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向来讨论夏梦原型是王语嫣、小龙女等人,其实我倒是觉得金书中最直接的夏梦原型是骆冰。
骆冰是金庸写的第一本小说《书剑恩仇录》里的女配角,金庸写这本小说,是临时赶鸭子上架替补梁羽生,第一没经验,写作手法远不如后期纯熟。又是匆忙上阵,所以他写的比较直白,借鉴了什么,是非常明显的。
主线故事,他借鉴了自己家乡的一个民间传说,乾隆是汉人的孩子,这点他后来在采访中也提到过,那么香香公主原型显然是历史上真人乾隆的香妃。
支线故事,他写了自己的切身体会。
就如同琼瑶第一本小说《窗外》就是写的自己,对于新手来说,最容易上手的就是写自己的经历,就像写作文一样。
一开始手法不纯熟,只有真情实感,写起来才有代入感,要想当好文人,都得够勇敢,敢于揭自己隐私,就好比张爱玲因为写作得罪了好多亲戚,琼瑶她妈因为她写《窗外》绝食。
余鱼同,借鉴的是《红楼梦》起名方式。
《红楼梦》里有甄士隐,谐音真事隐,金书中余鱼同谐音与余同,大家都知道古文余是我的意思,意思与我相同,余鱼同才是最直接的金庸化身。
余鱼同是江南望族的秀才,父亲被豪门勾结官府害死,和金庸身世很像。
骆冰的名字起的也很用心,显然取自古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余鱼同爱上的有夫之妇骆冰,背负道德包袱却无法自控,欲罢不能,无法控制自己时不仅用刀戳胳膊,还在积翠楼上题诗署名“千古第一丧心病狂有情无义人”,恰好反应出金庸当初爱上有夫之妇夏梦后的心情。
书中对余鱼同暗恋骆冰的痴狂,有非常多感同身受的描写,所以这也是我为什么不同意有些人说的金庸对夏梦根本没有感情,只不过是对明星的遐想,人云亦云的风流轶事。
从《书剑恩仇录》余鱼同对有夫之妇骆冰的痴狂的暗恋,基本还原了当初金庸对夏梦爱而不得的感情。
这也跟金庸晚年接受采访时,提到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几段感情时,说的他年轻时爱过一个女子,可是她绝对不爱我,我偏爱她不可,相互印证。
金庸绝对是爱过夏梦的,夏梦1954年结婚,《书剑恩仇录》写于1955年,说明在金庸开始写小说阶段,这段感情正处于最浓烈的阶段。
金庸笔下骆冰的人设也是个“江湖骄女”,父亲是侠盗神刀骆元通,不但受人敬重,而且有花不尽的钱财。她自幼受父亲宠爱,出手豪阔无比。
她丈夫是闻名天下的红花会四当家奔雷手文泰来,夫妻恩爱异常。父亲、丈夫都疼爱她,红花会一众兄弟也与她和睦,非常幸福。
金庸给夏梦的人设用两个字总结就命好,是不是和郭芙很相像。
夏梦也的确是大家闺秀,出身于苏州杨氏,名门望族,现在苏州还留有杨家的义庄。
骆冰同样爱戴明珠,只不过戴在手腕上。
【童兆和见那少妇肤色白腻,面目俊美,左腕上戴着一串珠子,颗颗精圆,更衬得她皓腕似玉,不禁心中打个突,咕的一声,咽了一口口水,双眼骨碌碌乱转,听那少妇是江南口音,学说北方话,语音不纯,但清脆柔和,另有一股韵味,不由得疯了。】
江南口音,学说北方话就很写实了,因为夏梦是苏州人,出生在上海,14岁时随家人迁居香港。后来夏梦成了香港国语片女明星,说的就是北方的普通话。大家可以看鲁豫采访晚年夏梦,夏梦依然说的是带着南方口音的北方普通话。
后面金庸小说里的女角色,基本没有这么明显写实的手法了。
金庸在书中数次浓墨重彩写了骆冰的笑容:
骆冰:【她这爱笑的脾气始终改不了。这一来可又害苦了余鱼同。但见她临去一笑,温柔妩媚,当真令人销魂蚀骨,神不守舍,摇晃了几下,摔倒在地】
【纤指执白刃,如持鲜花枝,俊目流眄,樱唇含笑,举手毙敌,浑若无事,说不尽的妩媚可喜。】
郭芙:【杨过见她这么一笑,犹似一朵玫瑰花儿忽然开放,明媚娇艳,心中不觉一动,脸上微微一红,将头转了开去。】
【双目流动,秀眉纤长】
【口角生嗔、眉目含笑的美态】
杨过想亲完颜萍,也是因为她秋波流转,娇媚动人。因为完颜萍也是郭芙之影,才令杨过如痴如狂,欲罢不能。
【杨过见她秋波流转,娇媚动人,不自禁想抱她一抱,亲她一亲,只是此事太过大胆荒唐,咬住刀背,一张脸涨得通红。】
金庸的描写,正印证了亦舒评价夏梦的“宜喜宜嗔”,“令人颠倒”。
对比骆冰和郭芙:
【骆冰平时虽然言笑晏晏,可是循规蹈矩,哪里容得他如此轻薄,高声喝问:「红花老祖姓什么?」】
【郭芙一呆,她是个娇生惯养的姑娘,从来没人敢对她说半句轻薄之言,当下不知该发怒还是不该,板起了脸,道:“你不说也就罢了,谁跟你说笑?咱们快走罢。”】
书中骆冰训斥完余鱼同后,又体谅他的痴情,很快大事化小,嫣然一笑了之。
郭芙对杨过板完脸后,很快又笑着回来找他。
郭芙生气时:【杨过给她夹头夹脑一顿臭骂,心念一动:“莫非我哄骗武氏兄弟的言语给她知道了?”见她虽然生气,但容颜娇美,不由得见之生怜。】
金庸在书中真是把美人的宜喜宜嗔写的非常生动。
骆冰:【这双杀人无算的巨掌被骆冰又温又软的手轻轻一握,正所谓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再也不能坚执己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