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洵在殿内走了好几圈,绕的其佑都有些头晕了才停下:“去打听一下翰林院现在有多少人在理政,让小厨房按照人数做点滋补的糕点和桂圆粥,单独一份别放糖和蜂蜜,再准备一些果干蜜饯,单独一份选偏酸的,一会儿随我去一趟。”
“诺。”
魏洵本想低调行事,结果刚走进翰林院就被众位大人认出,内侍们把吃食送进各屋,院子里一阵此起彼伏的谢恩声。
魏洵冲大家做了个噤声的手势,悄无声息来到文卿远屋外,隔着窗棂模糊看见一个身着墨绿色朝服的人影,端坐在案几之后。
虽看不清楚细节,但魏洵在心里已能临摹出他棱角分明的轮廓和精致的五官。
从文卿远莅事于翰林院开始,两人已是数日未见,魏洵自知文卿远入朝为官后,两人不在官场相见最好,但心中甚是想念。
“殿下?”屋内传来一声轻呼。
魏洵再也按耐不住,大步流星推门走了进去。
数日不见,这人怎么清瘦了几分?
魏洵眉头微皱,一把扶住起身行礼的文卿远,还没开口,文卿远低声提醒,“殿下,这里是翰林院,殿下想让微臣背上大不敬的骂名吗?”
魏洵只得撤回手,老老实实接受文卿远的大礼。
“坐。”魏洵先一步盘腿坐在暖阁上,身后的内侍将一个精致的食盒放于暖阁之上便退出屋外。
魏洵毫不客气的把塌几上堆叠成山的书卷一把挪到了一旁,将食盒里的碗碟依次取出。
“殿下怎么突然来了?”
“朝中各部我最熟悉的就当是翰林院了,小时候我就常来这里看书,翰林院掌院学士唐大人还是我的恩师之一呢。”
魏洵轻抬下颌示意文卿远坐下尝尝。
“听说最近翰林院公务繁忙,想必众位大人都辛苦了,就过来顺路看看大家。”
文卿远确实已饥肠辘辘,谢了恩端起碗挖了一勺桂圆粥放入口中,只一瞬间的呆愣,神情又恢复如常。
“如何?合你口味吗?”
华都菜肴多喜甜味,可是文卿远五岁便离开华都,跟随文将军辗转边关各个城市,口味应更偏咸辣。
在为数不多的几次用膳时,魏洵也发现,文卿远确实不爱甜口的菜肴。
华都的桂圆粥都加蜂蜜,这碗单独熬制的不知道他是否满意。
魏洵静候文卿远开口询问为何这碗桂圆粥如此清淡。
结果他只是笑着点点头:“粥很好,多谢殿下。”
魏洵不死心,又拿起一块李干:“这盘子虽是果干,但都是偏酸的,你尝尝?”
文卿远放下碗,想要双手接过李干,魏洵却视而不见,直起身子越过他的手,直接往嘴边送去。
僵持一会儿,魏洵依然是不放弃,仍然兴致勃勃的看着文卿远,递到他嘴边的李干已经开始有些微微抖动了。
文卿远是真拿这人没办法,只得张嘴咬了一口。
“殿下,手不酸吗?”文卿远嘴角噙着一丝浅笑。
“李干酸吗?”
文卿远老实回答:“一点点。”
“那我也一点点。”魏洵坐回去,把剩下一半的李干极其自然的扔进自己嘴里,这李干确实不甜,带着一丝强劲果酸味,很是醒神提脑。
“殿下您!”文卿远半张着嘴不知该说什么,面上也浮现了一丝红晕。
察觉到文卿远平日的沉稳冷静在自己面前根本保持不了几刻,魏洵不觉心情愉快。
“不能浪费粮食,农夫耕种何其辛苦!”
魏洵一脸坦然,仿佛没有做出什么离经叛道之事。
“殿下,这些食物我不会浪费,定会吃完,殿下不要再……这般戏耍微臣了。”
见他拧起了眉头,魏洵赶紧卖乖:“我不打扰你了,忙了一天定是饿了,你快吃吧。”
魏洵说到做到,安静坐着看文卿远吃饭。
这人吃饭也这么好看。
低垂的眼眸,细密的睫毛在眼下投射出一排阴影,那颗不起眼的小痣随着咀嚼上下起伏。
嘴唇红润,一张.一合之间,喉头随着咽下食物而滚动。
文卿远就这么顶着灼热的视线,不紧不慢吃完了所有食物。
“殿下,微臣用完了……微臣还有许多事务未处理,就不送殿下了。”
文卿远起身行礼,下了逐客令,魏洵却充耳不闻:“你忙你的,不用管我。”
他看了看暖阁上的书卷,又瞧了瞧案几的卷宗:“怎么这么多东西,最近很忙吗?”
“殿下既然看出来微臣公务繁忙,又何必……”
话未说完,魏洵立马捂住嘴表示自己会保持安静。
文卿远只得放弃驱赶,默默回到案几前继续刚才未竟之业。
每次“偶遇”,魏洵都是侃侃而谈,想要尽可能的了解文卿远,今日却是打定主意默默看书,好几次魏洵都接收到案几那边投来的疑惑视线,魏洵心里好笑,但偏不说话。
文卿远见状终于是收起揣测的心思,埋头于书案之中。
潜心于事的时候,最容易忘却时间。
窗外已是夕阳西下,侍从们进屋依次点亮了蜡烛,魏洵放下书,瞧着文卿远只是朝着烛光微微转动方向就没有任何反应。
这人可真是……
魏洵走上前去一把握住笔杆,文卿远抬.起头,眼里满是疑惑。
“别写了,烛光再亮也不比日光,小心写坏了眼睛。”
魏洵不由分说取走他手中笔,又把案几上摊开的卷宗纸张小心翼翼卷好搁置一旁。
他背对烛光,双手撑在案几上,身躯微倾,语气极轻极柔:“写了一个时辰都没休息,要不要随我出去走走?”
光影交错,魏洵面容隐于半明半暗之中,看不清神色,文卿远仿佛听到了那蛊惑人心的咒语,不得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