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自传】意识:我们 > 第32章 记录摘抄

第32章 记录摘抄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万物数》万物皆数,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起心动念,花泪鸟惊,万物一体,岂知色身外及山河大地,皆为妙明真心中物。不是意识在你的躯体中,而是躯体在你的意识中。了知唯识无境,境界自心,内观而外应,吉凶祸福,自可洞见。此书可与楞严楞伽,一并参看-[知乎用户.Shakya]

——————

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梵文:??????????,音译ālaya-vij?āna),又译为阿梨耶识。阿赖耶在梵文中的原意为:藏,能藏、集藏,阿赖耶识即是指能够集藏分段生死等有漏无漏法种的第八识-如来藏。

因其内涵深广,佛四十九年说法从不同面向演说和历朝各代翻译版本等诸多因素而有多名,也称为如来藏、本际、涅槃、一切种子识、异熟识、依照各名称的内涵,所指称皆是不生不灭的第八识如来藏。

人间有情具足八个识,眼、耳、鼻、舌、身、意识,和意根末那识.合称前七识或七转识,第八识是阿赖耶识。

众生在世间之各种活动,系由身口意行,而造作善业、恶业、净业、无记业,造作后即由第七末那识的执着性功能送交第八识——阿赖耶识保存。

第八识阿赖耶识保存之业种,由第七识不断地攀缘,配合外境六尘而不断起意造作新业,同时不断收集新业种,如是循环不已。

阿赖耶识心乃是万法之根本故,乃是三乘佛法之根本故,乃是含藏着能令人成就佛果自性之唯一心体故,出世间无漏法亦皆含藏在阿赖耶识心中故,成佛之功德亦含藏在阿赖耶识心中故。

.

简洁:佛家认为,一切众生,我们的每一个起心动念,或是语言行为的表现,都会造成一个业种,这种子在未受报前都藏在阿赖耶识中,故此识有能藏的含义。

.

《楞伽经》里,常常提到“如来藏藏识”,并强调“此如来藏藏识本性清净,客尘所染而为不净”,如来藏“为无始虚伪恶习所熏,名为藏识”。

——————

意识:第六识,即显意识。意识就是思想,信念系统等,具有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具有认识事物的能力与逻辑推理的能力。若能将第六意识转变为妙观察智,就能够如实照见一切诸法的本来面目。如实照见,见相非相,而见如来,并且看整个世界都是净土,万法皆清净,并能应机说法,随缘度众。只在当下,无须计划,如镜子当前,物来则应,物去不留,了了分明,不着一痕,故称妙观察智!

.

末那识:意根。这个是我们产生意识、心念的根本,即潜意识。它是依据第八识阿赖耶识储存的资料,对第六识的意识加以衡量,从而产生自我意识,产生了我执,造成无量无边的烦恼。

——————

佛家唯识宗的八识理论中,人人均有八种“识”。前五识为眼、耳、鼻、舌、身,其主要作用是感知外界、攀缘外境,而第六意识则具有分别、判断的作用,人们将前五识收集到的感受材料加以整理,形成对于万物的种种认识。

前六识都是人们可以自我觉察的,而第七末那识与第八阿赖耶识则不同,属于人们所意识不到的先验层面。

末那识的含义为“恒审思量”,即总是审查考量第八识,并将其执着为我。

阿赖耶识的主要功能有两个,一是“摄藏”:一切善法恶法的种子皆藏于其中,二是“熏习”:显现的、在当前刹那间发生作用的现行之识,对于潜在之识是有影响的,这种影响称为“熏习”,即种子是受现实所影响的结果——现行熏种子,而种子又将显现为外境——种子熏现行,这样无尽循环,正对应众生无法出离的因果链条。阿赖耶识既具有了别外境的功能,又具有“转识成智”,即超越分别的可能性,因而是八识中最特殊,也最根本的本识。

-[知乎用户.边羊]

—————

死亡的时候前七识都会消失,只有第八识阿赖耶识不会消失,而是随着过去生的业力继续轮回,并在获得新的身体后陆续产生前七识,众生无始劫以来轮回中所有的记忆都储存在第八识阿赖耶识中,但是因为我们被贪嗔痴所覆盖,因此不能显现,有修行的人根据内心清净的程度可以记得过去生无数个轮回的记忆。

意识也不仅仅存在于大脑,科学家很早就发现心可以和大脑交流思想,器官移植术后很多人改变了性格,更接近器官捐赠者的性格,甚至最新的医学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可以通过迷走神经刺激大脑产生多巴胺,让宿主获得甜蜜的幸福感,让宿主爱上肠道菌群爱吃的食物,从而更多进食这种食物。

-[知乎用户.清净]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