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此刻正笑盈盈地看着我,眸里还闪烁着几分巧黠,好似在说:没想到吧?
别过头无视他自得的神情,此前自己还猜测他说服荀夫子收留我,是一箭四雕,哪知我还是太低估他了,人家是一箭五雕好吗?
不过,既然人家荀夫子有意收徒,所以说服他收我这件事,难度系数似乎并没有我想的那么大。
但另一层面,既然我是张良举荐的,荀子定然也会对我垂青几分。
倒不知,张良留任贤庄有多久了,这么多年,竟都没寻个所谓的资质卓越的少年弟子?
说起“资质卓越”四个字,忽然有些心虚,自己哪里像“资质卓越”的样子。也难怪荀夫子没事就爱训斥我,大概是因为,此前对我期望过高,后来发现我其实资质平平,所以才会三番五次训斥我?
期望愈高,失望愈甚。如果荀夫子一开始抱有期望,当和我接触之后,发觉我并没有大家说得那么聪慧,进而感到失望,而通常情况下,人们都会因这种心理落差而责怪被期望之人,所以,荀夫子如果因此不喜欢我,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子清思及何事,以致愁眉苦脸?”张良悠悠开口道,将我的思绪拉回。
“三师公,我怎么觉得…此事还得从长计议啊?”回想了下方才的对话,我也没能找出能说明荀夫子现下对我持何种态度的依据啊!
“有何疑虑,子清但说无妨。”狐狸嗓音低柔沉缓,唇畔笑意浅浅。
“三师公只说荀夫子想再收一名弟子,于是向他举荐了子清,可弟子其实并非‘资质卓越’之人……”声音越来越小。
一想到,荀夫子可能对我很是失望所以不大待见我,我还要说服他做此前伏念都没能说服他的事,心中就很没把握!
不想张良却轻笑出声,调侃道,“看不出,子清竟这般不自信。”
皱了皱眉,此刻你还有心思调侃我?
“弟子只是有些拿捏不住师叔公的想法。”怪老头的想法,我哪里摸得清楚。
张良沉默了须臾才缓缓开口,“所以,子清是觉得,找不到着力点?”
听罢狐狸的问题,我点头如捣蒜。三师公您可太聪明了,一下就说中了我的顾虑——
一来,根本拿捏不准此时倔老头对这卷典籍的看法;
二来,对我的态度…且先不讨论认同与否,即使是认同,主观上的情感很多时候也不是那么容易被利用。
狐狸看我频频点头,眸里充盈了些许调笑之意,“此刻我倒是有些怀疑,我也许真的看错人了。”
……
我在这绞尽脑汁想着如何帮你,你倒嘲笑起我来了。那你找别人去嘛!哼!
见我怒目瞋视,狐狸似乎并不在意,“子清对百家颇有了解,何不从儒法两家入手?”
这下狐狸倒是出手点拨了。可这点拨却也听得我云里雾里,儒法两家如何入手?
“荀师叔对李斯的态度,子清如此洞若观火,何不加以利用?”嗷?难道要我在荀子跟前说李斯的坏话讨他老人家开心?
“可是,师叔公看起来…不像是,会因为听得旁人非议自己不喜欢的人而感到开心的人啊!”
当我说出自己的疑惑,发觉身旁的人顿下了脚步,我抬头看去,狐狸眸中有一丝惊愕转瞬即逝,继而又浸润了些许笑意。
“我是不是,真的把子清想得太聪明了?”不想他却缓步上前,及近我时侧头调笑道。
哇!狐狸你是不是以为人人都有你那么好用的大脑,人人都会揣摩人心啊?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要是会揣摩人心,还会被你个死狐狸牢牢牵制进退不得么?
张良敛了敛笑意,正色道,“李斯的思想,与其说是继承荀子,不如说更多是受师兄韩非子的影响。而韩非子是集法家之大成,虽师承荀子,但他的诸多主张,与荀子却是相反的。”
呃!这就是方才他笑话我的原因?说坏话什么的,的确太低级了。
所以,这意思是?虽然韩非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可是韩非的主张和荀子却是相悖的,最后还带偏了李斯,师兄弟二人一起彻底投向了法家?
如此说来,李斯与韩非的主张一致,可是韩非与荀子的理念相悖,如果我抨击李斯的主张,其实就是在反对韩非?
“可是,荀子似乎很是器重韩非子呀!”
狐狸莞尔一笑,“是很器重。当年荀子入秦,对以法治国的秦国政治予以肯定。可也对他重视刑法吏治,轻视仁德教化的方略不以为然。”
这一通下来,张良倒是给我恶补了许多我不知道的知识,可是…这对我如何完成狐狸交代的任务,有甚帮助?
许是见我一脸茫然,狐狸悠悠开口,“许多看似不起眼的事情,实际内在都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子清不防想想,荀师叔为何在晚年,仍想再收一名弟子?”
这一瞬间,我忽然恍然大悟!狐狸的意思是——
荀子一向提倡的是“礼法并重”,但韩非和李斯,从思想到实践,走的都是纯法家的路线。“礼”之教化方面,不仅没有体现,对于民众更多的是提倡“愚民”、“弱民”。
“三师公的意思,荀子想再收一名弟子,目的是想让他真正地继承自己‘法之天下,儒之教化’的思想么?”
狐狸闻言,侧头含笑,微微颔首,“正是如此!”
也就是说,这才是真正能打动荀夫子的点,甚至可以说是“要害”。