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转念一想,三皇子德才兼备,若非身世所缚,本该是储君之位的最佳人选。有他在,大煜江山别有一番光景。终究还是心有动摇。
酒楼这边,柳蓦和周临言一起收拾残局。
“殿下可以啊,这一出雪中送炭,可谓一石二鸟。”柳蓦真心佩服眼前这位,“不过话说回来,你怎么连我都瞒着?我还以为,你来酒楼是想借酒消愁,是我肤浅了。”柳蓦连连摇头叹气。
“愁?区区棋子而已,有什么可愁的?她不能为我们所用,这世间能人这么多,少她不成?”
周临言的语气很平静,好像在说一件不痛不痒的小事。
嘴硬。柳蓦在心里叹了口气。本来他还在为周临言断情绝爱感到庆幸,可是殿下这两句话就像是一盆凉水,浇得他心底凉凉。周临言这个人,如果真的不在意,便会只字不提。方才那几句,更像是置气。唉。但愿自己精挑细选的“靠山”,不会有一天为情所困。贵妃的前车之鉴,殿下应该比谁都清楚。至少没有出手干涉,这一点说明,殿下是清醒的。
周临言也注意到柳蓦的神色不对,一猜就猜到了他心里在想什么:“柳蓦,她只是一颗可以利用的棋子。云然的确很有本事,若是能为我们所用,我们便是如虎添翼。若不能为我们所用,那便是威胁。她如果能活着回来,恰恰证明她有能力,值得我们大费周章;若她死了,那就当,上天有意帮我们除掉一个威胁。”
后来又想起什么似的,周临言补了一句:“再说,她不一定会输。”
柳蓦意味深长地一笑:“你倒是想的周全。”
*
沈晴微到底还是去鼎松山了——侥幸捡回来一条命。
她很庆幸,自己去了。否则,知道真相的那天,她会用余生来忏悔。这么说好像也不对,如果她没去,她一辈子都不会知道真相,但会遗憾许久,难以释怀。
周临言真是个狠角儿,他派去埋伏的人,根本就是冲着宿弥的命去的。没能如愿,不知道他会作何感想。
从鼎松山回京的路上,宿弥几番劝说沈晴微,才让她打消了回京的念头。
“等你月底回京时,我有个小小的礼物给你,就作为谢礼吧。”宿弥心想,若不是她,他这一趟凶多吉少,只怕连活着都成了奢望。
“一言为定!”沈晴微知道,宿弥不喜欢欠别人什么,也就应下来。
*
她从前都觉得离澈山的山路好漫长,今日却觉得不过如此。
石阶上落了几朵桃花,已经枯萎了。
一路上,沈晴微在心里盘算——虽然是称病告假,可周临言他会相信吗?
刘午是周临言安插在霄定阁的奸细。经过鼎松山刺杀一事,宿弥应该能识破他的奸细身份。此前,刘午有没有将自己的身份告诉周临言?
真叫人头疼。
她大可以像从前那样继续伪装,一问三不知。但周临言要是知道一些蛛丝马迹,便永远都不可能信任自己。那样的话,她便不可能拿到“青有思”。
鼎松山的刺杀一事,尽管周临言多少带着试探她的用意,但刺杀宿弥才是他最主要的目的。
难道……周临言就不怕她告密,宿弥早做准备,带人马将伏兵一网打尽?
沈晴微有一个大胆的猜测。
也许刘午一开始就将她的身份告诉周临言。周临言并不介意她曾为霄定阁做事。换言之,他想策反她,就像对刘午那样。
可是,他真的信任刘午吗?一旦刺杀宿弥失败,宿弥回京后刘午的身份自然败露,变成了弃子。
刺杀一事,周临言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吧?
由此可见,他对刘午,可也没留情面啊。
多疑如周临言,他怎么可能轻而易举就相信倒戈之人?
有这个前车之鉴在,沈晴微隐隐有了答案。
既然是试探,不如就让她先坦言。
至于背叛霄定阁,那是不可能的。
沈晴微赶到山上时,正值散学时分。弟子们陆陆续续从明心堂走出。
沈晴微明心堂前的空地等待。
周临言……会相信她吗?一紧张,她就攥起手。指甲用力地刺到掌心,她却感受不到痛意。
果不其然,周临言踏出明心堂的那一刻就看见了她,可他瞥了她几眼,眼神中似乎都带着几分让人畏惧的寒意。一旁的柳蓦则是看好戏似的朝她挑眉。周临言分明看见了自己,却假装什么没看见,毫不犹豫地从她身旁走过,忽视了她“我们谈谈”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