红马,早料到马上少女必是郭靖、黄蓉的女儿郭芙。只见她一勒马缰,红马倏地立住。这马在急奔之中说定便定,既不人立,复不嘶鸣,神定气闲。】

“凌厉中原”,当时所在的豫南正是中原腹地,郭靖一家后来守卫的襄阳正是中原的南大门。

而小龙女向往养鸡养鸭的岭南,过去属于人迹罕至的蛮荒地带,是发配罪犯,贬谪官员之地,瘴气弥漫的死地。

韩愈被贬到岭南时,有诗云:“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岭南包括广东、广西和海南,黄蓉谎称小龙女去的南海与岭南是同一区域。

十六年间杨过一直在中原地区行侠仗义,从来没有涉足小龙女向往和谎称去的岭南地带。

“左顾右盼,姿态美妙”:看双雕,暼了耶律齐等人一眼,视线又扫过杨过。

【她一阵急驰之后,额头微微见汗,双颊被红衣一映,更增娇艳。她向双雕看了片刻,又向耶律齐等人瞥了一眼,眼光扫到杨过脸上时,见他身穿蒙古装束,戴了面具后又容貌怪异,不由得双蛾微蹙,神色间颇为鄙夷。】

在小说中,金庸特将原诗“良马既闲”改为“良马既闻”,意即马还未到,先听到马蹄声,再看郭芙来时的情景:

【正要猱身抢上,忽听东南方马蹄声响,一乘马急驰而至。

那马脚步迅捷无比,甫闻蹄声,便已奔到跟前,身长腿高,遍体红毛,神骏非凡。李莫愁和耶律齐都是一惊:“这马怎地如此快法?”】

这诗句居然精准的还原了杨过遇郭芙时,刻骨铭心的一幕。

郭芙闺房前种着一棵木笔花树,木笔花就是木兰花,杨过想去找郭芙报断臂之仇时,就隐身在这棵木笔花树上偷看郭芙。

显然作者在隐喻一直在襄阳守城,帮父母带兵打仗的郭芙就是杨过眼里的花木兰,书中多次描写郭芙带兵打仗,她也的确是一名抗击蒙古,守卫襄阳的女战士。

郭靖着重教给郭芙的越女剑法,是当年越国军队中的剑法,越国士卒凭借越女剑法战胜了吴国军队,之后传入了民间。

所以郭靖为了镇守襄阳,也是教女儿行军打仗的武功,而不是为了行走江湖而用的武功,他是把郭芙当一个女战士培养,而不是女侠客,与之后郭襄注重机巧的杂学武功截然不同。

诗集中的诗那么多,偏偏杨过就中意这一首《赠秀才入军》,并以诗句为灵感,第一次独创出剑招,诗意完美还原了与郭芙成年初遇时,郭芙策马而来的情景。不禁令人联想到令狐冲和小师妹共创的冲灵剑法。

郭芙就是杨过创造武功灵感的源泉,当之无愧是他的缪斯女神。

说郭芙成就了杨过的一生并不为过。

所以当你对作品进行解构,将全部内容重新排序,贯穿在一起,才会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个人浅见,文学、艺术、科技乃至世界万物是相通的,我们探索世界寻求真相的道路也是一样的。

就比如绘画史的发展,从写实到抽象,再到毕加索的立体派,为什么梵高和毕加索能成为站在顶端伟大的艺术家,因为他们的创造性,正是突破表象,探索世界真相的思维途径。

梵高突破了表象,画出色彩的实质,毕加索解构了事物,将它们重新排序。

相比较于他们,当代超写实画风的冷军,被称为活相机,他的技法远远超越了梵高和毕加索,但是为什么他无法比肩真正的大师呢?我认为只能算是一个技法高超的匠人,永远成不了真正的艺术家。

这个道理就好比我们探索地球的真相,如果你只是探查它的表面,即使你探查了它的每一寸土地,甚至把每一棵草都记录下来,你也永远不会发现地球是圆的。

只有观察每一种自然现象,将天文地理物理等等诸多现象解构出来,进行重新的分析,才能得出地球是圆的的结论。

化学同理,如果对一杯糖水不进行解构,在你眼里它就永远只是一杯糖水。居里夫人不进行提炼,工业废渣就只能是工业废渣,永远不会发现镭。

所谓创新,就是通过解构,找寻世间万物真相的法则。

所以我一开始命名的题目就是解构神雕,及至后面的神雕真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