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过杀小龙女,有两个障碍,一个就是小龙女是师父,另一个是小龙女是妻子,不管杀师还是杀妻,都有违道义。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看,就会发现作者很狡猾,从一开始就埋下伏笔为杨过清除了障碍。
先说师父,杨过其实在拜师的时候,就以怕梦里骂赵志敬误伤小龙女为由,拒绝叫小龙女师父,而叫姑姑。
这一看就是借口,只能说明此时看似背师叛教的杨过,内心里还承认赵志敬是师父,而不承认小龙女。
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所以按规矩讲,小龙女根本不是杨过师父。杨过日后如果真的想娶小龙女为妻,完全可以从程序上否认自己和小龙女是师徒关系。这就跟现代法律一个道理,程序违法,则法律上不会承认其后果。
杨过之所以在英雄大会上上来就宣扬并坚称小龙女是其师父,其实是因为他心知肚明郭靖想将郭芙许配给他,他想抢占先机,撇清跟小龙女的关系。
再看杨过与小龙女在全真教拜堂成亲。我想就算七岁顽童也知道拜堂成亲也叫拜天地,杨过不会不知道吧,作者更不可能不知道。
但是杨过和小龙女成亲时,金庸是怎么写的。
杨过要求小龙女和他同跪在王重阳画像前,【杨过低声祝祷:“弟子杨过和龙氏真心相爱,始终不渝,愿生生世世,结为夫妇。”
小龙女也低声道:“愿祖师爷保佑,让咱俩生生世世,结为夫妇。”
杨过又道:“祖师爷,弟子杨过冒犯了全真教,真正对不住之至,这里跟您老人家磕头赔罪。弟子对祖师爷,心中实在尊敬万分。全真教今后若有所需,弟子奉命驱策,必效奔走之劳。”说着又磕了几个头。】
这是婚礼?这更像在道观许愿吧。王重阳是全真祖师爷,又不是月老,他还能保佑别人做夫妻?
看了杨龙所谓成亲的全过程,哪有婚礼的影子?这不禁令人心生疑惑,既然两个人跪都跪了,为什么不拜天地呢?
婚礼,讲的就是仪式感,没有仪式,你办它干嘛,所谓仪式,自然是昭告之意,向来婚礼都是司仪大声宣布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以杨过的邪性,何以到了此时,反而变成低声祷告了?
一场婚礼,既不拜天地,高堂也没拜,夫妻也没互拜,算什么婚礼?
这里所谓的成亲,等于就是杨过带着小龙女来跟王重阳说一声,他收了小龙女了,并且携她来赔罪。这跟张无忌带着赵敏到张三丰跟前,告诉张三丰赵敏已经跟随了他,并向张三丰请罪,请求张三丰宽恕赵敏有什么区别?这是在拜堂成亲吗?更别提什么三媒六聘了。
所以为什么金庸特意在倚天中写了张翠山和殷素素从荒岛回来,后补嫁妆和聘礼。张无忌和周芷若三媒六聘的细节,就是在提醒读者并不是武侠人士就可以不遵守当时的婚礼习俗。
这里很明显杨过是在以纳妾的标准来对待小龙女的,为什么如此?因为在他心目里,早已和郭芙有了婚姻之约,郭芙才是原配,怎么可能再与小龙女拜天地?
因此后来回到古墓,杨过的态度非常敷衍。
【小龙女微笑道:“我打扮做新娘子了,好不好?”
杨过道:“你今日累啦,先歇一晚,明儿再打扮。”】
你听听杨过这话说的像话吗?今天累了明天再弄,就像儿戏一样,当是玩游戏呢,今天累了明天再玩?他就完全就没把和小龙女成亲当回事,对待他和小龙女成亲这事犹如儿戏。
杨过如此敷衍,于是小龙女说在和公孙止婚礼上她可没打扮,事实上当时她凤冠霞帔都穿戴了。
“那公孙止要和我成亲,我可没打扮呢!”
可见小龙女也认为婚礼仪式很重要,不打扮等同于不乐意。
可【杨过微笑道:“那算什么成亲?只是公孙老儿的妄想罢啦!”】
扎心了,小龙女当时不想打扮,那样不算成亲,你这态度不情不愿的,还不如当时的小龙女,算什么成亲,你的意思是姑姑的妄想呗。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自古以来,真正的成亲都是跟功名一样的人生大事。
古代成亲以后,女子都要挽发。
于是小龙女【歇了一歇,拿起梳子梳了梳头,叹道:“要梳髻子,我可不会,过儿你会不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