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敏锐的萧穆琰率先察觉,将早已准备好的喜钱一式三份赏给接连而来的报喜人,随即便在陆续回来的仆人护卫下,在富绅们一拥而上之前,拉着三人迅速离开原地。
回去后,又是一番欢天喜地的庆贺。
紧接着,还有最后一场。
三月十五,紫禁城保和殿,殿试。
天还未亮,宏伟宽阔的宫殿外,已经站满等待入场的考生,周围一片肃静,只偶尔传来巡逻守卫的脚步声和盔甲碰撞声。
随着宫门的打开,沉闷的声响似是重重地敲击在众人的心上,神色各异的考生忐忑走进即将决定自己命运的大殿。身着素色长袍的江璟云随众人走进去,在鸿胪寺官的引领下,恭敬地向皇帝和考官们叩拜行礼后,便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静待考官发卷。
今日只考一道策论,黎明入场,日暮交卷,卷上书:百姓足,君孰与不足。【1】
看到题目后,江璟云思索片刻,便毫不犹豫地开始提笔蘸墨,在纸上写下: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盖君之富,藏于民者也;民既富矣,君岂有独贫之理哉?【2】
龙椅之上的皇帝在大殿里一众神情紧绷的考生中,看到一个毫不露怯、全神贯注奋笔疾书的考生,有些好奇问道:“那人是谁?”
礼部尚书顺着皇帝视线看过去,笑着拱手回道:“回皇上,此乃本次会试第一、广府青县人,江璟云。”
“哦?”皇帝挑眉,“就是柳爱卿提过的颇具魏征之风的那个?”
柳尚书正欲回话,就被一旁的赵学士接腔道:“不过是初出茅庐不懂收敛的毛头小子罢了,柳大人未免太过抬举他。”
“赵大人此言差矣,下官看此人下笔镇定从容,倒不像你所说的性子毛躁之人。”礼部周侍郎也加入话题。
赵学士轻甩衣袖,低头垂眸:“周侍郎,单凭表面评判一人品性,有失偏颇。”
“那赵大人又是如何断定……”
“……”
皇帝饶有兴致地看着下面的互相挤兑的臣子,本来对这个考生只有三分好奇,现在倒有七分的兴趣,“待会将他的卷子呈上来,我亲自瞧瞧,此人有几分真本事。”
君王一锤定音,臣子只能俯首作揖:“是。”
话题中心的江璟云对此浑然不知,眼睛紧盯着面前的卷子,手下笔不停歇,尽力将自己所学呈现在这一张薄薄的纸上。
时间推移,太阳西斜,昏黄温暖的光线洒进来,庄严肃穆的大殿也柔和了几分。
随着一声钟响,收卷官将众人案几上的卷子一一收存,浑身僵硬的江璟云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终于考完了!
卷子收存后,阅卷时会随机分发给8人,轮流传阅,各自在卷上打上“O”、“△”、“\”、“1”、“×”五种记号,其中得“○”最多者为最佳卷。【3】
因上头特别关注此次的结果,所以收卷后,负责的官员们立即熬夜开始评选。
隔日早朝,卷上最多“O”的十本卷子,就呈到了圣上面前,摆在最上面的,赫然就是江璟云的文章。
皇上拿起卷子,“嗯,这字有形无神,差了点火候。”又仔细看其中的内容。
“经学通明,制行修谨,议论明晰流畅【4】,不过这言辞……”皇帝看着忍不住笑了,在一群朝臣不明所以的表情中继续说道,“夹枪带棒,话里带刺,他知道都有谁看这卷子么?”
初生牛犊不怕虎,真是敢说敢言。
礼部尚书俯首上前一步,恭敬请示圣意:“那依陛下看,这次的名次如何排比较合适?”
“年轻气盛,胆大包天,也该给他点教训,不然不晓得天有多高!”但排名也不能太低,不然有失公允,这让皇帝一时有些难以抉择。
见圣上犹豫,马上就有臣子进言提醒道:“陛下,臣记得,那考生样貌不俗……”
皇帝仔细回忆昨日那考生的容貌,点点头,“确实不错,既如此,那就让他当个探花郎吧。”说罢便将手中的卷子递给一旁的宦官,“行了,还有别的事没,无事便退朝吧。”
言毕,立即有人上前,“臣有本要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